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24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249篇
预防医学   114篇
药学   108篇
  4篇
中国医学   141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背景:脊髓型颈椎病是导致中老年人功能障碍的进行性加重疾病,早期诊断困难,近年来临床上有学者发现动态磁共振成像(dMRI)技术可更早期发现动力位下的脊髓受压,但其具体生物力学机制亟待阐明。目的:探讨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动力位(过伸过屈位)下脊髓的生物力学致压特点,验证颈椎dMRI对早期脊髓型颈椎病诊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就诊并拍摄过颈段dMRI患者的病历资料,共纳入16例,分为2组,病理组为8例以黄韧带肥厚为主要征象的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5例,女3例;正常组为8例正常退变人群,男4例,女4例。所有患者均已拍摄颈椎CT平扫、MRI平扫、dMRI平扫。此次研究分为以下3个部分实验进行阐述:①采集两组受试者dMRI图像的DCOM数据,并采集其颈椎CT、中立位MRI图像DCOM数据了解两组受试者在中立位下的骨质及软组织情况;②基于MRI及CT平扫的图像DCOM数据,使用逆向工程软件分别建模正常退变人群、脊髓型颈椎病早期患者的下颈椎(C3-7)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脊髓、硬膜后部的等效应力、等效弹性应变数值,观察应力、应变分布情况;③得出应力、应变数据后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出早期脊髓型颈椎病在动力位下脊髓致压的力学特点,验证dMRI对早期脊髓型颈椎病诊断的有效性。结果与结论:①两组受试者下颈椎(C3-7)模型在模拟后伸、前屈、中立位时,其脊髓后部的应力、应变数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后伸位>前屈位>中立位(P<0.05),应变数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后伸位>前屈位>中立位(P<0.05);②与正常退变人群模型比较,病理组模型在前屈、后伸2种自由度下,其脊髓的等效应力、应变均较正常组模型增大(P<0.05),且脊髓后部应力、应变分布区域不规则;③在中立位下,两组模型脊髓的应变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应变分布区域均匀规则;④提示在颈椎后伸位状态下,以黄韧带肥厚为主要征象的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硬膜囊和脊髓后部均受压变形,脊髓的受压形变程度明显大于前屈位和中立位;中立位状态下,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硬膜受压变形,脊髓无明显形变征象;此次研究从生物力学的角度验证了dMRI对早期脊髓型颈椎病诊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黄爱丽  王彦斐  周桂群 《新中医》2023,55(16):185-189
目的:观察自拟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肠愈方穴位贴敷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UC) 的 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大肠湿热证UC 患者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与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肠愈方穴位贴敷。 2 组疗程均为3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 水平变 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前,2 组血清CRP、TNF-α、IL-1、IL-6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 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4 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CD4+、 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升 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26%,对照组为 28.1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肠愈方穴位贴敷治疗大肠 湿热证UC 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DNMT3A对SOX9基因DNA甲基化修饰的影响。方法 培养正常软骨细胞和OA软骨细胞,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染色鉴定软骨细胞,qRT-PCR、Western Blot检测DNMT3A、SOX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亚硫酸氢盐测序检测SOX9基因DNA甲基化状态,慢病毒沉默DNMT3A观察SOX9基因DNA甲基化修饰的变化。结果 正常软骨细胞形态规则,体积较大,数量较多,OA软骨细胞形态不规则,体积较小,数量较少。与正常软骨细胞比较,OA软骨细胞中DNMT3A 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SOX9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SOX9基因DNA甲基化百分比增高。在OA软骨细胞中沉默DNMT3A后,SOX9基因DNA甲基化百分比明显降低。结论 DNMT3A调节SOX9基因DNA甲基化修饰参与OA软骨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4.
不同定位法应用于鼻咽癌放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德希  程慧斐  吴鹤 《中国肿瘤》2005,14(6):392-394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时CT模拟定位的远期疗效及后遗症.[方法]随机将10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病例分成CT模拟定位组53例和常规模拟定位组50例.CT模拟定位组先设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常规分割照射,DT36~40Gy后面颈联合野后界前移避开脊髓,后上颈部采用9~12MeV电子线照射,最后阶段采用6MV X线多野适形缩野照射放疗前的肿瘤区,总量68~74Gy.常规模拟定位按骨性标记,先设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DT36~40Gy后改成耳颞部侧野和耳后电子线野以及全颈切线野.[结果]两组随访5年以上.CT模拟定位组5年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及复发率分别为69.8%、67.9%和7.5%,而常规组分别为50.0%、48.0%和24.0%,两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5).放疗后遗症CT模拟定位组1例耳聋,常规组外展神经麻痹1例,耳聋2例,放射性脑病2例.两组均无放射性脊髓炎.[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时用CT定位适形放疗较常规模拟定位放疗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和放疗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不同来源的硫酸乙酰肝素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不同来源制备硫酸乙酰肝素 (HS) ,并测定其理化性质。方法利用酶解法提取分离糖胺聚糖混合物 ,采用乙醇分级沉淀和离子交换柱色谱、凝胶过滤柱色谱等方法将HS纯化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CAME)测定其纯度。结果所得各种来源的HS在CAME电泳显示一条带 ,且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和红外光谱各不相同。结论不同来源的HS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症状(骨折节段的疼痛、腹胀腹痛、大便不通)治疗提供较好方案。方法:运用大将逐瘀汤与口服中药及止痛药对比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症状。结果:大将逐瘀汤在疼痛缓解有显著差异(P<0.01),在腹胀减轻方面与解热镇痛组和身痛逐瘀汤组亦有显著差异(P<0.01),在总体治疗方面大将逐瘀汤优于身痛逐瘀汤组(P<0.05)和解热镇痛组(P<0.01)。结论:大将逐瘀汤临床运用安全,有效,并符合简、便、廉原则,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哮喘人群STAT6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基因3’非翻译区G2964A位点多态性与重庆哮喘人群的易感性及血浆IgE水平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单链构像多态性(PCR-SSCP)的方法对42例哮喘患者及42例对照进行了STAT6基因G2964A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哮喘组与对照组STAT6基因G2964A位点的基因型频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哮喘组各基因型之间均与血浆IgE升高无确定关系(P〉0.05)。结论G2964A位点多态性与重庆人群哮喘易感性可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含不同类型成分的中药与大黄配伍对其蒽醌类成分煎出量的影响规律,为合理制定大黄临床调剂规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含不同成分类别的中药(皂苷类、生物碱类、黄酮类中药以及动物药、矿物药等)与大黄合煎时对其蒽醌类成分煎出量的影响规律。结果:在相同条件下,与大黄单煎样品对比,含皂苷类药材(生黄芪、三七、甘草、远志、人参)与大黄合煎显著增加蒽醌类成分煎出量;含生物碱类药材(黄连、苦参、熟附子、黄柏、生附子)与大黄合煎显著降低蒽醌类成分煎出量;矿物药(芒硝、石膏、牡蛎、明矾)与大黄合煎也使蒽醌类成分煎出量不同程度下降。另外,与姜黄合煎使大黄蒽醌类成分煎出量显著增加,而与地黄、茵陈、金银花、连翘和土鳖虫合煎则不同程度地降低总蒽醌煎出量。在所考察的分煎与合煎组合中,大黄总蒽醌的最高与最低煎出量相差2.3倍,其中大黄素甲醚的煎出量差异最大,达到13.5倍。结论:大黄与含不同成分类别的中药配伍时,单煎与合煎的方式对大黄蒽醌类成分的煎出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含皂苷类药材与大黄合煎可能会增加其蒽醌类成分煎出量,而含生物碱类药材与大黄合煎可能会降低其蒽醌类成分的煎出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理念和网络分析技术,探讨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平台获得胃苏颗粒(主要由紫苏、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组成)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信息;利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与慢性胃炎相关的基因靶点,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利用R软件进行基因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得胃苏颗粒活性成分34个;收集到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基因54个.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胃苏颗粒主要通过癌症相关通路,如前列腺癌、大肠癌、膀胱癌、癌症中蛋白聚糖,细胞凋亡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改善慢性胃炎.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发现,胃苏颗粒从预防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调节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炎症等多途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改善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用高脂饲料喂食SD雄性大鼠复制成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银杏叶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造模成功后检测血脂(TC胆固醇mmol/l、TG甘油三脂mmol/l、HDL-c高密度脂蛋白mmol/1),4周后复检。结果: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各组治疗后均与高脂饲料组有差别(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p〉0.05)。结论:银杏叶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