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究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克氏针与闭合复位结合克氏针治疗肱骨髁上骨骨折折患儿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克氏针为切开组(40例),闭合复位结合克氏针记为闭合组(34例);获取两组患儿术后7周临床疗效,收集两组患儿术前、术后3周、术后5周、术后7周的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分),并统计两组患儿术前、术后7周的肘关节旋前、旋后及屈伸活动范围。结果:闭合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切开组(P<0.05),闭合组临床优良率为97.06%,显著高于切开组的80%(P<0.05)。两组患儿术后7周内MEPS评分均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闭合组上升趋势更强。两组患儿术后7周肘关节旋前度、旋后度及屈伸度均显著升高(P<0.05);闭合组患儿术后7周及各角度差值均显著高于切开组患儿(P<0.05)。结论: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克氏针与闭合复位结合克氏针均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结合克氏针可提高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改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对再植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120例(134指)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66指)术后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n=60,68指)术后给予改良方法(改用乳酸林格液,提前终止绝对卧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再植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断指损伤性质、离断水平、离断程度、再植指数、缺血时间等伤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再植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后舒适度、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改良疗法能够缩短断指再植患者的卧床和住院时间,提高术后舒适度,降低用药不良反应,且未对术后再植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产生不利影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处理方法与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近年来收治的40例骨科创伤术后患者临床完整资料为分析依据,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观察组接受DVT的预防性处理,对照组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对于发生DVT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药物抗凝与导管溶栓。结果: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手术取栓与导管溶栓的效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3.02),但与药物抗凝效果相比(P0.05,t=1.286)。结论:骨科创伤术后即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为避免术后DVT的关键,对于已并发DVT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挑选合适治疗方案,手术与导管溶栓均为有效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分析成人ACOS急性发作时的呼吸道病毒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住院ACOS急性发作患者199名,采集患者鼻咽拭子或血清,采用PCR法或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甲/乙型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腺病毒、人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进行监测。结果 199例ACOS急性发作患者中,87例患者检出病毒感染,总检出率43.7%,ACOS合并病毒感染的患者与ACOS患者不合并病毒感染的患者在发热症状方面及合并呼吸衰竭方面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其他临床特征和合并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乙型流感和鼻病毒仍然是主要的病毒病原,ACOS合并病毒感染的患者病情较重时,为ACOS合并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了参考,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Flow-through静脉皮瓣在伴环形缺损断指再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法,将榆林市第一医院手足显微外科自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0例伴环形皮肤及血管缺损的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用侧方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n=35)采用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点辨别感觉以及不良预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末次随访手指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末次随访时两点辨别感觉为6.5~12.5 mm,平均(8.5±1.3)mm,对照组的末次随访时两点辨别感觉为7.5~14.0 mm,平均(10.4±1.5)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静脉危象、弹性变差、颜色加深等不良预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侧方皮瓣修复治疗相比,采用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治疗伴环形皮肤及血管缺损断指的临床效果更佳,不良预后发生率更低;若临床条件允许,对于伴环形皮肤及血管缺损的断指再植患者,建议优先采用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背景:肱骨骨折可以利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进行治疗,以往的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需要对其进行改进设计,以获得更好的生物力学效果。 目的:对肱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进行改进设计,并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和应用效果,为肱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①对旋入式自锁髓内钉进行改进设计,并进行力学测试。②选择63例肱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1)和实验组(n=32)。对照组利用常规旋入式自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实验组利用改进后的旋入式自锁髓内钉进行治疗。 结果与结论:改进后的髓内钉在抗轴向压缩、抗拉伸、抗扭转、抗弯曲方面的力学测试结果均显著优于改进前。置入前,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指标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指标得分均明显上升(P < 0.01或P < 0.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同时实验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在对旋入式自锁髓内钉进行适当的改进设计后,可以具备更加优良的力学特点,获得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CTP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榆林市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46例CTP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73例。A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B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内侧后倾角(PA)的度数、术后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开始功能锻炼时间短于B组(5.69±1.08 d vs.15.36±1.22 d,P0.05),A组患者术后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长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25±1.86周vs.11.36±1.37周,28.21±1.58周vs.18.52±1.33周,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TPA、PA的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表(HSS)优良率分别为86.3%(63/73)、87.7%(64/7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直率为1.4%(1/73),低于B组的16.4%(12/73)(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CTPF的临床疗效相似,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固定稳定性,且愈后下肢力线好,膝关节功能恢复率较高,但仍各具优缺点,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8.
储存式自体输血在骨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证患输血安全避免异体输血造成的传播疾病,我院骨科仅在2002年12月内在择期手术病人中采取了在术前采集患自身血液在术中输的方法,代替了或部分代替了异体输血,总采血22例,每次采血400mL,经过观察患无不良反应,达到了预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愈后肘内翻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肘内翻畸形,有文献报告平均发生率为30%,有的高达46.7%,Hyer报告为9%~57%。肱骨髁上骨折愈合后功能基本正常但畸形明显,外形让家属难以接受,可产生很大的疑虑。作者回顾50例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愈合,仅就其发生原因和机制进行探讨,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该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