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翔宇 《中原医刊》2005,32(8):14-1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技术在急症医学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46例急症患者分别采用动静脉灌注、动脉栓塞、内支架置入等不同的介入技术治疗。结果146例病人中144例病情经急诊介入治疗或者结合临床其他综合治疗后均得到治愈或者症状显著改善。结论介入治疗因其微创、易操作、快速诊断与治疗等优点在急症治疗中效果肯定且有更广泛的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2.
产后大出血急诊介入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翔宇  韩世强  马凯 《吉林医学》2011,(6):1186-1186
目的:评价经导管栓塞术(T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5例难治性产后出血,其中顺产17例,剖宫产8例,所有病例均在DSA监控下急诊行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原因、部位后栓塞,栓塞剂为明胶海绵。结果:栓塞后即刻止血24例,1例栓塞后再出血又一次栓塞后止血,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AE治疗产后大出血是一种止血迅速、操作简便、创伤小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凯  任金平  申翔宇  秦彩霞  张绪吉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10+112-110,112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和(或)胆道支架置入术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11年3月介入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27例,根据患者的十余种临床信息进行分类,分别计算30d有效率。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析显示梗阻部位、肿瘤种类、临床分期、是否合并胆道感染、肝功能情况、术前胆红素水平、术后是否进行抗肿瘤治疗7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门部梗阻、原发肿瘤为肝癌、胆管癌、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1分、胆道感染、术前血清总胆红素≥300μmol/L、术后未进行抗肿瘤治疗与术后疗效不佳关系密切,对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术前评估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脉栓塞治疗非静脉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95例,男59例,女36例,年龄47~92岁.均以呕血或血便入院.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法止血,外科会诊认为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经动脉DSA造影检查后,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95例患者首次栓塞止血成功率83.2%,反复栓塞止血率90.5%,未出现器官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动脉栓塞术对非静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脉造影在消化道出血诊治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132例,男83例,女49例,年龄37~92岁.均以呕血或血便入院.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法止血,外科会诊认为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经股动脉入路引入导管,行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肠系膜上、下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骶正中动脉,以及经肠系膜上动脉的间接门脉造影.结果 132例造影造影结果阳性率80.3%.发现造影剂外溢、动脉球形膨大、末梢血管网增粗5例、血管突然中断、局部血管分支增粗增多、粗细不均、染色增浓、血管分支"抱球征"、局部静脉早显、门脉异常等异常征象.结论动脉造影能使大部分消化道动脉出血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畸形所致咯血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支气管动脉畸形所致咯血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7~73岁.术前24 h咯血量50~1200 ml,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法止血,经动脉DSA造影证实后,进行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26例患者首次栓塞止血成功率80.8%,再次栓塞止血率96.2%.无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支气管动脉畸形所致咯血动脉栓塞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5例70岁以上的患者全部接受了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及(或)胆道支架植入术。术后1、2周复查血生化,分析总结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介入治疗在全部患者中均取得了技术成功,所有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获得了明显缓解和有效控制,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局部疼痛、少量出血、发热等,经处理均很快恢复正常。未发生与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是高龄阻塞性黄疸患者治疗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22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男162例,女56例,中位年龄65岁,其中肝癌31例,胆管癌95例,胆囊癌24例,胰头癌48例,转移癌29例。肝外胆管梗阻65例,肝门部梗阻162例。全部患者接受了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及/或胆道支架植入术。术后1、2、4周复查血生化,分析总结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介入治疗在全部患者中均取得了技术成功,93.3%的患者症状和体征均获得了明显缓解和有效控制,86.3%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局部疼痛、少量出血、发热等,经处理均很快恢复正常。未发生与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是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治疗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胸腔胃-气道瘘是食管癌切除行食管-胃弓上或颈部吻合术后,胸腔胃与气管/支气管之间异常沟通而形成的瘘管[1-4].目前,临床医生对该病缺乏认识,常漏诊[1]或误诊为食管-气管瘘、误咽或放射性肺炎而贻误治疗.作者对22例胸腔胃-气道瘘患者中的18例进行经鼻空肠营养管和胃减压管置入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体质,更为气道内覆膜内支架置入封堵瘘口提供了治疗时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常用于危、急、重患者的紧急抢救,是解除上呼吸道阻塞、防止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保证正常供氧、维持生命的有效措施。但如果操作或处理不当,可导致术后拔管困难,甚至终生戴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发生率为3.3%~19.3%,气管切开术后引起拔管困难的原因约51.3%是气管狭窄[2-3]。作者利用介入放射学方法置入可取出内支架治疗21例气管狭窄性拔管困难,顺利拔出气管套管,恢复正常气道通气,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