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对近年来采用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77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采取常规骨窗骨瓣或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术后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疗效:恢复良好45例(58.4%),中残13例(16.9%),重残10例(12.9%),植物生存状态6例(7.8%),死亡3例(3.9%)。术后并发颅骨缺损26例,颅内感染2例,脑积水3例,脑组织膨出1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硬膜下积液1例。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正确、合理掌握手术时机、手术指征,针对患者具体伤情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是有效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双相躁狂的患者进行研究,以期为双相躁狂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运用局部一致性(ReHo)和低频振幅(ALFF)分析比较19例双相躁狂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并将双相躁狂的差异脑区ReHo值和ALFF分别与年龄、总病程、受教育年限和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双相躁狂患者在右侧额中回及右侧角回ReHo降低,左侧楔前叶及双侧尾状核ALFF升高。双相躁狂患者右侧额中回ReHo值与年龄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43, r=-0.5520),其余差异脑区与年龄、总病程、受教育年限和BRMS评分均无明显相关。结论:双相躁狂患者在右侧额中回、右侧角回、左侧楔前叶及双侧尾状核存在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抗抑郁疗效的关系。方法对91例抑郁症患者进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单药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抗抑郁疗效,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HAMD-17评分的关系。结果抗抑郁治疗4周时,显效70例,非显效(好转+无效)21例。显效组与非显效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及HAMD-17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显效组上述指标均低于非显效组(均P<0.05)。显效组血清IL-6减分率、TNF-α减分率与HAMD-17减分率均呈正相关(r=0.461、0.397,均P<0.05);非显效组血清IL-6减分率、TNF-α减分率与HAMD-17减分率均无关(均P>0.05)。血清TNF-α减分率对HAMD-17减分率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抑郁症患者经SSRI类药物治疗4周,其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HAMD-17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抑郁症状的改善有关;血清TNF-α水平的有效降低预示抗抑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5.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9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回顾总结分析我院脑外科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检查,证实颅内损伤状况,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0.5a随访。结果:据GCS评判预后,康复良好28例,中残46例,重残12例,死亡10例。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急性幕上颅内血肿和脑挫裂伤适用,对广泛额颞顶脑挫裂伤和急性硬膜下血肿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行高压氧辅助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对210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治疗组大脑中动脉(MCA)搏动指数明显下降;MCA收缩期的平均血液流速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4周后的GCS评分、6个月后的GOS评级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压氧治疗对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愈后康复有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YL-1型穿刺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永辉  党军  韩建立 《河北医药》2009,31(2):209-209
我科自2001年以来采用YL-1型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4例,取得了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24例,男73例,女51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9岁;其中35-50岁22例,51~60岁62例,61-70岁30例,〉70岁10例。有高血压史1-10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法(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分析双相情感障碍Ⅰ型(bipolar disorder-Ⅰ, BD-Ⅰ)患者感觉运动网络(sensory motor network, SMN)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特征, 并探究患者SMN异常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8例BD-Ⅰ患者(BD-Ⅰ组)和20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HC组), 两组均接受静息态磁共振(resting-state fMRI, rs-fMRI)扫描。基于ICA-fMRI数据, 采用单样本t检验及双样本t检验对两组SMN网络内成分进行统计分析来寻找异常脑区, 并利用功能网络分析(functional network connectivity, FNC)探究两组中SMN与其他脑网络间的功能连接;使用SPSS 17.0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异常的网络内功能连接值、网络间功能连接值与年龄、教育年限、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ech-Rafaelsen mania rating scale, BRMS)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