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药学   1篇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经食管黏膜下隧道治疗胃底贲门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的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经超声内镜诊断胃底贲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18例,行经食管黏膜下隧道法内镜切除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8例患者治疗均取得成功,剥离病变大小0.7~7.2cm,平均大小约(2.43 ± 1.91)cm,病变均完整切除.术中出现腹膜后、纵隔、皮下气肿2例,3d后自行吸收.术后24h内出现发热1例,伴有WBC升高,抗炎对症处理后第2天完全缓解.无严重出血、穿孔及死亡病例.所有病例术后3d可正常进流质食,1周后复查食管隧道愈合创面形成.结论 内镜经食管黏膜下隧道技术是胃底贲门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剥离切除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降低内镜切除胃底贲门部固有肌层病变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结肠黏膜下肿瘤内镜套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40例结肠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SMT)(肿瘤直径≤19 mm)行超声内镜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并作出初步诊断,之后采取结肠镜下套扎技术进行治疗,且术后回收病变组织,定期复查,随访术后有无并发症及套扎术的疗效.结果:40例患者黏膜下肿瘤均完整清除,6例采用单纯结肠镜下套扎技术,34例采用结肠镜下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34例回收的组织病理显示:12例为脂肪瘤,12例为类癌,8例为间质瘤,2例为平滑肌瘤.结论:内镜下套扎技术对于结肠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能够对病灶进行有效清除,对于结肠肿瘤的早期防治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鼻空肠营养管的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技术与内镜下推送式置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6月,选择因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病变导致狭窄梗阻需要空肠营养治疗的40例患者,分成两组,进行鼻空肠营养管的内镜下常规推送式置入(推送组)与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导丝组),比较操作时间、置入一次性成功以及空肠营养管脱回胃内的情况。结果每组20例患者,均完成内镜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治疗。推送组与导丝组,操作平均时间分别是(750.3±445.9)S、(157.4±79.3)s,一次性成功率为85%、100%,空肠营养管脱回胃内发生率为30%、0%。两者比较,在操作平均时间上,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置入鼻空肠营养管,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技术比内镜下推送式置入技术,更具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在牙周病学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7—8月进行牙周病学实验课的2016级口腔医学五年制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试验组则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标准化病人,期末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和满意度调查作为评价方法。结果 教学结束后,试验组的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接受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牙周病学本科实验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理论和操作成绩,提升牙周病学实验课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脂肪瘤是黏膜下病变的常见类型,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1-2] .十二指肠脂肪瘤多发生于球后及降部,常无临床症状多为偶然发现.十二指肠脂肪瘤的临床治疗以内镜下切除为主要的治疗方式,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十二指肠脂肪瘤的内镜下切除方法较多,我们运用内镜下套扎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