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草为临床常用配伍药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甘草化学成分多样,至今已发现黄酮、三萜、香豆素、二苯乙烯等化合物共400余种。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神经保护、肝脏保护等药理作用。对甘草中新发现的化学成分、人工合成化学成分、炮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以及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甘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彝族药紫地榆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紫地榆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方法 对15批紫地榆药材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6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评价紫地榆质量。结果 建立了紫地榆药材指纹图谱,共标定21个共有峰,15批药材相似度为0.908~0.990;6种指标性成分没食子酸、儿茶素、短叶苏木酚酸、柯里拉京、鞣花酸、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含量分别为0.93~2.45 mg/g、1.85~3.85 mg/g、0.46~1.07 mg/g、2.10~3.50 mg/g、2.88~6.96 mg/g、3.27~4.08 mg/g;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均将紫地榆分为3类,综合得分显示S12~S14药材质量较优,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导致紫地榆药材产生质量差异的4种标志性化合物。结论 将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运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彝族药紫地榆的药材质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为其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芩配方颗粒(SBFG)对人肝癌Hep 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0.05、0.1、0.2、0.4、0.8、1.6 g/L SBFG组,共7组,不同浓度SBFG作用于Hep G2细胞24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SBFG对Hep G2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高内涵分析(HCS)技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细胞色素C、膜通透性、核面积、核DNA含量、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SBFG可明显抑制Hep G2细胞增殖(P0.01),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IC50值为(0.38±0.016)g/L;Hoechst 33342染色可见细胞核浓染、核质浓缩、核破碎等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高内涵分析也发现,0.1 g/L SBFG组细胞MMP丢失以及细胞色素C释放量明显增加(P0.01),0.4 g/L SBFG组进一步显著降低MMP、增加细胞色素C含量,并可使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升高(P0.01)、核固缩及核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1),1.6 g/L SBFG组孵育细胞,除上述凋亡特征外,还伴随着细胞数量的直接下降(P0.01)。结论 SBFG可抑制人肝癌Hep G2细胞增殖,促进Hep 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MP、促进细胞色素C释放、增加细胞膜通透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紫地榆(Geranium strictipes Knuth)为云南省特有的民族药,其药用历史悠久,常用于治疗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等,在彝族应用广泛。在对紫地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论述的基础上,从原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及药性、新的药效用途、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紫地榆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为明确紫地榆Q-marker和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忍冬藤中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马钱苷6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并验证该法在忍冬藤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方法以绿原酸为内参物,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 L/min,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检测波长为327 nm,马钱苷检测波长为236 nm,柱温35℃。结果建立了忍冬藤中绿原酸与咖啡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马钱苷的相对校正因子;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无明显差异。结论一测多评的质量控制模式可用于忍冬藤中6种不同成分的多指标同步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标准汤剂的绿原酸含量和特征图谱为基准,研究石楠叶配方颗粒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制备石楠叶标准汤剂样品,建立其指标成分绿原酸含量及特征图谱测定方法;收集不同来源15批次石楠叶药材、饮片及3批中试配方颗粒,检测绿原酸含量及特征图谱,分析药材-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的相关性及指标成分绿原酸量值传递规律。结果 15批标准汤剂的出膏率平均值为21.5%(20.0%~22.4%);绿原酸的平均质量分数为21.63 mg·g-1(20.04~22.81 mg·g-1);共标定9个特征峰,以绿原酸(2号峰)为S1峰,芦丁(4号峰)为S2峰。石楠叶药材、饮片、配方颗粒中绿原酸质量分数分别为5.91~7.33、5.79~6.98、15.61~15.72 mg·g-1,药材-饮片绿原酸转移率为91.94%~99.05%,饮片-标准汤剂绿原酸转移率为64.22%~81.36%,饮片-配方颗粒绿原酸转移率为55.31%~61.71%。石楠叶药材、饮片、配方颗粒特征图谱中均检测出9个特征峰,且相对保留时间均在规定范围内。结论 以石楠叶标准汤剂为基准,其药材-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中9个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绿原酸量值传递规律稳定,含量均在标准汤剂范围内,表明石楠叶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合理,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合欢花饮片标准汤剂,测定合欢花标准汤剂中槲皮苷的含量,并建立指纹图谱,以进行质量研究。方法:依照标准汤剂的制备要求,制备15批不同产地的合欢花饮片标准汤剂,以槲皮苷作为定量检测指标,计算转移率与出膏率,并建立其UPLC特征图谱分析方法。结果:通过对15批合欢花标准汤剂进行测定,槲皮苷转移率为72.33%~41.51%,出膏率为26.6%~23.4%;并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特征图谱分析,标定了其中5个共有峰,对15批合欢花饮片标准汤剂分别进行了相似度评价,其相似度均大于0.90。结论:合欢花饮片标准汤剂制备规范,测定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为合欢花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15批当归建中汤特征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当归建中汤经典名方的质量控制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B)-0.1%磷酸溶液(A)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35 ℃;进样量为5 μL,建立15批当归建中汤物质基准特征图谱,并使用HPLC测定5种指标成分含量。结果 对15批当归建中汤物质基准进行研究,其特征图谱相似度处于0.886~0.996之间,标定了15个共有峰,指认出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甘草苷、肉桂酸、甘草酸6个色谱峰。经方法学考察,5种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符合要求;阿魏酸、肉桂酸、甘草苷、甘草酸、芍药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4%、100.28%、100.56%、98.44%、102.25%。以含量测定均值上下浮动30%规定出各指标成分的含量范围,均未出现离散数据(平均值的70%~130%以外)。结论 建立的经典名方当归建中汤特征图谱及5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稳定、准确可靠,可用于当归建中汤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大枣多指标含量测定的UPLC-MS/MS方法,为大枣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UPLC-MS/MS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扫描模式,Shim-pack GIST C18(2.1 mm×100 mm,2 μm)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测定25批大枣中环磷腺苷、绿原酸、咖啡酸、芦丁、白桦脂酸、路路通酸和齐墩果酮酸的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评价不同产地大枣中7种成分的差异。结果 7种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 0.995 6,仪器精密度RSD<3.5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7%~100.74%,RSD<3.48%。PCA和HCA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大枣可明显分开,组内样品成分具有很强的相似性,而组间差异较大。通过PLS-DA中变量重要性投影分析发现4个差异性指标成分,分别为白桦脂酸、齐墩果酮酸、路路通酸及芦丁。结论 建立了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大枣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且通过统计方法证明白桦脂酸、齐墩果酮酸、路路通酸及芦丁为大枣质量差异性评价的指标成分,为不同产地大枣的区分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大菟丝子及其清炒品炮制前后7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菟丝子及其清炒品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芦丁、异槲皮苷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指标性成分在测定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在大菟丝子药材中的含量较高;大菟丝子清炒品中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明显下降,咖啡酸、芦丁和异槲皮苷的含量也有所降低,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含量明显升高。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为其炮制前后质量控制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其中黄酮类成分的首次确认,可为大菟丝子作为菟丝子代用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