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浩贤  王虹艳  曲鹏  田云朋 《重庆医学》2016,(23):3182-3184
目的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受体被其特异性配体激活后对下游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TATP组、TMDP、TMDP+ATP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8的表达,逆转录PCR测定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表达情况.结果 TMDP组、TATP组、TMDP+ ATP组的IL-1β和IL-18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TMDP+ ATP组水平增高更显著.TMDP组、TATP组、TMDP+ATP组的NLRP3和Caspase-1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TMDP+ATP2水平增高更显著(P<0.05).结论 NOD2的特异性配体胞壁酰二肽,NLRP3的特异性配体腺苷三磷酸单独刺激THP-1后NLRP3及下游炎症因子的表达很弱或无表达,联合刺激后可显著增强NLRP3及下游炎症因子的表达,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及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缬沙坦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片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心功能指标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PRA、AngⅡ、BNP及hs-CP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RA、AngⅡ、BNP及hs-CP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EVF、LEVDD及LEV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EVF高于对照组,LEVDD与LEV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抑制房颤发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菅练  田云朋  卢媛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12):2425-2429
目的 探讨心通口服液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13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心通口服液,10~20 mL/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西雅图调查量表(SAQ)评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心功能、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5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Q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S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O)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体血管阻力(SVR)和胸腔液体含量(TFC)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这些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心绞痛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通口服液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已经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存在学习曲线长、操作复杂、并发症高等诸多局限。冷冻球囊消融具有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安全性高等特点,因此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70岁以上伴或不伴缺血性脑卒中史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PCI术后1年主要不良事件有无差异,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ACS,既往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并行PCI的患者130例(试验组),选取同期住院,年龄、性别与其相匹配的ACS患者130例(对照组)。记录患者临床资料、血管造影结果、置入支架数目,随访时间1年,记录主要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脑卒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PCI后脑卒中比例高于对照组(6.2%vs 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与肌酐水平、ACS分型及缺血性脑卒中史相关。结论既往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合并ACS行PCI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增高,并成为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瘤样病变的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特点,并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7年10月至2014年10月同时具有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资料的65例冠状动脉瘤样病变患者,根据血管内超声特点分为真性冠状动脉瘤组(32例)和假性冠状动脉瘤组(33例),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特点,根据狭窄程度对患者分别行PCI和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真性动脉瘤组动脉瘤在前降支比例(40.6%比75.8%,P=0.026)显著低于假性动脉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假性动脉瘤组相比,真性动脉瘤组瘤体长度更长[(5.9±2.7)mm比(11.1±5.8)mm,P0.001]、瘤体中心处管腔横截面积更大[(17.7±6.6)mm2比(25.6±10.7)mm2,P=0.001]、瘤体最大直径更长[(5.3±1.0)mm比(6.2±1.5)mm,P=0.005]、瘤体中心处外弹力膜横截面积更大[(25.8±7.9)mm2比(33.5±12.0)mm2,P=0.003]、重塑指数更大[(1.6±0.4)比(2.0±0.7),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瘤体中心处斑块负荷[(32.4±10.7)%比(23.0±9.8)%,P=0.001]、近端参考血管处斑块负荷[(42.6±4.1)%比(35.1±12.1)%,P=0.024]更小,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药物保守治疗及PCI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真性动脉瘤组横跨支架比例显著低于假性动脉瘤组(6.2%比33.3%,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真性动脉瘤组1例患者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PCI后好转。结论血管内超声能更好地区分真性、假性冠状动脉瘤,大部分冠状动脉瘤邻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分支,提示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瘤的形成有关。对冠状动脉瘤进行充分的长期抗血栓治疗,对冠状动脉瘤瘤体一侧的严重狭窄病变采用必要性PCI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分泌型卷曲蛋白5(SFRP5)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0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7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非冠心病患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SYNTAX评分评价所有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血清分泌型卷曲蛋白5(SFRP5)及其它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体质指数(BM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SFRP5水平为(37.49±4.95),显著低于对照组(t=15.275,P0.00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SFRP5水平低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P0.05),ACS患者SYNTAX得分显著高于SAP患者(t=2.042,P=0.04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FRP5和hs-CRP与SYNTAX评分呈线性回归关系,且SFRP5的相关程度高于hs-CRP。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SFRP5水平显著降低,并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一、为什么房颤患者需要采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的重要意义:减少血栓,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卒中新发和复发率.国内外众多指南一致推荐:中高危房颤患者应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6岁,因"咽痛、发热2 d"于2019年2月22日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当时体检:体温39.1℃,咽部红肿,余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1.1×109/L,红细胞5.34×1012/L,血小板170×109/L,血红蛋白161 g/L;超敏C反应蛋白43.2 mg/L;降钙素原0.04 ng/ml;电解质、大便常规、尿常规、动脉血气分析均未见明显异常。当时考虑"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0.
夏伟  田云朋 《吉林医学》2013,(25):5096-5097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年龄≤40岁的患者148例(青年组)与年龄≥60岁的患者156例(老年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冠脉造影特点及预后。结果:青年组与老年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明显增高,而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则低于老年患者。青年组患者的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且HDL-C水平明显低于老年组患者。青年组与老年组患者比较,其单支冠脉病变患者所占的比例(57%)明显高于老年组(9%)。青年组患者的死亡率(3%)明显低于老年组(15%)。结论:吸烟及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组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病变程度及死亡率显著低于老年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