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GCV)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67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成更昔洛韦组42例和INF-α组25例,除一般治疗外,2组分别予以5 d 1个疗程的常规量GCV和IFN-α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腮腺炎患儿的体温、临床症状、腮腺颌下腺的影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体温、临床症状改善时间(-x±s)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腮腺颌下腺肿大消退时间(-x±s)效果不明显(P>0.05)。结论更昔洛韦对腮腺炎的治疗具有较好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24h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诊断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观察24h动态脑电图在小儿癫痫和非癫痫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在常山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小儿癫痫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与动态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检查。另外再选取同期住院的非癫痫小儿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同样给予24h动态脑电图检查,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动态脑电图的痫样波检出率为88.93%,常规脑电图的痫样波检出率为29.4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的痫性放电率为65.2%,非癫痫组的痫性放电率为8.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12例癫痫患者的痫样放电时相为觉醒期、睡眠期以及睡眠期和觉醒期,各占11.6%、48.2%和40.2%。结论:24h动态脑电图在d,JL癫痫疾病诊断中痫样波检出率比较高,诊断准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C-反应蛋白在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期时相蛋白,是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其检测对于疾病的诊断无特异性,但其浓度上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和组织损伤的灵敏指标。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清CRP水平,以明确CRP水平在支气管肺炎患儿诊断和疗效中的价值,寻找一个早期标记物,以便于早期对支气管肺炎愈后的判断以及药物疗效的判定。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2年月1月-2006年12月用细辛脑注射液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0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2组年龄32d-24个月。入院时有阵发性咳嗽、喘憋、气促、心率快,肺部有哮鸣音及湿啰音。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2年月1月-2006年12月用细辛脑注射液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也选取同期在我院生产的45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标本采集,采用PCR、ELISA分别检测CMV-DNA、CMV-IgG、CMVIgM的水平。结果检测95份尿液中50例CMV-DNA为阳性,其阳性率为52.63%,50例CMV-DNA为阳性的新生儿母亲乳汁的CMV-DNA大多为阳性,其阳性率为90%,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9.12,P=0.008);新生儿与其母亲CMV-IgM的阳性率分别为6%和2%,但新生儿及其母亲CMV-IgM对新生儿CMV-DNA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与其母亲CMV-IgG的阳性率分别为78%和92%,分别与新生儿CMV-DNA阳性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248,P=0.004),(χ2=59.158,P=0.007)。结论加强对孕妇产前的产检是预防新生儿CMV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母乳性黄疸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无其他症状。随着母乳喂养率提高,母乳性黄疸发生率也有所上升,逐渐引起大家重视。本文应用苯巴比妥、尼可刹米及思密达联用治疗母乳性黄疸,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们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38例,其中早期误诊16例,误诊率42.1%,现就其误诊原因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米克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对住院的6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普米克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和剂量为500μg加入生理盐水20 mL雾化吸入,每天2次,临床疗效评价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加有效计算总有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3%。无不良反应。结论普米克雾化吸入适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并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2例作为上呼吸道感染组,同时选择同期66例未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未感染组,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出生时体重低、胎龄小、平均机械通气时间长、平均住院时间长、抗生素应用、胎膜早破、重症监护、基础疾病等因素是低出生体重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以上因素具有代表性(P<0.05)。感染的病原菌以G-球菌为主,26株,占61.90%;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1.43%、16.67%、11.90%;G+球菌16株,占38.10%,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金黄色葡萄球菌菌,分别占11.90%、9.52%、9.52%。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众多,出生时体重低、基础疾病、胎龄小是不可更改因素,其它因素可通过针对性的干预加以避免,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