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7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9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血瘀证的概念和范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引起的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贡献者。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而心脏巨噬细胞的亚群数量和功能是影响AS发生、发展及CAD预后的重要因素。近些年研究表明,某些中药复方及有效成分能调控巨噬细胞亚群参与冠心病的炎症、损伤和修复过程。该文阐述了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后的重要作用。并基于巨噬细胞的可塑性基础,论述了中药调节巨噬细胞亚群,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巨噬细胞自噬,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药加速M2型巨噬细胞的招募、抑制糖酵解介导的M1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M1型巨噬细胞介导的心脏神经重构、促进M2型巨噬细胞介导的血管生成,参与心肌梗死后的心脏修复过程。另外,文章还概述了中药有效成分调节巨噬细胞亚群的体外研究,指出NF-κB、AMPK、PI3K/Akt、CCL2/CCR2等途径是中药调控巨噬细胞的关键靶点和通路。  相似文献   
3.
研究血瘀证的证候实质 ,首先要辨识血瘀证的内涵。血瘀证通常是指因气虚、气滞、寒凝、血热等原因 ,导致血瘀而血行不畅 ,或外伤或各种急、慢性病导致出血未能及时消散而引起的病证。现代医学认为 ,各种致病因子所造成的全身或局部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血循环障碍以及血液流变性和黏滞性异常而导致各组织器官水肿、炎症渗出、血栓形成、组织变性、结缔组织增生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都可以概括在血瘀证的病理实质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把血瘀归纳为现代病理学中的血液循环障碍及结缔组织的增生和变性 ,即局部缺血、局部瘀血、体内…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的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对目前用于中医证候量化诊断(如多元统计分析、计算机模式识别、DME/流行病学等)方法作了详述和讨论。认为证候量化研究应该重视中医理论,充分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多途径的交叉协作,使证候研究者具备较好的数学素质,使用较好的数学研究方法,从方法学上为证候量化研究提供正确保证,整体把握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中医学问题。其次,要重视建立数学模型所用本底资料的科学性、可靠性、准确性,力求从源头上搭建证候量化的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5.
心绞痛综合治疗与单纯中药治疗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针灸、气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中药、针灸、气功三者相结合与单纯中药和针灸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差异。方法 用温胆汤加味并配合针灸、气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并设单纯中药组30例、西药组30例作为对照;观察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改善、动态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抗氧化治疗等的变化。结果 综合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80%,中医证候改善率为85%,与中、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左心室舒缩功能明显改善,与中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脂降低,与另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血液流变学有显著改善(P<0.01)。SOD及MDA治疗后亦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综合疗法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组,在心绞痛缓解、心率改善、中医证候改善、血脂改善、抗氧化方面亦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心病(CHD)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根据1997年"国标"中医临床诊断术语,该病属中医"胸痹心痛"、"厥(真)心痛"范畴.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展了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现在,冠心病中医证型研究已广泛结合现代医学的客观指标和量化手段,无论是在中医辨证分型,还是证型客观化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更加规范化和客观化,大大提高了中医诊治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笔者就近年来冠心病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肾降压方对盐敏感性高血压DS大鼠肾纤维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CE-AngⅡ-AT1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探讨其防治高血压肾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Dahl salt-sensitve,DS)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盐组、高盐组、缬沙坦组和补肾降压组,喂食以不同浓度钠盐饲料造模后,予药物干预8周。于干预前后测量血压。干预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血清中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Masson染色观察肾纤维化程度。反转录PCR(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肾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喂食3周不同浓度盐后,喂食高盐各组收缩压均较低盐组升高(P<0.01)。干预后,与低盐组比较,高盐组收缩压升高,Cr、BUN升高,血清AngⅡ及TGF-β1水平升高,HE及Masson染色显示肾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肾脏ACE及AT1R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1)。与高盐组比较,缬沙坦组及补肾降压组收缩压降低,Cr、BUN降低,血清Ang Ⅱ及TGF-β1水平降低,肾脏纤维化程度减轻,肾脏ACE及AT1R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补肾降压方有平稳降压,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CE/AngⅡ/AT1R轴进而抑制TGF-β1达到延缓肾纤维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地域疾病的特点,以血瘀证为切入点,选取中国北部、东南、西南方的病人,分别利用信息熵、神经网络和对应分析提取不同地域血瘀证的特点,并对三种算法进行比较。结论:即使是同一证候,由于地域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其中北京地区气虚血瘀和痰浊血瘀多见;云南以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为主;福建四种亚型分布较均匀,其中阴虚血瘀又稍多于其他证型。最后对不同地域证型表现特点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药方剂有效成(组)分配伍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2,他引:29  
方剂通过配伍提高临床疗效,组分配伍是中药方剂配伍的新形式。组分配伍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其目标是能够按照中医理论辨证用药,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适应证明确且针对性好,成分及作用机理相对清楚,质量稳定可控,能够产业化推广。因此,组分配伍必须要建立标准组分的配伍方法,并根据实验设计确定主要组分,剔除有毒组分,还要建立组分剂量配比的方法。组分配伍模式有从有效方剂的饮片配伍深入到组分配伍,直接组分配伍及单味药的标准组分配伍几类,组分配伍的作用方式仍然是多组分、多靶点、整体综合调节。有效组分配伍的意义在于确保临床用药剂量准确和安全有效,提高疗效,节省药材,减少毒副作用。通过上述工作创制成分清楚,机理明确的现代中药。现代对中药化学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为有效组分配伍提供了科学依据,现代医药学面临的多基因复杂性疾病靠单一成分难以获得最佳疗效为有效组分配伍新药提供了新机遇。因此,从传统有效复方中寻找最佳配伍,从成分清楚的单味标准组分中按中医理论组合最佳配伍,突破以临床经验积累作为中药研制的一贯模式,相信可以为中医学术进步及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世界,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及心力衰竭是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近10a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缺血性心脏病受损心肌细胞的修复、再生及心功能的恢复中很有价值.但是移植的干细胞存活率较低致使干细胞移植疗法停滞不前.大多数干细胞在移植到受损心肌组织4d内凋亡和丢失[1-2].缺血缺氧、炎性微环境和细胞生存信号丢失等多种机制可能导致了移植干细胞的凋亡.另外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肌病病程中普遍出现的再灌注也可能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给予移植干细胞以致命一击.因此提高MSCs移植存活率是这种治疗方法能否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