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和皮肤镜在基底细胞癌(BCC)术前精确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组织病理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确诊的33例BCC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36处BCC皮损的高频超声及皮肤镜检查结果。根据病理类型将病灶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两组间超声和皮肤镜特征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超声和皮肤镜下特征的对应关系通过简单匹配系数进行分析。结果 高危型BCC皮损4处,低危型皮损32处。二组间的超声表现重叠大,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点状强回声和后方回声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24处(75%)低危BCC病灶局限于真皮层内,4处高危病灶均累及皮下组织,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5例BCC皮损,除了临床易于发现的皮损外,超声可发现临床易被忽略的微小病灶或深度不可见的病灶。高危组和低危组BCC的皮肤镜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4处高危型BCC均未见轮幅样区域、乳红色无结构区、粟粒样囊肿、粉刺样开口或彩虹模式。超声下皮损内点状强回声与皮肤镜下粟粒样囊肿的简单匹配系数为36.1%,表皮层强回声不连续与皮肤镜下溃疡或糜烂的简单匹配系数为75.0%。结论 皮肤高频超声和皮肤镜可以为术前判定BCC病灶的风险性提供重要信息。皮肤高频超声可显示临床易被忽略的潜在病灶。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ADHF)患者规范化治疗前后血清乙酰肝素酶(HPSE)、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DHF患者50例。于规范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清HPSE、LOX-1、NT-proBNP水平,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血清HPSE、LOX-1、NT-proBNP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50例ADHF患者治疗后血清NT-proBNP、HPSE、LOX-1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PSE、LOX-1水平与NT-proBN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s=0.839,P=0.000;rs=0.902,P=0.000)。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PSE与LOX-1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r=0.761,P=0.000)。结论 HPSE、LOX-1可能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具有评估AD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比较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与皮肤科医师对色素痣和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使用5 094幅色素痣和脂溢性角化病(SK)的皮肤镜图像对CNN网络ResNet?50通过迁移学习进行训练,建立CNN二分类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30幅色素痣和30幅SK的皮肤镜图像进行自动分类。同时,95位经过皮肤镜培训的有经验的皮肤科医师结合临床皮损图片对上述CNN自动分类的60幅皮肤镜图像进行判读。比较二者的诊断准确率,并对错误分类的图像做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 CNN自动分类模型对色素痣和SK的皮肤镜图像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100%(30/30)和76.67%(23/30),总准确率为88.33%(53/60);95位皮肤科医师的诊断准确率平均值分别为82.98%(25.8/30)和85.96%(24.9/30),总准确率为84.47%(50.7/60)。CNN自动分类模型与95位皮肤科医师对色素痣和SK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38,P > 0.05)。CNN错误分类的皮肤镜图像被分为3类,即特殊类型(如皮损色素含量多、角化明显),具有典型特征但存在干扰因素,具有典型特征尚找不到错误分类的原因。结论 CNN自动分类模型在色素痣和SK皮肤镜图像的二分类任务中的表现与有经验的皮肤科医师水平相当。CNN错误分类的原因仍需皮肤科医师与人工智能专业人员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55岁。主诉:右侧面颊红色斑块、反复破溃伴色素沉着20余年。现病史:20余年前,患者右侧面颊外伤后出现红色斑块,伴破溃、糜烂,反复不愈,皮损范围逐渐变大,后期皮损萎缩、凹陷,偶伴轻度瘙痒,未觉疼痛。未予治疗。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肺部感染小鼠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在其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方法: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采用Diamosail-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17∶83),磷酸二氢钾盐溶液以磷酸调整pH为3.0左右,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95 nm。结果:LVF在0.3~12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7.2%,稳定性良好。Kp肺部感染小鼠口服LVF15,30,60和90 mg·kg-1后,LVF的PK参数tmaxt1/2、CL/FVd/F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所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重复性高,适用于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小鼠体内的左氧氟沙星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皮肤科1985年~1989年9月诊治淋病15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王诗琪  刘洁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12):1037-1040
【摘要】 传统的机器学习受限于无法直接处理原始数据,而是依赖于专家设计特征提取器,但深度学习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禁锢,可以自动地从未经处理的原始数据中发现用于检测或分类的代表性信息,成为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分类的关键技术。在恶性黑素瘤与色素痣的二分类及黑素细胞来源肿瘤以外的其他皮肤疾病如鳞状细胞肿瘤、基底细胞癌、甲病等的分类方面,深度学习取得与皮肤科医师相当甚至超过皮肤科医师的分类水平。本文介绍深度学习在皮肤影像分类应用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常用的深度学习模型的评价方法,综述深度学习在皮肤影像分类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与文献可视化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矮小症的用药规律和文献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拓宽矮小症中医辨证论治思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4月收录的中医治疗矮小症医案,对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后使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统计矮小症患者舌苔、脉象、疾病证型与证素及治疗所用中药的频次、功效、气味归经,并对核心中药进行聚类和复杂网络分析。此外,以矮小症为关键词检索1993-2023年发表在上述数据库的文献,运用CiteSpace对发文量与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对58篇文献中58位矮小症患者的58则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患者多见舌淡苔薄白,脉细。矮小症证型以脾肾气虚证为主,病位在肾、脾、肝,病性多虚。共纳入58个方剂158味中药,累积用药频次831次,使用频率前5的核心中药为茯苓、山药、陈皮、太子参、熟地黄,共奏生津益肺、补益肝肾、理气健脾之效,药性多平温,味甘苦,归经脾、肾、肺经。K-Means聚类算法将30味高频中药聚为7类。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核心治疗组方为茯苓-山药-陈皮-太子参。此...  相似文献   
9.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中风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率为25%~80%且逐年增涨,研究发现抑郁障碍的发生不仅会阻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抑郁症状的不及时诊治也会加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损害。导师张金生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和现代医学研究,依据“因郁致病”“因病致郁”“脑为元神之府,主持五神,以调节脏腑阴阳,四肢百骸之用”(《锦囊录》)的理论,提出了“从肝脑论治中风后抑郁症”的观点。笔者长期跟师学习,感触良多,因此基于导师“肝脑同治”理论对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病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ADHF)患者血清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ADHF患者50例行规范化治疗,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和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LOX-1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血清LOX-1和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211.12±35.41) pg/mL vs.(291.45±40.82) pg/mL和5271.71(4107.64,6776.83) pg/mL vs. 8000.12(6279.47,10 000.00) pg/mL](P<0.01)。ADHF患者血清LOX-1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s=0.902,P<0.01)。结论血清LOX-1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作为ADHF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