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保守治疗的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很高。国外文献报道保守治疗死亡率为30%,手术内固定为17.5%,国内报导保守治疗死亡率为3.6%,手术组为0.83%,为了减轻患者长期卧床的痛苦及引发的并发症,早期手术治疗并作坚强内固定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承认和接受。我院自1997~2005年采用DHS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2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旁肌群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相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自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随机纳入60例于我科就诊的腰腿痛或坐骨神经痛患者,均予以腰椎MRI检查,获取腰椎各节段的T2加权像横截面图像,测量多裂肌、最长肌和腰大肌的相对横截面积(Relative cross-sectional area,RCSA)和脂肪浸润程度(Degree of fat infiltration,DFF),椎间盘突出程度采用Pfirrmann标准进行分级。统计相关测量数据,并采用Spearman系数进行椎旁肌群RCSA和DFF值与椎间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腰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越高,多裂肌、最长肌和腰大肌的RCSA值越低、DFF值越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经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多裂肌、最长肌和腰大肌的RCSA值均与椎间盘突出程度呈较强的相关性(P0.01),DFF值则与之呈中等程度的相关性(P0.05)。结论椎旁肌群的退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密切相关。其中,多裂肌、腰大肌和最长肌的相对横截面积与其呈较强的相关性,而脂肪浸润程度则与之呈中等程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和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应用经前外侧入路前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1例为Ⅰ组,应用经前外侧入路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4例为Ⅱ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肘关节和肩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结果Ⅰ组随访12~24(17.45±2.75)个月,Ⅱ组随访12~24(17.23±2.63)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Ⅰ组高于Ⅱ组(P<0.05)。结论经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和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都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经前外侧入路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5.
锁骨骨折是全身比较常见的骨折之一。传统认为,锁骨不是持重骨,因此对其治疗要求不是很高,过去多主张保守治疗。有人认为,即使畸形愈合,对功能也无明显影响。近年来,对锁骨的解剖和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对其治疗有了概念上的改变。作者曾于2002年对此作过专题描述。近年来,有关锁骨骨折和治疗的文章日益增多,都在寻求锁骨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作者自1999年1月~2007年6月,共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68例,其中DHS内固定治疗122例,就冶疗报告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前外侧入路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前外侧入路前内侧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26 例,男15 例,女11 例;年龄18~69 岁,平均41.6 岁.交通伤16 例,摔伤4 例,高处坠落伤3 例,运动伤2 例,多发伤1 例.其中肱骨中段骨折19 例,中下1/3骨折7 例.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55~100 min,术中出血90~230 mL,无输血.随访5~27个月,平均13.6个月.26 例患者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1~26周,平均19.2周.无一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和切口感染.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优24 例,良2 例;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23 例,良3 例.结论 前内侧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对上臂神经干扰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规律及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对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142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对所有老年病人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并于入院时、术前1 d及术后1、3、5 d检测病人的血浆D-D、FIB水平。结果 142例老年病人中,DVT发生率为39. 44%(56/142)。术前DVT发生率为16. 90%(24/142),其中8例术后出现了DVT复发,双侧肢体DVT发生率为2. 82%(4/142);术后DVT发生率为28. 17%(40/142),其中双侧肢体DVT发生率为3. 52%(5/142)。术前、术后共73处发生静脉血栓,其中近端血栓2处(2. 74%),远端血栓71处(97. 26%)。伤后3~5 d及术后3 d内为血栓高发时间段。血栓组术前1 d和术后1、3、5 d时血浆D-D、FIB浓度均显著高于同时点非血栓组(P0. 05)。各时点血浆D-D预测DVT的敏感度均较高,但特异度较低,而血浆FIB各时点的敏感度较低,但特异度较高。术后3 d时,D-D联合FIB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96. 43%、94. 19%。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前后DVT发生率均较高,并以远端血栓为主,伤后3~5 d及术后3 d内为血栓高发时间段。血浆D-D、FIB联合检测在DVT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及修复喙锁韧带的必要性。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月手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50例,采用喙锁间钢丝固定26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24例,均未修复或重建喙锁韧带。结果:按照Karlsson的术后疗效评定标准,喙锁间钢丝固定组,优21例,良5例;锁骨钩钢板固定组,优19例,良5例。结论:喙锁间钢丝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新鲜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术中无需修复喙锁韧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终板复位螺钉技术在A3型胸腰椎骨折经皮内固定术的运用效果.方法:纳入66例A3型胸腰椎骨折病人,均伴终板严重塌陷,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经皮短节段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终板复位螺钉技术联合短节段固定,随访2~4年,比较2组围术期手术指标及随访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7 d、末次随访视觉模拟(VAS)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