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4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杰金氏病患者中,儿童患者很少,但其缓解和预后却与青年人和成人不同。本文回顾了1961~1991年曾在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所有2238例何杰金氏病患者,探讨了儿童何杰金氏病的特点。 2238例何杰金氏病病人中,儿童组(年龄≤10岁)91例(4%),青年组(11~16岁)235例(11%),成人组(≥17岁)1912例。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动脉化疗栓塞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静脉瘤栓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63例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静脉瘤栓且无远处转移患者,其中28例接受调强放疗联合动脉化疗栓塞及索拉非尼(A组),35例接受调强放疗联合动脉化疗栓塞(B组)。采用倾向评分配比法,分析联合与不联合索拉非尼组的治疗疗效。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2个月。A组和B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0和15.2个月(χ2=3.15,P=0.076),A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7个月,高于B组的8.6个月(χ2=3.99,P=0.046)。经过倾向评分配比平衡组间差异后,A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6个月,明显高于B组的15.2个月(χ2=5.34,P=0.023);A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2.5个月,仍然高于B组的8.3个月(χ2=4.79,P=0.026)。全组10例(15.9%)患者治疗中出现3级血液学毒性,7例(11.1%)患者出现3级肝功能异常。A组较B组的皮肤反应、手足综合征和腹泻发生率高,但均为1~2级不良反应。全组无4级不良反应,无放射诱发肝病及治疗相关死亡发生。结论 长期随访结果显示,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静脉瘤栓患者在调强放疗加动脉化疗栓塞的基础上联合TKI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肺癌同步放化疗期间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149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预防组79例,包括初级预防组(全程同步放化疗中预防使用PEG-rhG-CSF)48例,次级预防组(出现粒细胞减少后的化疗周期中预防使用PEG-rhG-CSF)31例;未预防组70例。对比预防组和未预防组之间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同步放化疗完成率、放化疗剂量减量和治疗时间延迟发生率。结果 全组患者在放化疗中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32.2%(48/149)。其中,初级预防组的发生率为6.3%(3/48),次级预防组的发生率为9.7%(3/31),未预防组的发生率为35.7%(25/70)。预防组(初级预防+次级预防)与未预防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1,P<0.001)。全组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发生率为3.4%(5/149),未在初级预防组出现。同步放化疗足量完成率在预防组为96.2%(76/79),明显高于未预防组的82.9%(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P=0.007)。预防组放化疗剂量减量和治疗时间延迟发生率为19.0%(15/79),未预防组为40.0%(2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P=0.005)。结论 PEG-rhG-CSF的预防使用可以有效降低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更好地保证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按计划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PLP)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LP。根据Ann Arbor分期,ⅠEA期12例,ⅡEA期10例。根据WHO淋巴肿瘤病理分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L)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0例,1、2级滤泡淋巴瘤(FL)3例。有2例MALTL患者有干燥综合征病史。8例MALTL和FL在术后接受单纯放疗,仅3例术后接受化放综合治疗。8例DLBCL在术后接受化放综合治疗。结果全组首程治疗后复发5例,无放疗野内复发,其中9例MALTL中1例复发,10例DLBCL中3例复发。全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9%和73%。MALTL和DLBCL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0% (P=0.160),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和59%(P=0.090)。结论腮腺是MALTL易于发生的部位,尤其是伴有干燥综合征的患者;早期腮腺MALTL采用单纯放疗,早期DLBCL采用化放综合治疗后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Ⅰ,Ⅱ期结内型非堆奇金淋巴瘤(NHL)有效方法。方法 132例Ⅰ,Ⅱ期结内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别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化疗、化疗+放射治疗+化疗、化疗+放射治疗和单纯化疗治疗。结果 Ⅰ期结内型高度恶性NHL单纯放射治疗3,5,7年自下而上率及7年复发率与综合治疗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Ⅰ期结内型中、低度恶性NHL3,5,7年生存率单纯放射治疗组分别为95.0%,90.0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美国SEER数据库的资料,评估放疗对初诊转移性头颈鳞癌(HNS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利用SEER数据库筛选2010—2015年初诊为转移性HNSCC的患者1226例,包括放疗组762例(62.1%),未放疗组464例(37.9%)。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癌症特异性生存(CSS)和总生存(OS),在全组患者中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和倾向配比评分(PSM)评估放疗对预后的影响。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低、中和高风险组,并在不同风险组中分析放疗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CSS和OS时间分别为11.0个月和10.0个月;放疗组和未放疗组的中位CSS时间分别为13.0个月和6.0个月,中位OS时间分别为12.0个月和6.0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原发灶部位、T分期、N分期、转移脏器个数、手术、放疗和化疗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CSS:P值为0.045、0.021、0.001、0.002、<0.001、<0.001、<0.001、<0.001;OS:P值为0.002、<0.001、0.002、<0.001、<0.001、<0.001、<0.001、<0.001)。PSM配对后,在低、中、高风险组中,放疗和未放疗患者3年CSS分别为:62.5%∶23.5%、22.4%∶15.7%和10.5%∶9.6%(P=0.008、0.001、0.203);3年OS分别为:58.0%∶20.8%、19.8%∶12.7%和7.0%∶6.1%(P=0.002、0.001、0.166)。结论 放疗显著提高低风险和中风险组患者的CSS和OS,但高风险组患者不能从放疗中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7.
8.
前列腺癌放疗的摆位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仰卧位放疗时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及各方向的旋转误差。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的患者25例,采用仰卧位体模固定,锥形束CT(CBCT)骨配准校位,分析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及各方向的平均旋转误差。结果 全放疗疗程中每例患者校位9次,共计225次。各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左右(0.19±0.18)cm,头脚(0.36±0.30)cm,前后(0.21±0.16)cm;其中左右方向摆位误差≥5mm占5.8%,头脚占24.3%,前后占8.0%。各方向旋转误差:轴位(1.07±1.03)°,头脚(0.82±0.66)°,水平(0.79±0.68)°。前5次与后4次摆位及旋转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仰卧位放疗时,头脚摆位误差最大,左右及前后摆位误差相当,旋转误差较小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以及新辅助治疗评分(NA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6—2014年间本中心收治的经盆腔核磁或腹盆CT确诊的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195例患者,术前放疗42.0~50.4 Gy (中位数50 Gy,93.8%患者放疗剂量≥50 Gy),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同步化疗于同步放化疗后4—15周(中位数7周) TME手术(R0切除)。分析患者降期(yp0—Ⅱ期)及NAR评分(根据cT、ypT/N分期计算)对预后影响,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3年DFS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4个月(6.7~125.5个月),3年DFS为76.8%。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显著影响3年DFS (92.2%∶56.8%,P=0.000)。全组患者中位NAR评分15.0分(0~65.0分),其中评分低者3年DFS优于评分高者[≤15.0分(90.1%)∶>15.0分(57.0%),P=0.001];在降期患者中低NAR评分仍可获得更好的预后[≤8.4分(95.1%)∶>8.4分(87.5%),P=0.022]。结论 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者预后相对较好,NAR评分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食管胃结合部(GEJ)腺癌在术前放疗过程中移动度范围。方法 纳入接受GEJ腺癌术前同步放化疗14例患者,胃镜直视下于肿瘤上、下缘或四周分别置入钛夹标记肿瘤边缘。8例患者采用4DCT定位共获得位于GEJ的8个钛夹分次内图像98套供分析,12例患者在放疗前5次、第7、12、17、22次分别进行CBCT共获得分次间图像90套供分析。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肿瘤分次内动度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上分别为(0.92±0.95)、(2.27±2.73)、(9.95±5.48) mm,分次内动度头脚方向大于左右方向(P=0.000)和腹背方向(P=0.000),腹背方向大于左右方向(P=0.000)。肿瘤分次间动度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上分别为(6.56±4.19)、(5.69±3.29)、(6.49±4.37) mm,分次间动度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均大于腹背方向(P=0.031、0.044),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差异不显著(P=0.956)。为保证90%肿瘤体积接收95%处方剂量,在GEJ病灶的左右、腹背、头脚方向分别外放19.4、14.6、27.2 mm,可在术前放疗期间较好覆盖肿瘤分次内和分次间的移动度。结论 GEJ肿瘤在术前放疗中分次内和分次间移动度均较大,需在精确治疗中给予考虑并寻找新方法限制肿瘤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