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芯片是一项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快速和大规模筛查基因。幽门螺杆菌与宿主之间关系的分子机制仍未明了,基因芯片技术在幽门螺杆菌研究中的应用集中在细菌的基因表型及其对宿主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分别从细菌和宿主两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能在自然界大型水体和旷野中对中华按蚊种群进行研究。方法:研制出适合于稻田浅水定量研究的实验简,适合于深水的实验网和接近自然状态的大实验笼。应用这些工具进行了自然界中华按蚊种群生命表的研究。结果:利用系列研究工具定量研究出1988年第8代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生命表。求出各发育历期的死亡数和死亡因素,死亡率,存活率和死亡因素k值,分析出各发育阶段的关键死亡因素,计算下代预计产卵量为8288粒,种群趋势指数I为6.3027。结论:系列研究工具使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的定量研究成为可能。郑州中华按蚊第9代种群数量还趋于增加之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住院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发生消化道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住院诊治的IBD患者,对发生消化道狭窄患者的诊治过程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消化道狭窄患者118例(23.14%),其中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IBD类型待定(IBD unclassified,IBDU)的消化道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9.02%、6.67%和34.25%,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程0~10年的消化道狭窄发生率为25.06%,而病程>10年的发生率为14.2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0,P=0.027)。发生消化道狭窄患者中,33.90%(40例)的患者经单纯药物治疗有效;55.93%(66例)的患者予以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46%(12例),10.61%(7例)的患者予以再次手术治疗。27.12%(32例)的患者予以内镜下治疗,内镜治疗有效率为81.25%(26例),18.75%(6例)的患者经内镜治疗无效后行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1例)。结论消化道狭窄是IB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CD的消化道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UC。有效的内科药物及营养治疗可降低消化道狭窄发生率、手术率。内镜治疗消化道狭窄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安全性,可有效避免外科手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胃肠类癌为来源于胃肠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少见肿瘤,临床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导致临床漏诊及误诊.我们对我院收治的9例胃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2月~2012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男4例,女5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9.6±18.7)岁,其中直肠类癌5例,阑尾类癌2例,胃类癌1例,小肠类癌1例.以上患者均获得病理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5.
背景:上消化道大出血属急危重症,联合多种诊治手段有助于提高救治效果。目的:探讨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在上消化道大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经急诊内镜止血失败或止血成功后再次大出血的7例患者并给予选择性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观察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对明确病因诊断和止血效果的价值。结果:7例患者行急诊内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大出血.并经镜下止血治疗后仍有严重活动性出血.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7例患者就诊后行急诊内镜的平均时间为4.4h.选择性动脉造影平均时间为8.4h。4例患者表现为造影剂外溢的出血直接征象.其余3例表现为异常血管分支增粗紊乱的间接征象;给予弹簧圈栓塞或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后均成功止血。结论: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是一种及时、安全、有效的诊治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传统胆管癌及胆管扩张治疗以外科手术和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术(PTCD)引流为主,手术创伤大,且PTCD需在患者腹部置引流管和引流袋,患者不易接受,而对于高龄胆管癌和体弱患者又增加了手术的风险.近年临床开展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金属支架内引流术(ERBD)弥补了上述不足,但ERCP及ERBD常并发急性胰腺炎,影响了手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环状胰腺手术后复发性胰腺炎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行环状胰腺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后3年余,出现复发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经保守治疗7d后胰腺炎症状消失,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内镜诊治,实施经内镜胰胆管造影术(en...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烟雾病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名47岁女性患者确诊溃疡性结肠炎6年,黏液血便间断发作,多次住院治疗.本次住院后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症状,头颅MRA和血管造影提示烟雾病,行右侧颅内外动脉血管吻合术加颞肌贴敷术,术后头晕和视物模糊症状改善.结合患者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考虑烟雾病系溃疡性结肠炎的罕见肠外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粪便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原(HpSA)在诊断Hp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者35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酶免疫法(EIA)检测HpSA,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为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应用不拘分布形式参数法(拟合双正态模型)和非参数法分别绘制光滑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经验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z)评价HpSA试验的诊断价值.结果 ELISA和EIA法检测Hp感染阳性数与~(13)C-UBT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9例和170例比177例,P值均>0.05).ELISA和EIA法检测HpSA符合率98.58%(Kappa值=0.97).ELISA法检测HpSA的不拘分布形式参数法和非参数法Az分别为0.96和0.95,EIA法检测HpSA的不拘分布形式参数法和非参数法Az分别为0.97和0.94,与完全无诊断价值的机会线下面积(0.5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两种方法Az相关系数为0.61,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C曲线作为一种统计学工具可以更加客观、真实的评价诊断试验.ELISA和EIA法检测HpSA诊断Hp感染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均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继恒  赵雄飞 《吉林医学》2010,31(32):5707-5708
目的:研究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5%)患者的预后,前瞻性评价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51例脑卒中或TIA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意向性分组,分为介入组和药物治疗组。前者20例择期给予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者31例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药物的治疗。随访2年,观察其功能预后(mRS)及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史、血压、血脂、NIHSS、m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随访90d,1年,2年时,介入组mRs均低于药物治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年和2年时脑卒中或TIA的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发病1年时,介入组血管事件5例(5/20),药物治疗组21例(21/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3,P=0.01)。在发病2年时,介入组血管事件3例(3/20),药物治疗组19例(19/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5,P=0.002)。结论: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较单纯的药物治疗能获得较好的功能预后;介入治疗能减少脑卒中或TIA发病后2年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