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多种因素对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短期和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61例病人,均行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手术采取经翼点或纵裂入路,均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术后随访5年,记录术前、术后半年、1年、2年、3年、4年、5年的Karnofsky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随访时期的疗效(^Y)与术后短期疗效(X1)、年龄(X2)、病程(X3)、随访时间(X4)、发病年龄(X5)、术前病情严重程度(X6)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Ⅱ级)45例,次全切除16例。术后6例出现尿崩,6例术后视力改善,1例无变化,1例双目失明。得出多元回归方程:^Y1=-6.087+0.250X2+0.424X6(术后短期疗效),^Y2=2.918+0.802X1+3.927X4(术后长期疗效)。结论鞍结节脑膜瘤多以视力下降起病,早期多无症状,就诊时多数肿瘤巨大。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术中注意保护周围结构,尽量减少电凝操作,防止术后出现视力损害或下丘脑功能衰竭。本研究得到的方程有助于对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和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脑胶质瘤局部VM-26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替尼泊甙(VM-26)对脑胶质瘤术后病人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16例病人术后用局部浸VM-26的明胶海绵贴敷于瘤床壁上。其中5例瘤腔留有Ommaya贮液囊。结果 1年半生存率达69%。结论 VM-26局部治疗,可以提高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4.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技巧,以求提高疗效。方法 对近5年来用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室管膜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6例星形细胞瘤,只有1例镜下全切;3例神经鞘瘤全切除。术后15例神经系统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髓内良性肿瘤应尽可能做到全切除,术前神经系统中度损害的病例,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内窥镜手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作为外科手术的一项新技术,神经内窥镜技术已应用到从诊断到治疗的神经外科许多领域。最近我院神经外科配置了美国Clams公司生产的神经内窥镜治疗系统,其中包括脑室镜、观察镜、治疗镜及与之配套的显微手术器械,我们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额颞耳前联合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中颅窝底鞍旁肿瘤的疗效和体会。方法 对术前确诊为中颅窝底鞍旁肿瘤的 5例病人 ,采用术中切断颧弓将颞肌瓣翻下 ,显露颞窝 ,使骨窗接近颅底 ,充分暴露肿瘤和鞍旁的相关解剖关系。结果 本组 3例全切除 ,2例近全切除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用此方法切除中颅窝底鞍旁肿瘤可达到最大范围的肿瘤切除 ,避免了周围神经、血管的损伤 ,保全了脑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全切除听神经瘤并保留面神经功能的方法和术中鼻肌F波辅助监测技术的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了2004年2月至2008年12月用鼻肌F波、Triggered EMG和Online EMG三种技术联合监测的46例听神经瘤手术的治疗结果。对术中各监测指标与术后1 d和6个月面神经功能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鼻肌F波与Online EMG监测的趋势性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45例(97.83 %),次全切除1例(2.17 %),术后死亡1例(2.17 %),2例发生脑脊液漏(4.35 %),保守治愈。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7.83 %,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随访:优良75.56 %,中等22.22 %,差2.22 %。术中鼻肌F 波与Online EMG监测对结果判定的完全一致率为52.17 %,基本相符率为45.65 %,完全不一致率为2.17 %(χ2趋势= 6.113,P<0.05)。术中鼻肌F波监测结果与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κ=0.429,P<0.001)。肿瘤切除后Triggered EMG监测面神经脑干端/内耳门端刺激电流阈值比和最大波幅比与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也有较好的一致性(κ=0.576,P<0.001;κ=0.595,P<0.001)。结论 术中鼻肌F波与Online EMG和Triggered EMG监测在术中判断和术后面神经功能预测上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应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我们从1987年11月~1989年7月对经CT证实的1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病人采用局麻下经皮颅骨锥孔抽吸引流的方法治疗,经CT复查和临床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及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54 例肿瘤患者,男性33 例,女性21 例,平均年龄28-3 岁。全部经手术治疗。结果 肿瘤全切12 例,大部分切除32 例,部分切除10 例,对5 例合并脊髓栓系病人一期行终丝切断。结论 先天性肿瘤,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手术应争取全切,对切除不尽应临床随访。  相似文献   
10.
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PVP)治疗帕金森病(PD)的靶点定位方法及其规律。方法 45例原发PD患者接受手术.采用MRI进行靶点解剖定位,术中用电生理方法对靶点做必要的调整,同时在MRI操作台上准确测量ACPC线的长度(L)、三脑室的宽度(W)、头颅的长度和宽度。结果 本组患者UPDRS评分改善率大于35%,手术效果满意;依据术中电生理方法调整靶点20例.调整范围1~3mm;靶点横坐标(X)与L和W之间存在线性依从关系即:X=10.09 0.30L 0.48W.决定系数R^2=0.7258.结论 PVP术中应用电生理方法调整靶点是非常重要的,实现了靶点的功能定位;X坐标值随L和W的增加而增大,且W对X的贡献大于L,靶点Z坐标与L和W之间无相关性,靶点坐标与颅长、颅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