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侗药马卡列丙提取物促进骨形成的药理活性。方法:用噻唑蓝(MTT)法测定马卡列丙提取物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作用;采用碱性磷酸酶活性评价马卡列丙提取物促成骨细胞分化作用;以茜素红染色法检测马卡列丙提取物对成骨细胞矿化的影响。结果:MTT法检测表明乙醇、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可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和粗多糖具有较好的促成骨细胞分化活性。马卡列丙提取物诱导14 d后,剩余水提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粗多糖有比较明显的钙化结节。结论:马卡列丙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是促进骨折愈合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三叶香茶菜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急性肝损伤小鼠NLRP3/casepase-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CCL4小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联苯双脂组,三叶香茶菜组分别为高(150 g·kg-1)、中(75 g·kg-1)、低(37.5 g·kg-1)剂量组(按生药量计)。各组干预7天后,于第7天晚上注射CCL4油溶液诱导急性肝损小鼠动物模型(除正常组外)。12 h后,称量各组肝、脾重量,并计算肝、脾指数,生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力、谷草转氨酶(AST)活力,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半胱肽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 IL-1β)水平及肝组织NLR家族含有Pyrin结构域的蛋白质3(NL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3, NLRP3)含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NLRP3含量。取肝组织制成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并评分。结果 ①各组肝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 < 0.05);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联苯双脂组、三叶香茶菜低剂量组脾指数均显著下降(P < 0.05)。②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Caspase-1、IL-1β以及小鼠肝组织NLRP3显著升高(P < 0.05或P < 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小鼠血清ALT、AST、Caspase-1、IL-1β以及小鼠肝组织NLRP3显著下降(P < 0.05或P < 0.01);但模型组与三叶香茶菜低剂量组对比,小鼠血清ALT、Caspase-1、IL-1β无显著性差异(P < 0.05)。③光镜下观察发现,与模型组相比,三叶香茶菜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肝组织损伤明显减少,肝组织细胞坏死细胞减轻,有少量炎性浸润,各组病理评分差异具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三叶香茶菜对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护肝作用机制可能是是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从而抑制肝组织炎症损害。  相似文献   
3.
细胞焦亡又称细胞炎性坏死,其形态学特征、发生及调控机制不同于凋亡、坏死等细胞死亡方式,是近年来发现并证实的一种依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表明,细胞焦亡与肝脏疾病发生过程密切相关,在酒精性肝病(A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和肝癌等病变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焦亡主要通过经典途径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化Caspase-1,进而裂解效应蛋白消化道皮肤素D(GSDMD),释放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促炎细胞因子引起肝细胞炎性损伤,进而促进肝病的发生发展。临床上使用中药治疗肝脏疾病疗效独特,不良反应较低。中药干预肝脏疾病后,其阻断细胞焦亡信号通路方式为①抑制NLRP3炎症小体多蛋白复合物的组装和激活;②降低Caspase-1或Caspase-4/Caspase-5/Caspase-11的活性;③抑制GSDMD的裂解,减少IL-18和IL-1β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通过这几个方面阻断焦亡信号通路,减轻肝脏炎症程度,从而发挥抗肝病作用。因此,深入研究细胞焦亡有利于认识肝脏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增强或抑制焦亡可能为中药防治肝病提供新策略。目前针对经典焦亡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NLRP3炎症小体成为中药抗肝病靶点之一。该文简要概述了细胞焦亡与肝脏疾病的关系,对近年来中药单体、复方、有效部位和提取物的干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探索细胞焦亡致病机制及中药治疗肝脏疾病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抗肝损伤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以化合物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黄芪的活性成分;使用Drugbank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分析;在Gene Cards、OMIM数据库预测肝损伤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3.6.0软件构建黄芪-活性成分-靶基因-疾病的中药调控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度值(degree)筛选关键靶点;使用R语言的Cluster Profiler和pathway包对黄芪抗肝损伤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探讨黄芪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获得黄芪中13种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quercetin)、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刺芒炳花素(formononetin)等。黄芪抗肝损伤作用预测靶点有60个,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黄芪主要涉及蛋白质异二聚化活性、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DNA结合转录激活活性,RNA聚合酶Ⅱ特异性、整合素结合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糖尿病并发症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通路、卡波西(Kaposi)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乙型肝炎、肿瘤坏死因子通路等来发挥抗肝损伤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了黄芪抗肝损伤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深入揭示黄芪抗肝损伤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脏疾病是发生在肝脏的所有疾病的总称。近年来中药在治疗肝脏疾病中有一定优势,其实验研究作用显著或临床应用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呈现了广阔的前景。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与肝脏疾病息息相关,其抑制机制是通过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活化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分泌,抑制肝细胞的炎症损伤,进一步抑制了IL-1β,IL-6,TNF-α等对肝星状细胞(HSC)等细胞的激活,其阻断TRL4通路的方式为①抑制TLR4的表达;②抑制TLR4二聚体化;③阻断胞内信号转导,通过作用于衔接蛋白,作用于激酶IL-1受体相关激酶(IRAKs),作用于去泛素化酶锌指蛋白A20(TLRAFst)。通过这几个方面阻断TRL4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发生,达到抗肝脏疾病的作用。因此,抑制或增强TLR4信号通路或针对TLR4信号通路中某些环节进行干预成为肝病治疗的新策略。目前TLR4信号通路成为中药抗肝脏疾病的靶点之一。本文对近年中药抗TLR4信号通路活化,通过中药单体及有效部位、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等发挥抗肝脏疾病作用的文献进行整理,为下一步中西医治疗肝脏疾病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血脑屏障(BBB)作为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屏障,能够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脑组织,从而保持脑组织内环境的基本稳定,但同时其阻止大多数药物进入颅内,给颅脑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血脑屏障实验模型的建立是进行颅脑疾病药物治疗的一个关键技术。因此,对血脑屏障模型的建立及其通透性改变的研究,将深化对神经-血管相互作用的认识,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中药可通过影响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抑制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影响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或上调紧密连接蛋白-5 (Claudin-5)等的表达抑制病理条件下BBB通透性,对BBB起到保护作用。中药也可通过影响细胞黏着因子-1(CAM-1),ZO-1和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P-糖蛋白(P-gp)及增加5-羟色胺(5-HT)等的表达来促进BBB通透性改变,或与其他药物共递送,增加药物透过率。本文对近年来血脑屏障实验模型建立的方法、优缺点及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中药复方等对血脑屏障通透性作用的文献进行整理,为下一步中西医治疗颅内疾病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isodon ternifolius-containing serum,ITS)通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原代肝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活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原代KC,将LPS诱导的大鼠原代KC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血清组、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含药血清组)、ITS组、TLR4阻断剂组、TLR4阻断剂+ITS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ITS对KC增殖活性的影响;ELISA法检测KC细胞上清液白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荧光定量聚合应(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KC中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中TLR4、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半胱肽氨酸蛋白酶-1(Caspase-1)、NLRP3 mRNA和TLR4、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Caspase-1、NLRP3、NF-κB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药物组KC上清液中IL-1β、IL-18、TNF-α和IL-6含量,以及细胞中TLR4、IκBα、Caspase-1、NLRP3 mRNA和TLR4、IκBα、p-IκBα、Caspase-1、NLRP3、NF-κBp65蛋白的表达均下调或降低(P<0.05或P<0.01);与TLR4阻断剂组比较,TLR4阻断剂+ITS组上述多数指标的改善更加明显。结论 三叶香茶菜可能通过下调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KC活化,减少炎性因子的表达和释放,从而减轻肝脏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是对致使肝脏慢性损伤的一种伤口愈合反应,其病理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失衡,导致ECM在肝内过度沉积。如果不加以干预,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导致肝纤维化的中心事件,活化的HSC会转分化为产生ECM蛋白的肌成纤维细胞。促纤维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HSC的活化起到诱导作用,TGF-β1/Smads信号通路是重要的促肝纤维化途径之一。非编码RNA(ncRNA)是指基因在转录过程中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在基因转录后环节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肝纤维化发生与ncRNA的异常表达有紧密联系,ncRNA能通过调控TGF-β1信号转导参与HSC活化,进而影响肝纤维化进程。微小RNA(miRNA)介导TGF-β1/Smads信号通路既可以促进肝纤维化,也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不仅结合靶基因促进肝纤维化的发展,还通过充当竞争性内源性RNA结合miRNA促进TGF-β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