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侧开颅手术治疗额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的额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110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单侧开颅手术(观察组,n=60)、双侧开颅手术(对照组,n=50),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手术前后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乳酸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进行患者预后评估,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蛋白、血乳酸浓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蛋白、血乳酸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采用单侧开颅手术相对于双侧开颅手术其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试用吡哌酸(PPA)和甲氧苄氨(TMP)短程治疗急性菌痢,PPA1.0g、TMP0.2gbid,治程2d,治疗55人;PPA2.0g,TMP0.4gq12h治程1d,治疗33人。均能获得很好效果:1个疗程治愈率为97%,两个疗程全部治愈。体温平均12±2.4h恢复正常,主要症状可于2.3±1.2d内消失,粪检和培养平均2.3±1.2d内转阴。1个疗程治后痢疾菌全部阴转,其中3d内阴转者88-97%,2d内阴转62-73%,1d内阴转亦达28-36%,远期症状复发率4%,未见带菌者。同时,亦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观察业已证明,HBsAg 阳性与阴性的血液对乙肝的传染性存在着明显差异,HBeAg 与乙肝病毒复制相关,HBV DNA 与 HBeAg 相关。然而少数HBeAg 阳性的血清中 HBV DNA 阴性,抗-HBe 阳性者 HBV DNA 阳性。为探讨其内在关系和 HBVDNA 作为感染力的意义,本文对26名 HBsAg 阳性供血者和10名受血者作了血清学检查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26名 HBsAg 阳性供血者中,有3人(12%)HBV DNA、HBeAg、IgM 抗-HBc 均阳性,2人(8%)HBV DNA 阳性、抗-HBe 阳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抑制HBV复制的有效药物,选择血清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的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100例,随机分成三组治疗观察。1组,用特异胎盘肽4ml,每日1次肌注,治疗30例;2组,白细胞干扰素10万u,每日1次肌注,治疗20例;3组,猪苓多糖20mg,每日1次肌注,治疗50例;治程均为3个月。结果显示三种药物均对HBeAg有一定转阴作用,在治疗观察的第16个目,HBeAg转阴率分别为76.67%、45.00%和50.00%,经统计学处理,1组与2组、3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在治疗随访期间三组均未发现有发展成现症肝炎者,提示三种药物对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的治疗作用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报告14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和4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的近期疗效:强的松单用组效果最差,近期临床治愈率51.2%;强的松和辅酶Q10或植物血凝素并用效果较好,为59.0%;猪胸腺素单用疗效较高,为74.3%;而强的松、胸腺素前后连用,即在停强的松病体免疫力自发上升时续用胸腺素,可提高临床疗效,治愈率达82.4%。胸腺素治疗者,虽HBsAg转阴率仍较低(9.1~21.2%),但获效者半数以上均见HBsAg滴度下降、HBeAg阴转,为HBsAg阴转打下基础。虽不经减量停用强的松续用胸腺素时,约半数病例出现自觉症状和肝功能程度不一的恶化,但均渐次恢复,未见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7.
试用间接迁移抑制试验检查29例自身免疫性慢活肝患者,26例肝特异性脂蛋白(LSP)阳性患者示存在T淋巴细胞迁移抑制因子(T-LIF),而21例HBsAg阳性慢性肝病患者中仅1例示T-LIF阳性,19例对照者无1例阳性.虽然5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者,在甲状腺膜抗原存在的情况下,其T淋巴细胞可产生T-LIF,但在对LSP应答反应中均未检出T-LIF,1例患自身免疫性肝病和甲状腺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在LSP和甲状腺膜抗原存在的情况下产生T-LIF,若将自身免疫性慢活肝T淋巴细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血清抑制因子(SIF)与急性病毒性肝炎自然病程的关系,对81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SIF进行了一年监测。81例病人中,甲肝10例、乙肝58例,非甲非乙型肝炎13例。其中63例在六个月之内完全恢复,划  相似文献   
9.
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治体会(河南省新乡市371医院453000)王祥业,李学刚随着免疫学检测技术和PcR技术的进展,对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诊断有了明确的指标。近年我们在临床中诊治有别于病毒性肝炎的自身免疫性肝炎6例,现分析讨论如下。1.病人基本情况及...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急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病程和预后,作者对49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进行了HCV标志变化的观察。49例病人均由肝组织活检诊断为急性肝炎,其中29例为输血后肝炎,20例为散发性肝炎。自发病起1、3、6、12个月时各采集一次血清标本,低温(-80.0℃)保存备查。抗-C100-3、抗-Core、第二代抗-HCV均用ELISA方法检测,抗-HCV阳性后再作定量测定,HCV RNA用套式PCR法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