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重症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术后静息能量消耗(REE)的变化规律及临床预后。方法 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小儿心脏外科PICU收治的160例先心病重症患儿,于术后当日、1日、2日、3日应用间歇测热法测定REE。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肺高压组(n=50)和非肺高压组(n=110),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能量需求及预后情况。结果 160例患儿的中位年龄为36月(5~72月),男86例,女74例,中位体重12.5 kg,中位身高93 cm,体重指数14.89 kg/m2,身高别体重Z值(WHZ)平均值为-0.56±1.5,年龄别体重Z值(WAZ)平均值为-0.85±1.42,年龄别身高Z值(HAZ)平均值为-0.81±1.61。根据先心病手术复杂及风险分级(RACHS-1分级),2级42例,3级105例,4级13例。中位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2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 min,呼吸机使用时间24 h,ICU住院时间4 d。55例拔管后给予无创持续正压通气/高流量通气支持,11例二次气管插管,8例延迟关胸,6例肺部感染,1例伤口...  相似文献   
2.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的同源性及耐药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的同源性及主要耐药机制。方法收集我院临床分离的9株VRE,采用E-test法检测其对万古霉素等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值,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多重PCR技术扩增万古霉素耐药基因并测序。结果9株VRE均为屎肠球菌,共分为6个克隆,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均为vanA型。结论本院VRE为vanA基因型,VRE的增加与局部克隆传播、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以及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不同种类抗甲状腺药物(ATD)对放射性碘-131(1311)对Graves病(GD)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首次接受131治疗的500例GD住院患者,年龄15~74岁,男144例,女356例,曾经(或未经)ATD治疗;131I治疗前行甲状腺最高吸131I率(RAIUmax)、有效半衰期(EHL)测定,B超甲状腺重量估算,甲状腺激素及相关抗体的血清学检查及甲状腺ECT等相关检查,确定131I治疗剂量后,一次性投予治疗剂量的131I,对疗效进行随访及疗效评价,并进行资料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1I治疗前ATD治疗不影响131I疗效,即服用ATD组和未用ATD组治愈率、甲减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u=0.36,P>0.05),且服用ATD组内治疗效果亦无明显差异.结论 131I治疗GD前曾行ATD治疗对其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SPECT显像纵隔病变病灶,本底比值(L/B)的准确测定方法。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3例纵隔病变患者行胸部^18F-FDG SPECT显像,应用同机融合CT图像和三维定位技术,在相应^18F-FDG显像中依次选择气道区、脂肪区、间隙区、血管区和心脏区作为本底区,分别测定29处良、恶性病灶的L/B,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不同本底区测定的L/B对纵隔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不同。其中以血管区和间隙区作为本底区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2.4%和75.6%)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75.0%)较高。结论^18F-FDG SPECT显像同机融合CT图像和三维定位技术可为纵隔内病灶L/B的准确测定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条件复制腺病毒Ad-Tp-E1a-Gp-NIS感染脑胶质瘤细胞,探讨其介导靶向性放射性碘治疗脑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 克隆人端粒反转录酶(hTERT)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启动子,荧光素酶分析法检测启动子启动效率。构建并纯化条件复制腺病毒Ad-Tp-E1a-Gp-NIS,进行肿瘤选择性病毒复制实验。U87和U251细胞感染Ad-Tp-E1a-Gp-NIS后,进行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质表达,125I内流及外流和131I克隆形成实验。结果 荧光素分析实验证明,hTERT和GFAP启动子分别可以引导荧光素蛋白在U251和U87细胞中表达,表达效率为37.31%~49.00%(F=5.87,P<0.05)和59.75%~62.10%(F=11.89,P<0.01)。Ad-Tp-E1a-Gp-NIS能够在hTERT阳性和GFAP阳性实现肿瘤选择性复制,且在GFAP启动子引导下能成功表达hNIS基因。Western blot分析表明,hTERT蛋白和GFAP蛋白在U87和U251细胞中显示出相对分子质量为120×103和49×103的条带。感染Ad-Tp-E1a-Gp-NIS后,U87细胞摄碘能力提高78.80倍(F=2 914.58,P<0.01),U251细胞摄碘能力提高92.48倍(F=2 275.91,P<0.01)。体外细胞克隆分析证明,感染病毒并在131I中孵育12 h后,超过90%的肿瘤细胞被杀死,而对照组细胞仅有65%(t=11.73~78.33,P<0.01)。结论 Ad-Tp-E1a-Gp-NIS能实现条件性复制并具有明确的肿瘤靶向性。在细胞水平实验中,能引导放射性131I杀死胶质瘤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性综述大型活动医疗保障的管理。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获取2011年1月至2021年11月发表且符合要求的相关文献。结果 系统综述显示,大型活动医疗保障的管理涉及组织框架,方案制定,人员、物资和现场医疗服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以及文档管理,但我国缺乏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或指南。结论 鉴于大型活动医疗保障是一个系统性的项目,我国应制定大型活动医疗保障指南或规范性文件,改善大型体育赛事的医疗保障管理,加强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头孢米诺和其他14种抗菌药物对产与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米诺和其他14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纸片确证法检测ESBLs.结果对110株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除亚胺培南外,头孢米诺比其他的13种抗生素有较低的耐药性,其耐药率为7.3%,MIC50和MIC90值范围分别为0.5~1 mg/L和2~32 mg/L;对40株不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头孢米诺、头孢美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有相似的体外抗菌活性,其敏感率均为100%,MIC50和MIC90值范围分别为0.032~0.5 mg/L和0.064~4 mg/L.结论对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头孢米诺比其他β-内酰胺类,庆大霉素和氟喹诺酮类有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不产ESBLs的菌株,头孢米诺、头孢美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有相同的抗菌活性,没有耐药的菌株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对从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分离200株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有关抗菌药物进行比较;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对临床分离的200株菌的MIC测定结果显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对MRSA有高度的抗菌活性;1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和利奈唑烷均敏感;所测抗菌药物中,替加环素对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的MIC90值为0.064 mg/L,对鲍氏不动杆菌的MIC90值为2 mg/L,对产ESBL的12株大肠埃希菌和5株肺炎克雷伯菌敏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90值为32 mg/L.结论 替加环素对与感染有关的常见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有很好的广谱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所使用的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的细菌污染菌种和位置.方法 前瞻性调查研究.20例(35眼)接受LASEK手术的患者于术后即刻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常规使用抗炎药物,术后第6天使用无菌镊摘除角膜接触镜,并采用无菌剪将角膜接触镜剪成两半,分正反面放置在巧克力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学检测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35片角膜接触镜中,5片(14%)细菌学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4片细菌生长位置为角膜接触镜的内侧面,1片生长于角膜接触镜的外侧面.检测出的细菌有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和微球菌.检测到的菌种对左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敏感.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眼部感染表现.结论 LASEK术后使用的角膜接触镜具有发生细菌污染的可能,尤其在角膜接触镜的内侧面,可能与手术造成局部适宜细菌生长的微环境有关,手术前后合理用药、术中保护角膜瓣活性有利于降低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