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在细胞水平评价血必净注射液(简称血必净)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SV)、甲型流感病毒(H1N1)、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等多种病毒复制的影响,并探讨其与免疫系统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CCK-8法检测血必净对A549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血必净对VSV-eGFP、H1N1、HSV-1复制的影响;利用碘化丙啶(PI)染色检测血必净对病毒引起的细胞死亡的影响;qRT-PCR检测血必净对干扰素(IFN)及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mRNA水平的影响,以及其对病毒引起的促炎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血必净以剂量相关方式抑制VSV、H1N1及HSV-1等病毒的复制(P<0.001),并显著减少病毒诱发的细胞死亡(P<0.05);血必净能有效降低病毒感染诱导的IL1Β、IL6、TNFΑ基因的表达(P<0.05),并抑制IFIT1、IFIT2等ISGs的表达(P<0.05)。结论 血必净能在体外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降低病毒诱导的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其抗病毒的机制可能独立于Ⅰ型IFN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以及现代药理学基础分析探讨宣肺化浊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阐述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搜索宣肺化浊方各中药的化合物及靶点,使用GeneCards,NCBI以及CTD数据库检索COVID-19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Cytoscape3. 7. 0软件构建中药-归经网络图以及中药-化合物-关键靶点-疾病网络,利用Omicshare平台对共有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及基因本体(GO)分析。除此之外,检索多脏器损伤、免疫损伤以及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疾病靶点,将宣肺化浊方与之做映射,计算交集靶点占宣肺化浊方靶点的比例。结果:宣肺化浊方共10味中药,其中有6味归肺经,5味归脾经,5味归胃经。化合物共409个,相对应的靶标2 271个。宣肺化浊方的靶点与新冠肺炎有8个相同的炎症因子,每个炎症因子对应多个化合物。宣肺化浊方与COVID-19有135个交集靶点,筛选得到36个关键靶点。KEGG通信号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72条信号通路(P0. 05),GO分析得到生物过程结果有4 000个,细胞组成有254个,分子功能有408个(P0. 05))。宣肺化浊方与各脏器损伤靶点和免疫损伤靶点的共有靶点较多,且共有靶点/XFHZP靶点的比例在7. 6%~97. 8%,宣肺化浊方与SARS有173个交集靶点。结论:宣肺化浊方可能通过发挥抗炎、保护脏器损伤、免疫等作用治疗新冠肺炎,这将为治疗新冠肺炎药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小檗胺的体外抗病毒作用,并基于Ⅰ型干扰素(IFN-Ⅰ)通路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0.001、0.010、0.100、1.000、10.000、100.000 μmol·L-1的小檗胺对A549细胞活力的影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水疱性口炎病毒(VSV-GFP)以0.05的感染复数(MOI)感染A549细胞制备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同孵育12 h的小檗胺2.5、5.0、10.0 μmol·L-1对GFP阳性细胞比例的影响;VSV感染A549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檗胺对VSV病毒G蛋白表达的影响;小檗胺使用预处理12 h、病毒吸附过程中给药2 h、病毒吸附后给药10 h 3种不同方式给药,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VSV-GFP在A549细胞中复制的影响;分别使用甲型流感病毒(H1N1)(MOI=0.05),脑心肌炎病毒(EMCV)(MOI=3)和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MOI=1)感染A549细胞,同时给药共同孵育12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小檗胺对病毒RNA表达的影响;小檗胺10.0 μmol·L-1处理A549细胞24 h,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10 μmol·L-1小檗胺处理MEF细胞12 h后,qRT-PCR法检测Ifnb1、Ifit1、Ifit2、Ifi44基因的mRNA表达;利用IFN刺激性DNA (ISD)转染THP-1细胞,预先激活IFN-I信号通路,4~6 h加入小檗胺5、10 μmol·L-1处理12 h,qRT-PCR法检测IFNB1、IFIT1、IFIT2、IFI44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浓度为10 μmol·L-1及以下时,小檗胺对A549细胞均未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性;与模型组相比,小檗胺剂量相关性地减少了VSV-GFP阳性细胞的比例(P<0.05、0.001),明显减少了病毒的VSV-G蛋白表达;小檗胺对VSV的吸附过程没有影响,而预处理或吸附后给药可以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模型组比较,小檗胺剂量相关性地抑制了H1N1、EMCV和HSV-1的病毒基因表达(P<0.001);转录组测序和qRT-PCR结果表明,小檗胺促进细胞基于IFN-I信号通路的抗病毒免疫激活;在ISD刺激后,小檗胺诱导更高水平的IFNB1、IFIT1、IFIT2、IFI44 mRNA表达(P<0.05、0.01、0.001)。结论 小檗胺可能通过促进基于IFN-I通路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抑制多种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