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虫类搜风逐瘀通络之品药效以攻伐为主,具有祛风化痰、破血逐瘀、通络消肿等作用。因其属于"血肉有情"之品,与人体气血相应,故在疾病中常能发挥独特疗效,但其药物多具小毒,临床应用需谨慎。李恩宽教授不仅注重扶阳,也善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并经临床实践证明只要辨证准确、合理配伍、注意用法,虫类攻伐之品不仅可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而且在治疗眩晕、脉痹、痔、积聚病方面有突出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一测多评法(HPLC-QAMS)同时测定灵丹片中丹酚酸A,丹参素,丹参酮Ⅰ,川芎嗪,隐丹参酮,藁本内酯,灵芝碱乙,灵芝酸B,丹参酮ⅡB含量。方法 采用Dionex-U3000液相色谱仪,色谱柱HPLCone-C18(4.6mm×250 mm,5μm),流动相:A(MeCN)-B(H2O)。二元梯度洗脱(0~60 min,10%A→100%A;60~90 min,100%A;90~96 min,100%A→10%A)。流速V=1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λ=210nm。结果 丹酚酸A,丹参素,丹参酮Ⅰ,川芎嗪,隐丹参酮,藁本内酯,灵芝碱乙,灵芝酸B,丹参酮ⅡB分别在1.07~22.30、1.32~25.70、1.52~34.80、1.63~38.72、2.33~20.67、1.89~41.20、1.21~33.10、2.68~80.50、2.31~37.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0.9993、0.9992、0.9997、0.9996、0.9998、0.9992...  相似文献   
3.
杨爱霞  王晓仙 《中国药房》2012,(10):908-910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2种药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配伍后,考察24h内不同浓度的2种药混合后配伍溶液的外观变化,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主药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在室温(25℃)下,2种药配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且主药含量明显降低。结论:二者存在配伍禁忌。与其他文献报道的在5%葡萄糖溶液中稳定的结论不符,《400种中西药注射液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中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维生素B6注射液无配伍禁忌的论述不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灵丹片中促进人毛乳头细胞(HDPC)增殖的活性成分。方法:在体外促进HDPC增殖活性导向下,采用天然药物化学的方法和手段,分离、纯化、鉴定灵丹片中促进HDPC增殖的活性成分。结果:从灵丹片活性部位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川芎嗪(1),欧当归内酯A(2),丹参酮ⅡA(3),隐丹参酮(4),迷迭香酸(5),丹酚酸B(6),阿魏酸(7),灵芝酸A(8),甜菜碱(9),β-谷甾醇(10);其中2、3、4、5、6、8、10等7个化合物体外促进HDPC增殖活性较强。结论:本研究以促进HDPC增殖为指标,探讨了灵丹片中促进毛发生长的活性成分,可为灵丹片治疗脱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灵丹片中分离、纯化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大孔吸附树脂中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和苯乙烯五种有机残留物的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624毛细管色谱柱;进样口温度为200℃,FID检测器温度240℃,柱温为程序升温:柱起始温度为40℃,保持3 min,然后以每分钟14℃的速率升至200℃,保持2 min。甲醇为溶解介质,载气为氮气,测定常用大孔树脂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和苯乙烯五种有机残留物。结果:五种常用大孔树脂D101、HPD100、AB-8、DM301、NKA-9中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含量均小于20‰。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控制大孔树脂有机溶剂残留量。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研究红毛悬钩子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湖北产蔷薇科悬钩子属红毛悬钩子(Rubus pinfaensis)干燥根醇提物进行分离,经IR、1H-NMR和EI MS等波谱进行结构分析。结果:鉴定出5种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I)、3 keto, 16α hydroxy, 24 noroleanolic acid(II )、3′-甲氧基杨梅黄酮(III)、尿嘧啶脱氧核苷(2′-deoxyuridine,IV)和对羟基苯乙酸(p hydroxy phenylacetic acid ,V)。结论: 化合物I、II、III、IV、V均为首次从红毛悬钩子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武汉市第一医院采取药学干预措施(信息系统干预、行政干预、治疗药物监测、基因检测)后对降低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率的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干预前后ADR发生率差异。结果: 采取干预措施后,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率(P<0.01,P<0.05)显著降低;6种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品中,地高辛、甲氨蝶呤(P<0.01)和他克莫司(P<0.05)的ADR发生率明显降低;7个进行基因检测的药品中,氯吡格雷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ADR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 采取的药学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ADR的发生率,这对预防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排他目录事前干预对我院神经内科此类药物应用的干预效果。方法:2016年6月建立我院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排他目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事前干预,规范我院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调查2016年我院神经内科上下半年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度(DDDs)、使用强度(TCMIUD),分析该措施干预效果。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我院神经内科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DDDs下降9.69%,人均DDDs下降3.55%,TCMIUD下降6.54%。结论:活血化瘀中药类排他目录事前干预有效地降低了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9.
退热解毒灵颗粒的解热抗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退热解毒灵颗粒解热抗炎作用及抗炎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退热解毒灵小剂量组(小剂量组)、退热解毒灵大剂量组(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观察在灌胃退热解毒灵颗粒6,15 g·kg-1后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变化以及足肿胀度的变化,并观察退热解毒灵颗粒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影响。结果:大鼠背部皮下注射酵母5 h后体温明显升高(P<0.05),7 h大剂量组较模型组体温下降(P<0.05),8 h大、小剂量组较模型组体温下降(P<0.05),10 h大剂量组体温基本接近正常;大鼠右后足趾腱膜下注射角叉菜胶致炎1 h后大、小剂量组较模型组均对肿胀有明显的抑制(P<0.01,P<0.05),且在2 h作用效果最明显,抑制率分别为45.0%,35.0%;大剂量组能有效抑制大鼠足肿胀组织中PGE2、MDA及NO的含量;小剂量组能有效抑制大鼠足肿胀组织中NO的含量,大鼠足肿胀组织中PGE2、MDA的含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退热解毒灵颗粒有显著的解热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减少炎性组织中PGE2、NO的生成,抑制组织炎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熊胆粉、体外培育牛黄在肿瘤科的应用情况,通过对这两味药的药理研究文献和临床实际案例的分析,为其在临床肿瘤使用的合理性、经济性提供依据。方法:分类统计和应用分析。结果:临床上熊胆粉和体外培育牛黄被广泛用于各种肿瘤,证型多为肝郁气滞、热毒蕴结等,用量均未超说明书推荐的范围;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熊胆粉对肝癌、白血病、骨髓瘤、胃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预防亚硝酸类诱发的癌症,体外培育牛黄对消化道肿瘤尤其有效;临床实际案例显示,熊胆粉、体外培育牛黄对肝胆毒热、痰瘀阻络型肿瘤有显著疗效,为肿瘤中医治则清热解毒法所用中药。结论:熊胆粉、体外培育牛黄对部分肿瘤如消化道肿瘤、肝癌等,以及肝胆毒热型肿瘤疗效显著,但并不是适用所有的癌种或者癌症的所有阶段,而且药材价格昂贵。因此在临床需辨证应用,同时中药临床药师积极帮助医师选择替代饮片、加强药学监护,保证其临床应用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减轻患者负担,节约相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