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于田县儿童家长脊髓灰质炎相关知识知晓率,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脊髓灰质炎预防知识宣传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于田县儿童家长的脊髓灰质炎预防知识知晓率为50.00%,主要获取途径是通过电视和广播(分别为89%和66%);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不同乡(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乡(镇)=13.10,χ2职业=25.57,χ2文化=25.28,P<0.05);农民及工人群体对脊髓灰质炎预防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结论在开展脊髓灰质炎预防知识宣传时,应设计适合各个层次的脊髓灰质炎预防知识材料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查明新疆喀什地区两起(莎车县、叶城县各一起)不明原因疑似出血热是否为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感染及其感染方式。方法 现场调查患者居住场所环境及饮食卫生,在患者居住场所及周边环境捕鼠并采集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试验检测标本。结果 莎车县和叶城县各一例疑似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汉坦病毒IgM抗体均呈阳性,其中莎车县病例抗体滴度1∶6 400,叶城县抗体滴度1∶12 800;疑似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特异核酸检测,其中莎车县阴性,叶城县阳性(FAM通道Ct值阴性,HEX通道Ct值36.809);患者居住场所及周边环境共捕获啮齿动物小家鼠4只、褐家鼠24只,其中小家鼠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特异核酸检测均阴性,褐家鼠阳性6份、阳性率25.00%。结论 喀什地区两起疑似出血热均为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汉城型)感染,感染方式为通过食用被褐家鼠粪便、尿液污染的食物后经消化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汉城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疆2起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措施,提出针对性防控策略。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新疆2例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过程和处置情况。结果 2例病例均在发病后第10d才首次检测血常规,由于发病前期的诊疗规范性不佳,错过了针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间和未采用有效抗病毒药物(48 h内服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达菲)及时治疗,虽然治疗后期多部门联合、专家组会诊,诊疗规范,但最终2例病例分别以合并感染和多器官衰竭死亡为结局;其中1例病例发病前有活禽宰杀市场暴露史,环境监测证实了病例的感染来源于活禽市场。结论对于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需要多部门、多系统联合,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隔离,定期培训医护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应做好环境监测和公众的宣传,均是疾病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新疆2002-2004年炭疽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疆2002-2004年炭疽疫情动态,为炭疽的监控和防治研究工作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收集新疆2002-2004年炭疽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新疆炭疽累计发病305例,死亡1例,年平均发病率0.53/10万,为全国同期发病率(0.04/10万~0.06/10万)的9~13倍。发病年龄具有两个高峰,职业以农民为主,传染源主要为患病家畜(牛、羊),人发病均因宰剥和接触病畜肉及其污染物引起,临床类型以皮肤炭疽为主。结论加强炭疽防病知识的宣传,对重点疫区开展畜间高密度免疫接种,有效控制畜间炭疽疫情发生,减少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2000-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炭疽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2000-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炭疽的监测工作,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2000-2006年炭疽疫情资料进行宏观分析.结果 新疆炭疽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无死亡,多为散发,时有暴发,南疆的喀什地区仍是高发区,新疆炭疽属于农业型,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为夏秋季流行;年龄分布有2个高峰,主要是儿童和青壮年;职业分布主要是农民.结论 人间炭疽流行之前往往先有畜间炭疽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应加强畜间炭疽流行的监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防治炭疽的工作,把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流脑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疆2001~2006年流脑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新疆2001~2006年流脑年平均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是0.45/10万、0.026/10万、5.75%。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2-4月。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0.04%。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30.62%、28.03%。169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采样检测平均带菌率为10.65%,其中A群13株,带菌率为7.69%;B群4株,带菌率为2.37%;C群1株,带菌率为0.59%。健康人群流脑抗体免疫水平:A群抗体阳性率为37.54%,C群抗体阳性率为18.44%。结论2001~2006年新疆流脑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年均发病率0.45/10万),但仍高于同期全国水平(0.20/10万),防治工作仍须加强。新疆健康人群流脑A群和C群流脑抗体水平较低,A群抗体阳性率37.54%,C群抗体阳性率18.44%,因此要加强新疆地区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疆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以便提出针对性控制对策。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新疆2005~2007年通过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新疆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无死亡,多为散发,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5~8月为高发季节;发病以0-6岁儿童为主。结论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危害了新疆儿童身心健康,对0-6岁儿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是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为探求当地有效宣传策略,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和田地区3个县(市)的418名儿童家长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及预防接种实施中遇到的困难问卷调查。结果和田地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目的、禁忌证、接种地点等知识知晓率高,预防接种证的相关知识(办理时间47.13%、地点及保留时间48.09%)知晓率低;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呈下降趋势。电视、广播、村/社区干部、宣传资料为主要预防接种知识宣传途径。结论采取4种宣传途径引导和田地区儿童家长重视、妥善保管、充分使用预防接种证,提高预防接种率,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鼠疫多重荧光定量PCR内标检测方法,并进行应用效果评价。  方法  选择鼠疫菌染色体YPO0393基因与pMT1质粒caf1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合成YPO0393-内标模板、特异性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构建鼠疫多重荧光定量PCR内标检测体系;对非鼠疫菌DNA、不同稀释浓度鼠疫菌DNA、野外监测样本进行检测,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和应用效果。  结果  采用多重荧光定量PCR内标方法,8株鼠疫菌DNA均出现明显的扩增曲线,12株非鼠疫菌DNA未显示扩增曲线,提示该方法特异性良好。 不同浓度的鼠疫EV76疫苗株DNA,检测最低限为22.5×10?4 ng/μL,变异系数为0.99~3.42,提示灵敏性、重复性较好。 105份野外监测样本中,荧光定量PCR内标方法检测阳性的6份,与普通PCR方法检测结果一致,4份样本分离培养出鼠疫菌且采用PCR方法检测阳性。  结论  通过设置双靶基因与内标对照,本研究建立的鼠疫多重荧光定量PCR内标方法可降低检测假阳性率,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理想,可用于鼠疫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疆2007-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点,以便提出针对性控制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新疆2007-2010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新疆2007-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下降趋势,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3-6月和9-12月全疆报告事件各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48.66%和43.62%;报告事件以小学(62.75%)和中学(27.52%)为主;报告事件以传染病为主,占学校突发事件的96.31%,其中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的93.73%。报告事件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水痘(38.59%)、流行性腮腺炎(29.53%)、甲型 H1N1流感(9.40%)、风疹(5.37%)和手足口病(4.03%)。结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甲型 H1N1流感为南北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的重点传染病,同时北疆需加强对手足口病和食物中毒的防控,南疆需加强对流行性感冒的防控。建议完善学校缺课监测预警,加强通风,让学生积极参加户外活动等综合性措施以减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