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Wolbachia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olbachia是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内的一类细胞质遗传的共生微生物.其作用主要是调控宿主的生殖行为,包括诱导胞质不亲和、诱导孤雌生殖、诱导雌性化、诱导杀雄等.综述了近年来在Wolbachia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布、分子生物学、传递方式及其对宿主生殖活动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了Wolbachia的生物防治潜力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手术对颈椎矢状位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3月在本院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CDF)治疗退行性颈椎病且有完整随访资料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JOA和NDI评分,以影像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15个月,平均(13.52±1.43)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和NDI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C2-7SVA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2-7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融合手术可以直接解除脊髓、神经的压迫,并改善颈椎矢状位平衡。  相似文献   
3.
白骨内压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其一直是骨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已经证实,许多骨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都与骨内压的改变关系密切。它是反映骨内血流动力学和骨内循环状态最可靠的指标,一切引起骨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因素都可以影响骨内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克隆细粒棘球蚴内蒙株EG95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根据GenBank中细粒棘球蚴EG95-1基因DNA序列设计引物,提取细粒棘球蚴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基因,目的基因克隆到pMD19-T载体,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克隆到的EG95-NM基因序列长1262bp,与EG95-1基因DNA序列同源性为98%.结论 克隆到细粒棘球蚴内蒙株EG95基因,序列分析表明,EG95-NM基因属于EG95基因家族并具有地理株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并对使用激素后不同时段大鼠股骨头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4月龄健康Wistar大白鼠3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4只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0 mg/kg),每周1次;对照组12只肌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共注射14周.两组均于肌肉注射药物后2、6、8、10、12、14周处死动物,取大白鼠双侧股骨头,HE和Masson染色后,观察股骨头单位面积内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宽度、最大脂肪细胞直径、每高倍镜视野下空泡陷窝数量和单位面积骨小梁内胶原含量.结果:实验组单位面积内骨小梁面积百分率、每高倍镜视野下空泡陷窝数量与对照组比较从2周开始就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单位面积骨小梁内胶原含量、骨小梁宽度、最大脂肪细胞直径与对照组比较从6周开始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了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其病理学特点表现为全股骨头坏死和修复反应差.  相似文献   
6.
7.
牙隐裂较常见,且较难诊治,我们自1998年以来共遇到了120例牙隐裂患者,共计146颗患牙,现分析讨论如下,以便于临床医师进行诊治。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20例,146颗患牙,其发病年龄、牙位分布及相关牙的特征见表1~4。 表1 年龄分布 年龄组(岁) 数量(例) 构成(%) 18~20 2 1.7 21~30 4 3.3 31~40 10 8.3 41~50 76 63.3 51~60 28 23.3 合计 120 表2 牙位分布 牙位 数量(颗) 构成% 第一磨牙 95 65.1 第二磨牙 35 24.0 第三磨牙 5 3.4 第一前磨牙 4 2.7 第二前磨牙 7 4.8 合计 146 表3 上下颌分布 牙位 数量(颗) 构成(%) 上颌牙 95 6…  相似文献   
8.
9.
眼用凝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胶剂因其优良的成型性、黏弹性、载药量、生物相容性好和眼部滞留时间长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眼部给药系统.根据国内外眼用凝胶剂的研究现状,本文简要综述了眼用凝胶剂的性质、分类、常用的聚合物及应用情况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对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和定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此诱导方法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从兔股骨骨髓中分离、纯化BMSC.取第3代BMSC常规培养设为空白对照组,利用含有钙化诱导剂的DMEM培养基诱导培养第3代BMSC.设为钙化对照组。取第3代成骨细胞,1:1的比例和第3代BMSC共同培养.设为实验组。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钙结节染色鉴定诱导结果.ALP定量测定观察共同培养中成骨细胞对BMSC诱导影响。总蛋白定量测定观测诱导成骨细胞的分化活性.结果成骨细胞与BMSC共同培养24h后.在倒置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两种细胞形态混杂生长.共同培养5d后.细胞形态趋于一致,多呈长梭形。诱导培养5d后.实验组与钙化对照组ALP染色均为阳性。诱导培养21d.两组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而BMSC空白对照组并未见钙结节形成。ALP定量测定,实验组于3、5、7、9d均低于钙化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ALP定量测定,在4个时间段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总蛋白定量测定显示实验组于第3天.A值高于钙化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5天、第7天、第9天时却低于钙化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于各时间段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骨细胞与BMSC共同培养应用于BMSC的成骨诱导.从诱导效率和诱导后成骨细胞的分化活性方面.都能证实该共同培养方法的有效性。但与钙化诱导方法相比.共同培养的诱导效果差于钙化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