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 冠状动脉正常者发生心绞痛就某些心脏瓣膜病(如严重的肺动脉狭窄或主动脉瓣狭窄)和心肌病(肥厚性或扩张性)而言并非罕见。发病机理为冠状动脉痉挛的自发性心绞痛也偶可发生于冠状动脉正常者,但其发作多在休息时。而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注意的X综合征,是指冠状动脉正常的劳力型心绞痛。现报告两例如下,并对其临床特征与诊断治疗作简要讨论。例1 男性46岁,工人。两周来因劳累时心前区疼痛于1986年2月15日住院。患者每于骑车1公里左右时觉心前区闷痛,向左肩、左上肢放射,下车休息5~6分钟症状缓解。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曾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氯沙坦组(43例)及常规治疗组(43例),比较治疗8W前后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流量介导性扩张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氯沙坦组治疗8W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氧沙坦可以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C反应蛋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高危事件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业已证明除了高血脂、高血压、吸烟、肥胖、糖尿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外,高龄也作为其一项独立危险因素存在.而近年炎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认为,C反应蛋白(CRP)对诊断冠心病、判断其预后、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及预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价值.有研究报道了CRP可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本研究观察了10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旨在探讨CRP对其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月-2003年12月,笔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162例,并与单用常规内科治疗的228例作对照,观察30d内心功能、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AMI的诊断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患者具有典型或无典型的胸痛症状,结合典型的心电图表现或/和血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AMI患者常规心电监护3d,记录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房颤、R-N-T现象及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SVA),后者包括Lown分级Ⅲ级及以上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Ⅱ度(含Ⅱ度)以上的房…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肝素治疗老年性高粘滞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小剂量肝素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对老年性高粘滞血症的疗效。方法:对将92例老年性高粘滞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52例,每日静滴肝素50min;乙组40例,每日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疗程均为两周。结果:治疗结束时,甲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36.5%~40.7%;乙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27.5%、25%。结论:两种药物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剂量肝素静滴治疗老年性高粘滞血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对我国13省份14个自然人群的29079人进行抽样调查,房颤发生率在0.7%,而且随年龄的增长显著增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冠心病、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都可能增加房颤的发生Ⅲ。现将我科应用胺碘酮加辛伐他汀治疗房颤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静点复方丹参治疗高粘滞血症8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液高粘滞综合征也称高粘滞血症,,与老年性疾病关系密切。我们对87例住院病人合并高粘滞血症的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液持续静点,治疗前后对血液流变学进行对比,现将有关的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87例高粘滞血症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65例,女22例;年龄35~86岁,平均62.3±18.7岁。病种构成:单纯高血压22例;脑血栓18例;冠心病男17例;糖尿病8例;肺心病15例;单纯高粘滞血症5例;慢性胃炎1例;美尼尔氏综合征1例。1.2 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复方丹参组58例,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脑缺血损伤后的炎性反应是脑缺血后组织持续损伤的重要原因,尤其在脑缺血再灌注中更为显著.COX(COX)-2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限速酶,后者产生的前列腺素(PG)及血栓素是脑缺血后炎症级联反应的重要介质[1].我们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通过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天津药物研究所提供,批号:080303)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其用于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可行性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