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对于围绝经期女性骨量减少的干预效果,探讨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措施。方法对围绝经期骨量减少女性给予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调整、运动训练指导及骨健康基本补充剂治疗的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骨密度、骨转化标志物、四肢肌肉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腰椎骨密度、全身肌肉含量、25-OHD3水平均有改善。结论对围绝经期骨量减少女性进行多方位的早期干预可以延缓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估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以求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方法 采用局部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容扩张剂、神经营养剂及中医活血祛瘀疗法。结果 综合治疗有效率为30%。结论 该病预后不理想。主张对可能导致该病发生的有关疾病进行有效治疗是保护视力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和阿托品眼膏联合治疗学龄前儿童假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学龄前儿童假性近视者214例(410眼)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每晚睡前点眼,每半年阿托品眼膏睡前点眼,每天1次,连续7天;对照组不予治疗。每半年查远视力、眼底、电脑验光及散瞳后的静态屈光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发生真性近视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1年、2年的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联合阿托品眼膏治疗学龄前儿童假性近视疗效确切,可有效防止真性近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视野在眼球顿挫伤后视敏度和象限缺损两方面的变化。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行视野及相关方面的分析。结果 眼球顿挫伤致眼眶骨折、视网膜水肿、前房出血、外伤性青光眼、视神经挫伤及黄斑出血等病变,其视敏度均下降;第Ⅰ、Ⅱ象限视野均缺损。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受伤眼其视敏度正常,象限缺损为阴性。结论 眼球钝挫伤造成眼球器质性病变,其视敏度和象限缺损均能表现出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1990年至1998年2月,对126例各种类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本文通过对术后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前房进行分析,证明该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1一般资料1.1青光眼种类包括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等。1.2临床资料男女各63只眼。年龄3~86a,平均57a。病程1d~20a,平均2a。住院天数10~100d,平均32d。13只眼为手术复发眼,113只眼为初次手术眼。术前视力无光感至1.5,平均0.4。术后视力0.02至1.5,平均0.5。术前眼压1.33~12.53kPa,平均5.07kPa;术后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藏红T、碱性品红和碱性蓝26这3种直接性染发剂染料对人体健康和人类居住环境是否存在潜在毒性.方法 采用透皮吸收、红细胞溶血、大肠埃希菌毒性测试、NIH/3T3细胞抑制率研究毒性情况,光谱学方法配合分子模拟方法研究其与生物大分子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 在我国2015年《化妆品卫生规范》允许的浓度下,藏红T与碱性品红在48 h后的透皮吸收分别达到0.023mmol/L和0.010 mmo]/L.3种染发剂将导致红细胞溶血(LD50达到0.16~ 0.23 mmol/L)、抑制大肠埃希菌(LD50达到0.64~ 3.77 μmol/L)和NIH/3T3细胞的存活率(LD50达到2.32~ 22.77 μmol/L),并与牛血清白蛋白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结论 这3种直接性染发剂对人类的健康和居住环境有潜在性威胁.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 (MS)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多灶性的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病。最常侵犯的部位是视神经、脊髓、脑干、小脑及大脑半球。尤以前三者受累为多见。视神经的损害往往提示该病处于早期病理损害阶段。使用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 ,可以较客观提供视通路神经传导及视中枢是否被病变波及 ,配合视力检查 ,可以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本文介绍 35例 MS的 VEP与视力相互关系 ,提示两者有一定内在联系 ,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 :共 35例 ,男 7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6 6岁 ,平均 38岁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7年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情况及眼位情况。方法 对97例7岁以上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分两组,一组术后行同视机训练,另一组术后未行同视机训练;观察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双眼单视功能及眼位情况。结果 训练组术后经同视机训练后具备Ⅰ、Ⅱ、Ⅲ级视功能的患者比术前明显增加;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具备Ⅰ、Ⅱ、Ⅲ级视功能的患者,与非训练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同视机训练组双眼眼位正位率明显增加,过矫或欠矫率明显下降,与非训练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7岁以上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经同视机训练能使部分患者单视功能恢复,而且眼位回退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