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玲  王和芳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416-1418
目的探讨药源性致死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临床合理用药的建议,以减少药源性致死病例的发生率。方法检索2005~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药源性致死个案,利用Excel软件录入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汇总性统计和分析。结果药源性致死病例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最高,占29.95%;静脉给药与口服给药为主要的给药方式;引起死亡的药物种类前三位是抗微生物药、中枢神经系统药、中草药,分别占31.31%、18.18%和7.07%;主要致死原因为过敏性休克,占40.40%;20.20%死亡病例属超剂量用药。结论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量用法使用,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同时提高基层人员素质,普及基本医药常识,以减少药源性疾病或药源性致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2015年-2020年海南省人民医院(下称"医院")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情况和变化趋势,为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医院收治的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的科室分布、血药谷浓度分布情况、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以及24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h)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比值(AUC0~24h/MIC)的分布情况.结果:医院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和送检科室逐渐增多,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总达标率为39.36%(581/1476),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10.65%(59/554).83例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开展了AUC0~24h/MIC监测,其总达标率为34.45%;当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为15~20 mg/L时,AUC0~24h/MIC达标率为95.00%.结论:医院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开展初步实现规范化和常态化,下一步计划规范MIC的检测,计算出更准确的AUC0~24h/MIC,以指导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室HBsAg污染调查殷晓玲,王和芳郑州铁路卫校450052对郑州某医院血液透析室有关物品表面进行了HBsAg污染状况调查,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993年2月至1994年12月间该院血液透析病人56名,平均日透析5次以上,共2368次,其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2015年-2020年海南省人民医院(下称"医院")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情况和变化趋势,为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医院收治的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的科室分布、血药谷浓度分布情况、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以及24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h)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比值(AUC0~24h/MIC)的分布情况.结果:医院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和送检科室逐渐增多,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总达标率为39.36%(581/1476),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10.65%(59/554).83例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开展了AUC0~24h/MIC监测,其总达标率为34.45%;当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为15~20 mg/L时,AUC0~24h/MIC达标率为95.00%.结论:医院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开展初步实现规范化和常态化,下一步计划规范MIC的检测,计算出更准确的AUC0~24h/MIC,以指导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以前肛门直肠中下段上药是采用肛镜插入肛门内,再用长镊夹中药膏送入肛门,病人感觉疼痛.自从用注射器代替肛镜上药后,病人感觉良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方法抽出一次性 5 ml注射器的活栓,将中药膏推入注射器内,套上活栓,再将注射器针头的塑料套剪去两尾端,口径小的一端与注射器乳头连接,口径大的一端经修剪光滑后抹上  相似文献   
6.
时辰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和芳  黄春新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342-1344,1375
时辰药代动力学是指不同时间给药可能产生药物不同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导致药物体内过程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等存在着昼夜节律差异。本文综述了近年对体内过程药物浓度一时间相关性得出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异产生的机制、时辰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及在药剂型设计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