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新型隐球菌的方法。方法根据新型隐球菌的18 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内外引物各一对,在不同温度下对新型隐球菌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以探明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新型隐球菌最适宜的温度。对新型隐球菌、其他几种常见引起脑膜炎的病原菌以及部分种类的念珠菌进行扩增,以研究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隐球菌的特异性。将新鲜培养的新型隐球菌稀释后加入非隐球菌感染患者的脑脊液中,模拟脑膜炎感染后的脑脊液环境,以研究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新型隐球菌的敏感性。结果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新型隐球菌在60℃~65℃条件下均能实现良好扩增。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对其他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仅新型隐球菌的检测结果为阳性,特异性达到100%。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从脑脊液中检测新型隐球菌的最低检出限为102 CFU/ml。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能节省培养及传统鉴定的时间,从DNA的提取至反应结束在2~3h内即可完成,大大减少了诊断所需时间。结论环介导等温扩增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耗时短,且操作简便的检测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 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较高,增加了大量医疗负担,早期诊断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目的 分析肺部细菌感染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细胞分类特点及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对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多贝斯与硒 2种药物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血栓形成的作用 ,寻求合用的最佳组方剂量。方法 采用 2因素 3水平 [L9(34 ) ]的正交设计 ,观察药物对大鼠动 -静脉旁路血小板血栓形成的影响 ,用 SPSS软件统计实验结果。结果 在抑制血栓形成方面 ,多贝斯的作用强于亚硒酸钠 ;多贝斯的低剂量 (6 3mg.kg-1)作用最强 ;亚硒酸钠的中剂量 (0 .1mg.kg-1)作用最强。最佳搭配应为多贝斯低剂量加亚硒酸钠中剂量。结论 多贝斯与亚硒酸钠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 ,两药合用在抗血栓形成中为拮抗作用 ,故不宜合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80株病原菌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鉴定,除万古霉素药敏试验采用E-TEST外,其他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感染比例最高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38.75%),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8.75%).青霉素、红霉素和头孢西丁对CNS耐药率分别为77.42%、74.19%和54.84%,对金黄色葡萄球耐药率分别为100%、73.33%和33.33%;万古霉素和力奈唑烷对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率都为100%.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前两位病原菌分别是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两者对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有很高的耐药率,但未检测出对万古霉素和力奈唑烷耐药的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在临床感染教学中的作用,探索改进感染教学方法。方法 :分析临床感染教学中的难点及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建立以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为主导的临床感染教学模式,运用该教学模式解决上述难点并改进教学方法。结果:以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可以串联感染相关领域知识,明确感染学习目标,还可以丰富并完善教学方法并指导学员根据感染诊疗思路进行临床运用。结论:以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分析为主导的临床感染教学模式,能有效克服临床感染教学中的难点并改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员感染理论和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血流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解放军总医院1066例患者同时送检血液培养和PCT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其中有效结果1010例.比较血培养结果与血清PCT浓度的关系及PCT浓度在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及假丝酵母菌之间的差异.并且对33例进行过多次PCT检测的血培养阳性患者预后进行了分析.三组间PCT值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死亡率比较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 血培养阴性患者PCT为0.37(0.11 ~1.67) μg/L.血培养阳性患者PCT水平为2.24(0.57~11.59)μg/L;PCT在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及假丝酵母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6%、72.0%及75.7%.在33例多次PCT检测的血培养阳性患者中,PCT进行性减低者预后较好,PCT均值>5 μg/L者预后较差.结论 定量检测PCT可作为快速排除和诊断血流感染的辅助检测手段.观察PCT变化趋势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对16种常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快速分子鉴定.方法 用gap基因对16种常见CNS进行扩增和测序,获得序列在GenBank进行比对,构建进化树进行同源分析,同时与16S rRNA基因比较.结果 16种常见CNS中,gap基因相似率介于39% ~ 98%,人葡萄球菌和与人葡萄球菌亚种相似率最高(98%),腐生葡萄球菌与木糖葡萄球菌相似率最低(39%),16SrRNA基因相似率介于96% ~ 99%,至少2种细菌99%以上相似率,最多4种葡萄球菌99%以上相似率;进化树同源分析显示,两种方法在检测缓慢葡萄球菌与松鼠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与中间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与人葡萄球菌亚种时,都有很高的可信度(99%以上),而对于其他10种细菌,gap基因同源分析有较少的不可靠信度(49%,56%),16S rRNA基因同源分析有较多不可靠信度(43%、43%、50%、56%、63%、65%、76%).结论 gap基因序列分析能够对16种常见CNS进行准确鉴定,同源分析可信度要明显优于16S rRNA基因.  相似文献   
10.
抑肽酶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O及NO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抑肽酶预处理对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脊髓中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 4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抑肽酶预处理组、生理盐水组及假手术空白组,每组15只.以体外松解法建立家兔脊髓缺血模型,缺血60 min后恢复血流再灌注24 h.抑肽酶预处理组于缺血前10 min静脉注射抑肽酶3×107 IU/kg,继而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入抑肽酶1×107 IU/kg/h至实验结束;生理盐水组缺血再灌注时间同实验组,并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抑肽酶;假手术空白组只暴露腹主动脉,不夹闭、不给药.分别于缺血前、缺血再灌注后8 h、24 h处死动物,取腰段脊髓做NO及NOS测定.结果 抑肽酶预处理组与生理盐水组再灌注8 h和24 h的NO、总NOS(TNOS)、诱导型NOS(iNOS)较缺血前升高( P<0.05);再灌注8 h时,抑肽酶预处理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的TNOS、iNOS有显著性差异( P<0.05),NO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再灌注24 h时,抑肽酶预处理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的NO、TNOS、iNOS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抑肽酶预处理组与生理盐水组在再灌注8 h、24 h时,NO、TNOS、iNOS较假手术空白组明显升高( P<0.01).结论 缺血再灌注时,脊髓中产生过量NO是引起脊髓损伤的重要因素,抑肽酶预处理可以降低脊髓缺血再灌注时脊髓中NO的含量,减轻再灌注损伤,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