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大隐静脉曲张病人104例,随机分为两组:电凝组52例,采用电凝法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剥脱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电凝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19.26,P〈0.05)。结论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疗效确切的微创手术,其效果优于传统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部刀剌伤诊治经验,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68例腹部刀剌伤的诊断、手术治疗、合并症及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68例,治愈66例(97.06%),死亡2例(2.94%)。结论 利用伤道探查、腹腔穿刺,结合X线、B超、CT检查,能迅速准确地作出病情诊断,提高治愈率,避免遗漏受损桩器,及时把握手术时机,术式应简单、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06年至2013年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7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手术组(59例)与保守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各项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以Harris评分法为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手术组优良率为93.2%(55/59),保守组优良率为77.6%(45/5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与保守组比较有显著优越性,住院费用手术组要比保守组高很多,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手术方案治疗,其疗效比保守治疗方案更具优越性,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但费用相对较高,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及个人意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1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15例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72例腹部闭合性器官损伤的部位、程度、早期诊断方法及手术措施。结果:72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分别施行脏器修补,全部或部分切除。治愈69例,死亡3例。结论:腹部闭合伤常引起实质性或空腔性脏器的损伤,伤势险恶,死亡率高。全面仔细检查、及早腹腔穿刺、B超、X线、CT等检查对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抢救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腔内电凝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外科诊治的59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腔内电凝术进行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所选5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87.0±3.5) min.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均于术后1周左右出院,其中出现2例切口淋巴瘘,3例皮肤灼伤,均予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1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腔内电凝术治疗可达到传统手术效果,且创伤较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术后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手术时机、术式选择、治疗进展及死亡原因。方法对我院1993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65例AC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中治愈或好转49例,死亡16例,总病死率为24.6%,其中手术治疗48例,死亡8例,病死率为16.7%;非手术治疗17例,死亡8例,病死率为47.0%。结论应提高对ACST的认识,掌握好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适时地进行手术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