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治疗前后的变化,了解焦虑、抑郁症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20分的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133例(脱落34例,共完成99例),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于治疗基线、4周末、8周末行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分,并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抑郁症状的评分变化,以及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HAMD-24、HAMA-14评分在治疗4周末、8周末均较基线显著下降(F=1354.384,92.021;P0.01);FT4水平逐渐下降(F=10.275,P0.001),治疗基线与4周末、8周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FT4水平与HAMD-24总分及焦虑/躯体化因子、HAMA-14总分及躯体性焦虑因子、精神性焦虑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135,0.312,0.362,0.320,0.360;P0.01)。FT4与HAMD-24体重因子呈负相关(r=-0.281,P=0.005)。结论:血清FT4水平与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伴焦虑特征抑郁发作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趋势,并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焦虑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处于围绝经期、且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20分的抑郁发作患者,用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价其焦虑水平,HAMA-14总分7分时判断为伴有焦虑特征。并收集和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患者组口服可变剂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并于基线、治疗4周末和8周末评估临床疗效(HAMD-24和HAMA-14),同时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共入组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133例,其中伴焦虑特征者81例(焦虑组,治疗8周末脱落19例),不伴焦虑特征者52例(无焦虑组,治疗8周末脱落15例);健康对照者40例。基线时,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在组间(P0.01)及组内时点(P0.01)有显著差异,分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P0.01)。基线时焦虑组血清F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004,P0.01);焦虑组和无焦虑组的血清FT4水平均随治疗时间逐渐下降,其中焦虑组组内各时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14.736,P0.001)。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在基线时组间效应显著(P0.05),焦虑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600,P0.05),但组内时点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血清FT4水平与HAMD中体重因子评分在基线时、4周末及8周末变化值均呈负相关(P0.05),与HAMA-14总分、精神性焦虑评分在基线时均呈正相关(P0.05),4周末及8周末的变化值分别与HAMA-14总分、躯体性焦虑分、精神性焦虑分的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FT4水平与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的焦虑症状显著相关,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是改善焦虑症状的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与体重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组,分别给予单药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6个月末监测患者血药浓度(PDL)、血脂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项指标,同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较之治疗前,氯氮平组、利培酮组随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而血脂各项指标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在体重、血脂中总胆固醇(TC)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在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项,利培酮组在甘油三酯(TG)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齐拉西酮组随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而体重及血脂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利培酮的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对患者的体重及血脂代谢均有影响,且氯氮平的影响大于利培酮;齐拉西酮的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对患者的体重及血脂代谢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发病和家庭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70名青少年强迫症患者与70名健康青少年对照者进行父母养育方式(EMBU)、家庭环境(FES-CV)及家庭功能评定,并对评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父母养育方式中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严厉惩罚和拒绝否认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控制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矛盾性、成功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家庭功能中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各因子对强迫症患者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青少年强迫症症状的形成与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与抗精神病药致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载脂蛋白E浓度,测量身高和体质量,采用聚合酶链扩增技术(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1)在药物治疗前,研究组与健康对照组对比,体质量、载脂蛋白E浓度及血脂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BMI、TG、LDL和TC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HDL和APOE血清浓度则无显著变化(P>0.05);(3)在治疗后,E4/X基因型者BMI、TC和TG、LDL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P<0.05)。结论载脂蛋白Eε4基因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脂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郑州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力特点,为流动儿童的早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流动儿童236例,非流动儿童207例;流动儿童按性别分成2组;按年龄段分成3组,A组:8岁≤年龄10岁;B组:10岁≤年龄12岁;C组:12岁≤年龄14岁。对所有受试者采用社会适应力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在人际交往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因子上,城市儿童得分显著高于流动儿童(P0.05);而在独立生活能力上流动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儿童(P0.05);社会适应力总分比较城市儿童得分显著高于流动儿童(P0.05)。(2)流动儿童组内,男生挫折承受能力显著高于女生(P0.05);女生独立生活能力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B、C 3组社会适应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越大,社会适应力水平相应较高;在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维度得分上,各年龄段流动儿童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强流动儿童人际交往、应急反应能力的训练,对提高流动儿童整体社会适应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强迫症患者记忆、注意、执行功能的对照研究。方法纳入CCMD-3的强迫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氟伏沙明联合系统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给予氟伏沙明治疗,应用韦氏记忆量表、数字划销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评定其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结果两组在划对数、划错数、漏划数、净分和失误率及总正确数、总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完成分类数和总测次数较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组差异性更为显著(P〈0.05)。结论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特别是注意和执行功能方面,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55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给予氟伏沙明治疗。应用临床疗效标准及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定期评定,观察6个月。结果在治疗1、2、4个月和6个月末,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尤其对强迫行为疗效更好,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治疗强迫症效果优于单用氟伏沙明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童年创伤及家庭环境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儿童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60例为病例组,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郑州市某中学60名健康儿童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2组受试者进行评估,分析儿童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童年创伤及家庭环境特征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及躯体忽视因子得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及道德宗教观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病例组的矛盾性、控制性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童年创伤中的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因子得分均与家庭环境量表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因子得分均与矛盾性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娱乐性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情感虐待因子得分与成功性、道德宗教观因子得分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流动儿童焦虑情绪改善的作用。方法:筛选出56名焦虑评分较高的郑州市流动儿童,按照自愿原则,分成两组:26例接受为期8周、共计8次的团体辅导,作为研究组;30例为对照组,研究期间不接受任何心理干预。所有受试者在研究前及结束后分别接受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测查。结果:1经过8次团体辅导干预后,研究组在广泛性焦虑因子上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7,P0.05);在躯体化/惊恐因子上,研究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4.389,P0.01);在分离性焦虑因子上研究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3.690,P0.01);2经过8次团体辅导干预后,研究组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3.149,P0.01)。结论:团体辅导能有效改善流动儿童的焦虑情绪,促进其积极应对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