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叶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及纤溶3个方面研究竹叶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肺血栓模型、家兔颈总动脉血栓模型,测定家兔体外血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小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及小鼠全血凝块质量等指标,考察竹叶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结果竹叶提取物静脉给药可显著提高胶原蛋白肾上腺素混合诱导剂所致肺血栓小鼠的存活率;明显抑制家兔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显著降低小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减轻小鼠全血凝块重量;其体外给药能显著延长家兔凝血酶、凝血酶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血浆复钙时间。结论竹叶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线粒体呼吸链是否是丁烯酸内酯(But)致细胞内活性氧过量产生的来源,及其在But致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特异性抑制剂及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预处理HepG2细胞后,染毒But。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二氯荧光素荧光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结果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和Ⅳ抑制剂鱼藤酮、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FA)、抗霉素A、氰化钾及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羰氰氯苯腙(CCCP)能够明显改变But所致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鱼藤酮和抗霉素A能够增强But引起的细胞毒性,而CCCP则能明显减轻But引起的细胞毒性。结论线粒体呼吸链是But致细胞内活性氧过量产生的重要来源,且活性氧的过量产生在But的细胞毒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芍药内酯苷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方法 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异丙醇(95:5,V/V)提取后,以Poroshell 120 EC-C18柱(50 mm×2.1 mm,2.7μm)为分析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ESI源在多反应监测(MRM)方式下进行正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为m/z 498.5→m/z 197.1(芍药内酯苷)和m/z 251.3→m/z 108.2(拉科酰胺,内标).结果 芍药内酯苷血浆浓度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2000 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5%,准确度(RE)在±8.06%之间.结论 该法适用于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消毒产品亚急性毒性试验SD大鼠血液生化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方法,对模型SD大鼠的12项血清生化指标及18项血液学指标进行评价,建立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 SD大鼠10项血清生化指标雌雄性别差异显著(P0.05),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3项指标为雄性大鼠高于雌性;总蛋白等7项指标为雄性大鼠低于雌性。SD大鼠8项血液学指标也存在雌雄性别差异(P0.05),除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雄性大鼠低于雌性之外,白细胞等其余7项血液学指标均为雄性高于雌性。结论试验模型大鼠中多数血液生化指标存在雌雄性别差异,本研究建立的SPF级SD大鼠的血液生化正常参考值,可为消毒产品毒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急性毒性分析是评估化学物质健康危害的第一步,主要研究24h内单次或多次给药后动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半数致死剂量(LD50),即能引起实验动物50%死亡的受试物剂量,是其检测的重要指标。急性毒性试验可对物质进行分类和标记,并为其他毒性试验剂量选择提供依据,但其动物消耗量大,利用动物数据评价人体毒性,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和活性氧自由基(ROS)的主要来源,在病理条件下对细胞的存活与死亡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线粒体是药物毒性作用的重要靶标。一些抗病毒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等可显著诱导肝脏和心脏等靶器官线粒体损伤。药物诱导的线粒体损伤可能涉及多条途径和多种机制。近年来研究表明,线粒体毒性可能是多种已上市药物被迫撤市或受到美国FDA"黑框"警告以及候选药物研发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开展线粒体毒性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芪术调修方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芪术调修方对实验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直接称重法测定小鼠胸腺及脾的脏器系数 ;定量注射微细碳颗粒 ,测定血中碳颗粒的含量变化 ;α 醋酸萘酯法测定小鼠的T淋巴细胞酯酶染色率 ;比色法测定小鼠IgG和IgM的含量 ;耳片称重法测定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变化 ;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小鼠脾细胞的增殖。结果该方明显增加幼鼠的免疫器官质量 ;小剂量明显增加注射用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成年鼠的胸腺指数 ;10g·kg-1及 2 0g·kg-1可明显增加T淋巴细胞百分率 ;2 2 8g·L-1能促进 2 5mg·L-1刀豆毒素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结论芪术调修方可调节T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 ,而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在丁烯酸内酯细胞毒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在丁烯酸内酯(BUT)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HepG2细胞染毒BUT后,采用若丹明123荧光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抑制剂环孢素A(CsA)预处理细胞后,采用MTT法测定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在BUT细胞毒性中的作用。结果BUT能够浓度依赖性地降低ΔΨm,而巯基化合物谷胱甘肽、N-乙酰半胱氨酸和二硫苏糖醇则能明显抑制该效应。CsA预处理能够明显减轻BUT的细胞毒性。结论BUT通过诱导HepG2细胞内氧化应激,导致MPTP的开放而最终引起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系统分析近10年异烟肼抗结核治疗致临床肝损伤的国内原始文献,了解国内异烟肼抗结核治疗导致临床肝损伤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使用异烟肼提供帮助。方法:系统检索2005年1月~2015年3月发表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文献。制定相应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对包括临床抗结核患者的异烟肼使用率,肝损伤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影响因素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81.5%的文献由专业机构或者综合医院完成。根据文献分析结果,92.4%的抗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异烟肼;15.5%的抗结核患者发生了肝损伤,属于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10%),其中69.9%的肝损伤患者使用了异烟肼。排除无明确肝损伤病例的文献,有18篇文献报道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肝损伤,4篇文献报道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肝损伤。肝损伤主要发生在抗结核治疗15~30 d内,且患者转归大多为治愈。结论:我国抗结核患者的肝损伤发生率较高,与异烟肼的使用密切相关。在患者服用异烟肼期间,应嘱其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定期检测肝功能,并进行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对利福平(rifampicin,RFP)致肝脏毒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MT-Ⅰ/Ⅱ基因敲除(MT-/-)小鼠及同源野生型(MT+/+)小鼠分别按体质量随机分为RFP 50、100、200 mg/kg 3个染毒组和1个溶剂对照组,每日1次经口灌胃染毒.连续染毒15 d后检测小鼠血浆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直接胆红素(DB)含量,取肝脏称量湿重计算肝脏系数,肝组织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肝组织匀浆中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FP引起MT+/+及MT-/-小鼠血浆ALT、ALP、DB升高,肝脏系数增加.肝细胞出现以脂肪变性为主的病理改变,且剂量~效应关系明显;肝脏GPx活性降低,GSH含量与GR活性升高.RFP染毒的MT-/-小鼠肝脏损伤更为明显,与染毒同剂量RFP的MT+/+小鼠相比,肝脏系数更高,肝组织脂肪病变更为严重,GSH含量与GPx活性较低,GR活性较高.结论 RFP诱导小鼠产生肝脏毒性与胆汁淤积和氧化损伤有关;MT缺失可致小鼠对RFP肝脏毒性更加敏感,肝损伤更严重,其作用机制与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