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Vitros5600全自动干化学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200例急诊患者的肝素抗凝血浆与血清标本的23项急诊常规生化指标,并通过统计学分析及差异分析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清与血浆检测结果比较,23项指标中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总蛋白、清蛋白、肌酐、钙、磷、镁、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脂肪酶12项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经临床可接受性分析发现,仅ALT、AST2项血清与血浆检测结果差异为临床不可接受,其余10个项目差异均小于1/2CLIA’88允许误差,其差异为临床可接受。结论肝素抗凝血浆可代替血清用于急诊干化学法检测多项指标,且具有快速分离血浆,无凝块等优点,更符合急诊临床需求,而ALT、AST2项应用肝素抗凝血浆进行干化学检测时需重新建立血浆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放射性肠损伤大鼠的修复作用,并探讨BMSCs修复放射性肠损伤的机制。方法对SPF级SD大鼠胫骨和股骨骨髓细胞进行分离,传代培养、鉴定得到BMSCs。从26只健康SD大鼠中随机选取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余下大鼠构建放射性肠损伤模型,将建模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MSCs组(尾静脉注射BMSCs悬液)各10只。分别在最后一次注射BMSCs后1、2、3周,取各组大鼠小肠组织备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变化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 RT)-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小肠组织酪氨酸激酶(JAK)和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m RNA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p-JAK和p-STAT蛋白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培养BMSCs;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肠绒毛紊乱,黏膜上皮细胞坏死增加,肠黏膜坏死溃疡严重,移植BMSCs后,大鼠各项病理变化均明显恢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JAK和STAT m RNA水平显著上调(P<0.05),移植BMSCs后,JAK和STAT m RNA明显下调至正常水平(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JAK和p-STAT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BMSCs治疗后,p-JAK和p-STAT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BMSCs移植能够修复放射性肠损伤,并影响JAK/STAT通路中关键因子的磷酸化水平,提示BMSCs移植可能通过影响JAK/STAT通路而实现对放射性肠损伤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术中腹腔冲洗液游离细胞BNIP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胃癌腹膜微转移及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及术中腹腔冲洗液.用甲基化特异的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方法检测BNIP3基因启动子区异常高甲基化.结果 胃癌组织的BNIP3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腹腔冲洗液游离细胞BNIP3甲基化阳性率在胃癌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MSP法检测腹腔冲洗液游离细胞BNIP3基因异常甲基化可用于预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及评估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HB-EGF是否可以保护小鼠由放射诱导的肠损伤。方法将小鼠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单纯辐照组、800μg/kg HB-EGF+辐照组和400μg/kg HB-EGF+辐照组,比较各组小鼠的总体生存率,用试剂盒检测各组组织氧化应激相关产物水平,对其进行比较。采用彗星实验检测各组小鼠DNA损伤情况,小鼠肠组织HE染色观察和比较各组小鼠肠组织学损伤情况。结果 HB-EGF预处理可提高暴露于致死剂量辐射的小鼠的存活率,增强各种抗氧化酶活性和降低脂质过氧化,减少NO以及过氧亚硝酸盐(ONOO-)含量,减轻了通过辐射诱导的DNA损伤,减轻组织学损伤。结论 HB-EGF对放射治疗肠道伤害有保护作用,可作为未来预防放射性肠炎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