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亚西  任达飞  蒋风 《贵州医药》2012,36(5):470-471
为加速控制乙脑,减少乙脑易感儿童,阻断乙脑病毒传播,降低乙脑发病率和死亡率,2004年对全市所有8月龄至6岁儿童进行了JE-1普种,对全区7~10岁儿童进行了JE-1查漏补种.现将该次补充免疫效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接种对象 全市所有8月龄至6岁儿童不管有无JE-1接种史在2004-2005年4-5月份每年进行一轮次JE-1普种,同时对7~10岁儿童进行JE-1查漏补种.  相似文献   
2.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后的一种标志物,是调查HBV感染率的三个指标之一.调查研究供血者的抗-HBs状态,既可了解其HBV的感染程度,也可掌握供血人群对HBV的免疫水平,为血源管理和探讨输血后乙型肝炎(PTHB)的阻断提供重要数据.本文报告的是我省1125名供血员的抗一HBs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第16内含子中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与湘西通道侗族人群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湘西通道县93例侗族高血压病患者和99名正常对照的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性.结果 湘西通道侗族正常对照和高血压病组ACE基因I-D多态位点Ⅱ、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5%、42.4%、10.1%和40.9%、41.9%、17.2%,两组I-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8.7%/31.3%和61.8%/38.2%.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经χ2检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χ2=1.04,P=0.31),基因型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26,P=0.32).结论 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性可能与湘西通道侗族人群高血压病之间没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阻断各型肝炎病毒通过输血传播的措施,以减少输血后肝炎(PTH),保障受血者的安全,我们对省内1125名供血人员的三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仅报告乙肝病毒(HBV)的标志——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情况,并讨论相关的阻断措施。材料与方法一、调查对象:为我省中心血站及四个地州、四个县、两个系统医院计11个单位的供血员。  相似文献   
5.
有报道认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而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血液仍含有乙肝病毒(HBV),并可通过输血导致受血者发生输血后乙型肝炎(PTHB).国家卫生部一九八四年颁发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也规定抗-HBc阳性者不得献血.我省供血员的状况如何?本文就报告这个专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在低流行状态下新发现麻风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订麻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各县1999。2008年上报的年报疫情资料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9~2008年新发现麻风病患者108例。以多菌型为主,共81例(75.O%),家庭内发病36例(33.33%),平均病期4.05年,Ⅱ级畸残24例,平均畸残率为22.22%,15岁以下儿童仅3例(2.78%),15岁以上105例(97.22%),被动发现是主要方式,共78例(72.22%)。结论:铜仁地区麻风病符合低流行特征,疫情呈下降趋势,但防治工作仍不可放松,应采取以被动发现为主与主动发现相结合的方式,早发现。早治疗,消除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麻疹疫苗强化前后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接种方法,于2004年10月10-25日对贵州省铜仁地区8月龄~6岁的学龄前儿童、12岁以内的在校儿童、13岁以下的辍学儿童进行了麻疹强化免疫,并采用比较流行病学方法,对强化免疫前(2002-2004年)和强化免疫后(2005-2008年)的预防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MV强化后,麻疹发病明显下降,平均发病率由强化前21.11/10万下降为强化后0.7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8,P0.05;RR=21.0),麻疹的发病风险降低了21倍。同时监测发现,麻疹IgG抗体水平明显上升(χ2=31.97,P0.00)。结论 MV强化可有效地控制麻疹发病,是彻底消除麻疹的有效措施,强化周期应每3~4年进行1次。同时,做好麻疹专报系统监测,及时调整免疫策略,加强常规免疫规划,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铜仁地区HIV感染者/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水平,为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ar)对559例HIV感染者/病人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结果:559例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303.46±212.90个/μl,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占33.09%,201~350个/μl的占30.23%,351~500个/μl的占21.47%,>500个/μl的占15.21%。不同性别、感染途径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铜仁地区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感染者已进入艾滋病中、晚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铜仁市结核病耐药流行状况,评价结核病控制效果,为制定结核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铜仁市2012年-2013年结核病门诊初治涂阳和复治涂阳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491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铜仁市结核病患者总耐药率为18.7%,其中初治耐药率为17.8%,复治耐药率为24.3%,耐药谱中链霉素耐药率最高;耐多药率为6.1%,其中初治耐多药率为5.2%,复治耐多药率为11.4%,耐药谱中以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最为常见;单耐药率为9.0%,耐药谱中链霉素耐药率最高。结论铜仁市结核病耐药率低于全国水平,在进一步实施DOTS策略情况下,仍需进一步加强耐药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