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最佳证据建立早产儿喂养护理方案,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遵循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获得早产儿喂养的最佳证据。将2019年1~3月住院早产儿96例列入对照组,2019年5~7月住院早产儿129例列入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喂养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最佳证据的早产儿喂养护理方案。统计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率、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基于最佳证据的早产儿喂养护理方案,可规范护士喂养行为,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提升早产儿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特征。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5 mg/kg)的方法制备新生SD大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在光镜下观察肺的病理变化,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情况,用ELISA、RT-PCR法检测血清和肺组织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LPS注射3 h后,光镜下可见明显的肺出血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湿/干重比(W/D)增加,BALF中多形核白细胞(PMN)数量明显增加,血清中TNF-α和IL-6表达水平和肺组织中TNF-αmRNA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新生SD大鼠腹腔注射LPS后,能够引起显著的急性肺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2月至2010年8月收住的RDS患儿,2009年5月之前的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予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之后的患儿应用PS后予以NIPPV,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血气变化、氧疗时间、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儿基本情况和RDS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PPV组47例,治疗RDS成功率91.5%,明显高于NCPAP组的成功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治疗后1 h的PaCO2比NCPAP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治疗后12 h的pH、PaCO2、PaO2优于NCPAP组[pH:(7.38±0.10)比(7.33±0.08),PaCO2:(32.5±8.9)mm Hg比(38.3±9.4)mm Hg,PaO2:(78.5±15.2)mm Hg比(70.4±13.2)mm Hg,P均<0.01]。NIPPV组氧疗时间短于NCPAP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12.8%)低于NCPAP组(33.3%),住院费用少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治疗RDS疗效优于NCPA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在相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下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N-CPAP)模式和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PPV)模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早产儿进行配对分析。其中N-CPAP治疗的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和SIPPV治疗的20例RDS患儿作为病例组(共40例),另外40例同期住院的一般疾病患儿按胎龄和日龄与病例组配成40对,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所有患儿心脏泵血功能指标及各瓣口流速指标,比较2种通气模式对早产儿心功能指标的差异及2种不同通气方式下相同PEEP水平对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N-CPAP组患儿肺动脉瓣口峰值流速,主动脉瓣口峰值流速,二、三尖瓣E/A值,射血分数,心排出量的均值均低于其配对组患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SIPPV组患儿以上指标均值亦低于其配对组,其中肺动脉瓣口峰值流速,二、三尖瓣E/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N-CPAP组与SIPPV组比较,SIPPV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值均低于N-CPAP组,其中对于三尖瓣E/A值的影响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1±0.05 vs 1.85±0.64,P<0.05)。结论 N-CPAP对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不明显;SIPPV主要影响全心舒张功能、肺动脉及主动脉瓣峰值流速;相同PEEP水平下,SIPPV与N-CPAP相比,SIPPV主要影响早产儿的三尖瓣E/A值及右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过程中喂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将80例接受N-CPAP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通便或灌肠和腹部按摩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体重变化情况及胎粪排尽时间。[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发生腹胀、胃残余量>30%及禁食>2次等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胎粪排尽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对行N-CPAP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早期实施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通便或灌肠和腹部按摩等护理措施,可减少早产儿在接受N-CPAP过程中所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苏山  燕旭东  杨健  郑群  赖映君 《海南医学》2014,25(1):131-134
目的调查深圳市某医院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某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l5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科室、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进行了汇总与统计。结果2011年1-12月间,该医院共有54977例患者出院,共发生医院感染l567例,其中漏报24例,感染发生率为2.85%,感染例次数为1639例次,感染例次率为2.98%,漏报率为1.53%。不同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9.782,P〈O.05),其中血液科、ICU、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33%、21.21%和12.76%,居前三位。发生医院感染部位总计为1639例次,其中下呼吸道555例次(33.86%)居首位,其次是上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25.32%、7.38%;全院微生物分离1318株细菌,排名前10位分布中大肠埃希菌构成比最高,占21.2%。结论该医院感染病例发生率及例次率低于三甲医院的控制水平。根据回顾性分析结果可发现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早产儿生后1周内动脉导管功能性自然关闭的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177例动脉导管开放的早产儿根据胎龄分为28~31+6、32~34+6和35~36+6周组,各组分别为44、59和74例.所有研究对象按8个时间段以超声心动图监测动脉导管关闭情况及心功能变化,分别为≤12h、~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144但≤168 h.心功能测量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搏出量、主动脉瓣口峰流速、肺动脉瓣口峰流速以及二尖瓣口、三尖瓣口的舒张早期峰流速和舒张晚期峰流速比值.对影响动脉导管自然关闭时间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 28~31+6、32~34+6和35~36+6周3组生后1周动脉导管累积自然关闭率分别为95.5%、100.0%和100.0%,3组不同时间段动脉导管累积关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3、7.45、12.46、7.14、4.75、6.47、3.89、3.89,P均<0.05).生后12~24 h动脉导管自然关闭者,动脉导管关闭后肺动脉瓣口峰流速较关闭前增快[(0.69±0.12) cm/s与(0.65±0.12) cm/s,t=2.37,P=0.02],主动脉瓣口峰流速较动脉导管关闭前减慢[(0.65±0.11) cm/s与(0.69±0.12) cm/s,t=2.51,P=0.02],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关闭前降低[(63.00±8.50)%与(66.00±8.50)%,t=2.34,P=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早产儿动脉导管生后12~24 h未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胎龄(OR=1.825,95%CI:1.239~2.689)、1 min Apgar评分0~3分(OR=1.946,95%CI:1.572~3.527)和早发型败血症(OR=3.215,95%CI:1.245~5.463);24~48 h未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胎龄(OR=3.270,95%CI:1.852~5.774)、双胎(OR=3.634,95%CI:1.489~8.871)、1 min Apgar评分0~3分(OR=3.752,95%CI:2.156~5.436)、呼吸窘迫综合征Ⅲ~Ⅳ期(OR=2.897,95%CI:1.764~5.348)和早发型败血症(OR=3.172,95%CI:2.134~6.437);48~72 h未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胎龄(OR=2.471,95%CI:1.087~5.613)、1 min Apgar评分0~3分(OR=2.985,95%CI:1.469~5.736)、呼吸窘迫综合征Ⅲ~Ⅳ期(OR=3.645,95%CI:1.879~6.282)、液体人量过多(OR=4.135,95% CI:2.146~7.428)和早发型败血症(OR=3.246,95%CI:2.146~4.526),P均<0.05. 结论 胎龄>28周的早产儿出生1周内动脉导管自然关闭率超过90%,动脉导管自然关闭前后左心室泵功能无明显变化.避免早产、双胎、重度窒息、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液体人量过多和早发型败血症的发生,有利于早产儿动脉导管的自然关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75例,其中重症感染患儿34例(重症感染组),局部感染患儿41例(局部感染组),同时选取4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非感染组),检测各组患儿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重症感染组患儿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17);局部感染组患儿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17);重症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患儿治疗后PCT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重症感染组患儿治疗后CRP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P0.05);PCT截断值为1.37g/L时,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70%和100.00%;CRP截断值为7.79mg/L时,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70%和97.50%;PCT和CRP联合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67%和97.50%。结论 PCT和CRP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儿体质量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使用枸橼酸咖啡因的患儿,与未使用枸橼酸咖啡因病例匹配对照,比较两组患儿生后体质量及炎症水平的变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使用枸橼酸咖啡因的患儿及未使用枸橼酸咖啡因患儿各27例。枸橼酸咖啡因组患儿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15.9±3.6)d,未使用枸橼酸咖啡因组患儿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10.2±3.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枸橼酸咖啡因组患儿生后第7、10、14、18、21、25、28、32天的体质量均明显降低,而第4天及第33~35天两组患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各时间段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后第19~21天枸橼酸咖啡因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0.22 mg/L,未使用枸橼酸咖啡因组患儿hs-CRP水平0.10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第1、7、14、28 d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的使用对早产儿早期体质量增长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延长及体质量增长迟缓。对此类早产儿需十分注意其营养管理,保证其体质量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乳糜胸的原因、临床过程及治疗效果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对2009~2010年收住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7例乳糜胸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分析病史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病因,并对其采取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方法、化学胸膜固定术(胸腔内注入红霉素)以及奥曲肽持续滴入的治疗时间、疗程、效果及副作用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儿中3例为创伤性乳糜胸,4例为先天性乳糜胸。其中3例创伤性乳糜胸和1例先天性乳糜胸患儿在一般治疗加用化学胸膜固定术治疗后痊愈;2例大量及反复的先天性乳糜胸患儿在其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后痊愈,且没有发现任何副作用;1例患儿因合并有严重的合并症,家长放弃治疗。结论新生儿乳糜胸为新生儿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之一;随着中心静脉营养的开展,应注意新生儿创伤性乳糜胸的发生;对于新生JL-%糜胸的治疗,首先应选择保守的治疗措施,使用一般治疗加用化学胸膜固定术(胸腔内注入红霉素)有效,对于难治性及反复的乳糜胸患儿在其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