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房(VA)传导是大多数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起搏环行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基础。VA传导也是引起起搏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因此,VA传导电生理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报告18条狗和33例病人的VA传导研究结果,旨在探讨不同途径的逆传特性及心室刺激引起折返激动的机制,并阐明其临床意义。 VA传导电生理研究采用同步记录希氏束电图(HBE)、右房上部电图(HRA)、食道双极心电图(ESO)和体表心电图(ECG)。  相似文献   
2.
至今尚无一简便、可靠的窦房结功能测试方法。目前应用的窦房传导时间(SACT)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和其校正值(CSNRT)及继发性间歇测定,都是在直接右房调搏下获得的,因此不能成为窦房结功能检查的常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30例无痛性急性心肌梗塞,并与90例有痛的急性心肌梗塞比较,结果显示无痛性急性心肌梗塞多见于高龄患者,多无心绞痛史,起病不典型,并发症多,近期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4.
心室S_1S_2程序刺激表明:心室内传导正常者希浦系折返(Re-HPS)发生率占56.3%,持续Re-HPS 者极少见。Re-HPS 的电生理特征:V_2H_2间期延长,H_2V_3间期>窦性心律的HV 间期,V_3呈LBBB 图形。其临床意义为:1.识别束支间折返现象;2.有助于鉴别室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机制;3.V_3现象本身可看作是良性的电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例单支冠状动脉狭窄者成功地进行了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文中详尽地陈述了操作方法和X线检查。操作技术是建立在熟练的冠状动脉造影的基础上,作者等采用9F的指引导管和双腔扩张导管各一,目的在于使后者扩张囊正巧送入狭窄部位,按需要的压力注入造影剂使囊扩张,使狭窄处增宽。X线检查着重在电视屏上观察双腔扩张导管的位置、时间及效果。一般要观察4~5次,至接近正常为止。并就PTCA的机理、适应症、评价、并发症及技术改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左束支阻滞改变了左室激动顺序,可完全掩盖梗塞图形,但从左束支阻滞的心室激动规律去分析QRS波群的变异以及原发性ST-T的改变,仍可以从心电图上诊断心肌梗塞。 (一)QRS波群改变: 1.右侧胸前导联r波加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4岁。因“胸闷难受半天”于1981年12月21日上午10时入院。入院前一天上午参加篮球赛,中午饮酒,下午5时突感胸骨后闷胀难受,持续4小时。翌日清晨胸闷气急持续2小时而急诊入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心绞痛史。入院时体温37.5℃,血压104/70。心界不大,律齐,心率112次,心音正常,无杂音。肺及腹部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血脂、空腹血糖均在正常范围。血沉24毫米/小时(克氏法)。酶谱分析:12月21日GOT、CPK、SLDH分别为6u、210u、484u;23日分别为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临床诊断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00例临床初步诊断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对比分析后,确诊冠心病者74例,诊断符合率74%。其中冠脉痉挛占确诊例数的19%,可见其在冠心病中的地位。尚有1/4患者诊断不符,主要为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或心律失常等,多因其可疑心绞痛症状而误判。因此,严格掌握心绞痛诊断标准是提高冠心病诊断正确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心房调搏历来采用创伤性右心插管技术,1980年起我们采用经食道作心房刺激,测定窦房传导时间、窦房结恢复时间及房室结传导能力,并用于超速起搏负荷试验及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取得成功,为心房调搏提供了一无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81例经食道心房调搏测试窦房结功能的结果.并对测试方法、正常值,以及在病窦综合征(简称病窦)诊断中的价值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