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在通渭半干旱区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形状、土壤水分状况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了3个还田量梯度,即玉米秸秆按6 000 kg·hm-2(低量还田处理)、9 000 kg·hm-2(中量还田处理)、12 000 kg·hm-2(高量还田处理)整秆还田,不还田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生育前期时,0~200 cm土壤水分呈现出还田量越高土壤含水量越高的趋势,在出苗期最为明显,高、中、低还田量处理较对照土壤含水量分别高出6.07%、1.24%、0.31%,而在抽雄期后,则表现为低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高量还田处理,叶面积大小表现为高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低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耗水量表现为低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高量还田处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以6 000 kg·hm-2还田量处理最高,适宜在半干旱旱作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曾是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经过多年积极防治,1980年全省所有流行县(市、区)达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2011年全省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防治原则,江苏省近年来采取了传染源控制与钉螺控制并重的综合防治策略,并打造了敏感而高效的监测体系,加强了新技术与信息化建设,有效阻断了血吸虫病传播。全省所有流行县(市、区)于2017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本文对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情况、防治历程及血吸虫病传播阻断阶段的主要防控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重组酶介导的核酸等温扩增(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荧光法用于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早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用日本血吸虫毛蚴人工感染200只湖北钉螺,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只,另取100只未感染钉螺作为阴性对照组。将阳性对照组钉螺饲养至70 d,通过逸蚴法观察感染情况并计算阳性率。实验组钉螺分别在3 h以及5、20、40、70 d随机取20只,压碎镜检,同时提取钉螺软体DNA,进行荧光RAA法检测,获得不同时间点的阳性率,并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较。通过二代测序法对RAA检测阳性的特异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毛蚴感染后3 h、5 d、20 d、40 d、70 d实验组钉螺RAA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0%、60%、65%、60%、70%,压碎镜检的阳性率分别为0、0、0、15%、65%,除70 d外其余时间点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χ^2=17.14,χ^2=17.14,χ^220 d=19.26,χ^2=8.64,均P<0.01);各时间点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P>0.05),各时间点阳性率与阳性对照组阳性率64.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AA扩增产物经二代测序后与数据库比对,确认为血吸虫特异性基因片段。结论 RAA荧光法敏感、特异,可用于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早期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江苏省县级血防机构开展血吸虫病病原学检测水平,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血吸虫病病原学检测能力,为构建血吸虫病现场查病质控体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人工获取家兔血吸虫肝卵,制备成4个不同浓度的虫卵悬液,采用单盲法开展虫卵孵化检测,比较县级工作员检测结果与标准结果的符合率、误检率和漏检率。结果 江苏省28个县(市、区)共检测虫卵悬液560份,检出阳性283份,阴性203份,总符合率为86.79%,总误检率为9.38%,总漏检率为15.77%,检测结果与标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99,P < 0.01)。28个县(市、区)中有20个县(市、区)出现了漏检,占71.43%;13个县(市、区)出现了误检,占46.43%。江滩、山丘、水网和湖滩4类地区病原学检测误检率为4.55%~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0.34, P < 0.01);漏检率为4.17%~2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5.09,P = 0.17)。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2类流行区病原学检测误检与漏检率分别为7.50%、13.33%与10.42%、17.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29、0.575,P 均> 0.05)。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10年及以上和不足10年地区误检与漏检率分别为11.81%、5.00%与16.67%、1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804、2.848,P均 > 0.05)。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10年及以上与不足10年地区误检率分别为11.54%与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69,P = 0.792);漏检率分别为10.90%与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7.364,P < 0.01)。结论 江苏省县级水平血吸虫病查病工作存在漏检、误检现象,现场病原学检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外源性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5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小鼠肠壁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雌性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IL-25组、感染组、感染+IL-25组。感染组、感染+IL-25组中每只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感染+IL-25组、正常+IL-25组小鼠于感染后或实验开始后第4周开始腹腔注射IL-25(0.5 μg/只,隔天注射1次,持续 3周)。感染6周后剖杀小鼠,取肝脏和肠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后观察小鼠肝脏、结肠病理学变化,阿尔新蓝-过碘酸雪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染色观察小鼠结直肠内杯状细胞数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实时荧光定量试验(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 检测小鼠结肠部位炎症相关因子IL-10、IL-4、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 γ, IFN-γ)和IL-1β等的表达水平。结果:感染6周后的肠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日本血吸虫感染后,结直肠部位出现虫卵堆积, 但是在经过IL-25注射之后,肠道损伤减轻,虫卵堆积减少;感染+IL-25组小鼠肠道单个肉芽肿面积显著低于感染组小鼠,但是感染组小鼠肝脏肉芽肿面积与感染+IL-25组小鼠无明显区别;AB-PAS结果显示IL-25能够显著增加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肠道杯状细胞数量;ELISA、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小鼠结肠1型、2型细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在注射 IL-25之后,呈现2型细胞因子表达量上升、1型细胞因子表达量下降的趋势。结论:IL-25可通过促进杯状细胞分化缓解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的肠壁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江苏省卫生血防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方向。方法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指数法)对2005–2015年江苏省各血吸虫病流行市卫生血防人力和财政经费资源投入及各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量产出进行模型分析。结果 2005–2015年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各类生产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历年平均TFP变动率为2.3%。综合技术效率在略有波动中稳步增长,历年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变动率为3.8%。技术进步变动前期波动较大,后期稳步增长,成为TFP增长的主要来源。淮安、常州等市TFP变动率增长较快,其综合技术效率较高;盐城、南京、淮安、扬州等市技术进步变动率较高。结论 江苏省卫生血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运用和管理督导水平稳步上升。新技术新策略的应用对TFP贡献较大,未来应加大对新技术新策略的投入,保障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重组酶介导的核酸等温扩增(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荧光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效能.方法 采用群体法检测.每50只钉螺作为1个检测样本,阴性样本不含感染性钉螺,阳性样本含不同数量感染性钉螺.设置阴性样本10个和分别含有1、2、3只感染性钉螺的阳性样本各10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太湖流域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苏锡常地区)有螺环境时空变化规律,为建立敏感高效的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950–2018年苏锡常地区有螺环境资料,描述历年有螺环境变化趋势,并采用核密度分析和SaTScan时空扫描分析法探测有螺环境聚集区域。结果 1950–2018年,苏锡常地区有螺环境数呈单峰分布,于1970年达到峰值,随后快速下降。62.68%的有螺环境在发现后10年内被消除,其中当年发现并被消除的有螺环境占38.24%。核密度分析和SaTScan时空扫描分析显示,1970–1980年苏锡常地区有螺环境高密度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昆山市、吴中区和相城区,1990年高密度聚集区转移到宜兴市;随后有螺环境聚集范围逐渐缩小,总体呈现从太湖东北部向西部移动。1970年后新发现的有螺环境进行时空扫描分析共发现4个聚集区。现有钉螺环境中,新现有螺环境主要分布在虎丘区(东渚镇)、吴中区(光福镇)、太仓市(沙溪镇)和金坛区;复现钉螺环境分布较分散。结论 苏锡常地区有螺环境在时空上呈现聚集性分布,新现和复现有螺环境监测和预测将是今后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重组酶介导的核酸等温扩增荧光(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法快速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技术,并探索钉螺样品的最佳处理方式。方法 将钉螺样本分成3组,每组均含7个亚组,其中6个亚组分别为50只阴性钉螺中混合1、2、3、4、5、10只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1个亚组为100只阴性钉螺中混合1只感染性钉螺。3组钉螺分别采用压碎去壳核酸试剂盒提取法、压碎去壳核酸粗提法和直接压碎带壳核酸粗提法进行处理,并分别进行荧光RAA与PCR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建立了荧光RAA检测技术,工作温度为39 ℃,30 min内即可完成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检测。钉螺群体样本采用压碎去壳核酸试剂盒提取法处理后,荧光RAA法最低可检测到100只阴性钉螺中混合1只感染性钉螺,PCR法最低可检测到50只阴性钉螺中混合1只感染性钉螺;采用压碎去壳核酸粗提法处理后, 荧光RAA法最低可检测到100只阴性钉螺中混合1只感染性钉螺,PCR法最低可检测到50只阴性钉螺中混合3只感染性钉螺;采用直接压碎带壳核酸粗提法处理后,荧光RAA法最低可检出50只阴性钉螺中混合10只感染性钉螺,PCR法仅可检测出50只阴性钉螺中混合10只感染性钉螺。结论 成功建立了钉螺群体样本中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快速检测的荧光RAA法,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等特点;压碎去壳核酸粗提法为钉螺样品的最优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对慢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肠道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慢性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并分为未治疗感染组与小柴胡汤干预组,干预组从感染第4周开始连续给药四周,感染对照组不作处理,通过肠道病理学检查、粪便虫卵计数、小鼠生存状态观察等评价小柴胡汤干预效果。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未治疗组感染小鼠结肠粘膜层、固有层破坏严重,有部分脱落,肠粘膜上皮坏死严重,杯状细胞较多,绒毛上皮凸起较短;小柴胡汤干预组小鼠以上病理学改变显著改善;感染后第8周,连续3次采集小鼠粪便作虫卵对照计数,小柴胡汤干预组较感染对照组的减卵率分别为14.69%、14.99%和13.95%,小鼠生存状态的观察显示,干预组小鼠整体状态与活动力较感染对照组更好。结论小柴胡汤具有减轻血吸虫感染小鼠的肠道损伤作用,因此可尝试用于血吸虫感染致肠道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