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高,主要致死原因为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肺衰竭,故及时进行高危因素的判断及处理尤为重要。目前虽无规范治疗方案,但阶段性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电子心力监测法(ICON)与超声心动图(ECHO)两种无创心功能监测方法监测危重患儿心功能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53例患儿,同时使用ECHO和ICON进行心功能监测,并记录每博量(SV)和心排血量(CO),比较两种方法监测心功能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 53例患儿中男37例、女16例,年龄15.0(5.1~63.0)月。ICON与ECHO测量的SV、C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正相关关系(r=0.91、0.85,P均<0.001);ICON和ECHO两种方法监测的SV和CO的一致性好,其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89和0.87(P均<0.001)。采用Bland-Altman法进行一致性分析,ECHO与ICON监测的SV差值平均值为2.29 mL,一致性区间为-17.02~21.60 mL;CO差值的平均值为0.27 mL,一致性区间为-1.83~2.36 mL。使用呼吸机时两种方法测得的SV和CO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82(P均<0.001),ICC值分别为0.86...  相似文献   
4.
熊小雨  刘成军 《西部医学》2013,25(5):644-646
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以及细菌保护性生存能力的增强,细菌耐药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出现了多重耐药菌,甚至泛耐药菌群,临床治疗难度大,应引起儿科临床医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重症手足口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嗜神经性强,脑干为其主要受累部位,可能与此部位存在某种特异性受体有关。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高,主要致死原因为心肺脑功能衰竭,故及时判断高危因素并给予相应处理尤为重要。重症手足口病产生肺水肿的因素众多,主要由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目前尚无规范治疗方案,但阶段性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与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117例失代偿型脓毒性休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41例)和存活组(76例),根据第1个24 h最大VIS (24 h VIS max)的临界点分为低VIS组(78例)和高VIS组(39例)。计算所有患儿24 h VIS max和第1个24 h VIS平均值(24 h VIS mean),并对VIS与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关系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死亡组24 h VIS max、24 h VIS mean、PRISMⅢ评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前及24 h后的乳酸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 < 0.05)。24 h VIS max、24 h VIS mean、PRISMⅢ评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前和24 h后的乳酸以及24 h后的pH对于脓毒性休克预后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以24 h VIS max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P < 0.05)。高VIS组的死亡人数、PRISM Ⅲ评分、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的乳酸均明显高于低VIS组(P < 0.05)。结论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与脓毒性休克患儿的病死率有关,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越高,病情越危重,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危重新生儿转运病死率高,为降低病死率应提前判断转运指征,此外还需有产业化的转运人才培养、多种职业联合的转运团队、统一标准的转运设备等作保障.该文主要从新生儿转运的教育培训、团队、设备、指征、最新技能及空中转运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一分钟教学法(OMP)可在很短时间内甚至1 min内完成教学任务,其包括获取想法、想法依据、知识点导入、强化优点、纠正错误5个步骤.而床边教学法是在患者床旁指导学员学习的教学方式.OMP联合床边教学模式规避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不足,二者结合可优势互补,可明显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互动性,具有效率高、简单易实施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电子心力测量法(EC)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监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CHD手术并于术后转入ICU的患儿117例为研究对象.选取17例患儿分别采用EC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进行每搏射血量(SV)、每搏变异度(SVV)、下腔静脉扩张指数(dIVC)测定.选取100例患儿分为EC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根据常规监测指标及临床经验进行治疗,EC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EC监测患儿术后0、8、16、24 h的心脏指数(CI)、SVV、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24 h乳酸清除率,术后24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均值(VIS24mean)、最大值(VIS24max),术后24 h单位体重液体净入量、严重病情结局.结果 EC与TTE所测SV呈明显正相关(r=0.932,P<0.01),测得SV差值的均值与一致性区间为(-0.29±3.32)mL,平均百分误差28.78%,一致性较好;EC测得SVV与TTE测得dIVC呈正相关(r=0.517,P<0.05).EC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常规组,24 h单位体重液体净入量、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严重病情结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儿24 h乳酸清除率、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腹膜透析、心肺复苏及死亡比例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EC监测对CHD术后治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5岁以下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并对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9年至2010年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5岁以下确诊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患儿的临床特点、药敏结果及抗生素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好发于4 ~6月份;2岁以内30例(66.7%);菌血症32例(71.1%),化脓性脑膜脑炎9例(20.0%),脓胸23例(51.1%),伴有坏死性肺炎10例(22.2%).药敏结果显示:红霉素不敏感率为100%,克林霉素不敏感率95%,四环素不敏感率95.12%,复方新诺明不敏感率80.49%,氯霉素不敏感率18.18%,利福平、奎诺酮类、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几乎全敏感,青霉素及头孢菌素出现部分耐药且最低抑菌药物浓度较高.45例中,25例治愈出院(55.6%),15例好转(33.3%),4例死亡(8.9%),1例退院;死亡病例均在2岁以内,且耐药性严重.结论 2岁以内患儿更易发生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且病死率高;当前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菌株耐药性严重并与不良预后有关,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