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男,60岁,回族。因发热5个月,伴腹胀、乏力、消瘦,于1993年4月13日入院。病程中伴有咳嗽、咳痰、胸闷、心慌。入院前1个月发冷发热明显,体温波动在38~39℃,汗多,上腹隐痛及左肘关节痛。无慢性气管炎史。查体:体温39℃,营养一...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81岁,因右上腹痛、发热1周考虑为胆总管结石收住我科.患者既往有窦性心动过缓病史3年余,半个月前因头晕、胸闷行动态心电图(Holier监测),心率最快78次/min,最慢34次/min,平均48次/min,考虑为病窦综合征.查体:体温38.5℃,脉搏5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95/60 mmHg(1 mm Hg=0.133 kPa),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右上腹压痛阳性,其余未发现异常.肝功能:总胆红素62.96 μmol/L、直接胆红索42.98 μmol/L、间接胆红素19.98 μmol/L、谷氨酰基转移酶484 IU/L、碱性磷酸酶252 U/L,余值基本正常.胰功三项:淀粉酶112U/L、胰淀粉酶85.5 U/L、脂肪酶22.9 U/L.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原发肿瘤的第2位[1],全世界约有35%的胃癌病例发生于我国[2].由于环境及遗传背景不同[3],胃癌在各民族之间存在差异.青海地区为我国胃癌高发区,也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内镜中心近30年胃镜检出的少数民族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了解胃癌在我省少数民族居民中的发病情况.1.资料及方法:选择1979年至2008年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胃镜活检病理确诊的少数民族胃癌患者.病理诊断根据WHO分类将胃癌分为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性和印戒细胞癌,并根据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型、中分化型、低分化型及未分化型.对胃癌患者的基本资料、内镜下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总结分析近30年胃癌发生发展情况,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高原地区Hp相关性慢性胃炎病理变迁和溃疡转归的短期影响。方法:对Hp阳性的37例慢性胃炎和30例溃疡患者均给予以洛赛克为中心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一周疗法,停药一月后复查Hp并观察胃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与根除Hp治疗前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统计Hp根除组和未根除组溃疡的愈合率。结果:37例慢性胃炎中32例Hp被根除,30例溃疡中14例Hp被根除(2例未复查),平均Hp根除率70.77%;Hp根除前慢性胃炎组中有19例胃炎活动,治疗后16例Hp被根除,根除者胃炎活动完全消退,消退率100%,而3例Hp未根除者仅1例胃炎活动完全消退,消退率33.33%(P<0.05);28例溃疡在Hp根除治疗前均有胃炎活动的病理组织学改变,14例Hp根除者中,13例胃炎活动完全消退,消退率92.86%,14例Hp未根除者中,只有6例胃炎活动完全消退,消退率42.86%(P<0.05);所有的慢性胃炎和溃疡患者胃窦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两组Hp根除前后其上述病理组织学变化均无明显改善(P>0.05);Hp根除组溃疡全部愈合,愈合率达100%,未根除组只有8例愈合,愈合率为57.14%,两组比较Hp根除组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未根除组(P<0.05)。结论:根除Hp感染可使绝大部分胃炎的活动性消退,并可明显提高溃疡的愈合率,而Hp根除后短时间内无慢性胃炎(萎缩、肠化、异型增生)逆转的病理组织学表现,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青海高原地区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6、IL-8、TNF)水平变化,以探讨其在发病中的可能免疫致病机制。方法:应用放免法(RIA)测定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7例肠化生(IM)、15例异型增生(Dys)患者血清IL-1β、IL-2、IL-4、IL-6、IL-8、TNF的含量。比较Hp感染与非感染胃癌前病变患者之间;Hp感染CAG炎症活动与非活动患者之间;Hp感染CAG、IM、Dys患者之间血清6种细胞因子含量的差别。结果:Hp感染与非感染胃癌前病变患者之间6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Hp感染CAG炎症活动者血清IL-4含量显著低于非活动者(P<0.05);IM和Dys者均非常显著低于CAG(P<0.01),IL-2在Dys组显著高于CAG(P<0.05)。结论:本地区Hp相关性胃癌前病变中存在血清Th1/Th2失衡,表现为随着胃癌前病变的逐级加重,T淋巴细胞高表达IL-2伴随IL-4低表达现象。  相似文献   
6.
胶囊内镜临床应用37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对途经的食管、胃、大肠病变的诊断价值,观察患者使用胶囊内镜的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3年3月,对37例受检者进行了38次检查。其中健康志愿者10例,有消化道症状者27例。结果胶囊内镜检查发现的小肠病变有26例:毛细血管扩张症、静脉扩张、黏膜脂肪斑各4例,多发性溃疡(和)出血2例,蛔虫症3例,淋巴滤泡重度增生5例,异物3例,息肉l例。并且检出了食管炎7例、慢性胃炎2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4例,NSAID相关性胃炎及小肠病变l例,十二指肠炎症5例,及十二指肠球部、结肠溃疡等病变。胶囊内镜图像清晰。受检者顺应性良好,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具有较好的检出能力,对途经的上、下消化道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怀疑小肠疾病以及不宜行创伤性检查的消化道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CA50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A50升高的原因。选取肝硬化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检查生化肝功、CA50。结果表明22例(41.50%)血清CA50升高显著。血清CA50与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 il)、Ch ild-Pugh评分存在明显正相关性,与总胆红素(TB il)、血清白蛋白(ALB)、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无相关性。在已除外并发恶性肿瘤的情况下,肝硬化患者血清CA50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肝功损害及胆汁淤积,测定CA50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四磨汤联用金双歧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成药四磨汤联用生物制剂金双歧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联用四磨汤 (木香、枳壳、乌药、槟榔 )和金双歧口服。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 (主要药物为麻仁丸、润肠丸、番泻叶 4周。结果 :治疗组对改善便秘及腹胀不适食欲减退、腹痛等伴随症状具有明显疗效且随访半年至 1年后的症状复发率较低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提示 :四磨汤联用金双歧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疗效良好 ,无副作用 ,复发率低 ,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5岁。腹痛、黑粪、腹部包块、消瘦2个月,发热1周。10年前有上消化道出血史,病因不详,1年前B超发现右腹部2cm×2cm包块,未进一步诊治。体格检查:体温38.5℃,血压130/85mmHg(1mmHg=0.133kPa)。消瘦面容,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无肝掌及蜘蛛痣。睑结膜轻度苍白。心肺正常。腹膨隆,肝脾不大。右中下腹触及约10cm×10cm包块,质中,边界欠光滑,活动可,触痛明显。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 (Hp)的诊断方法目前有多种 ,其中血清学检测是非侵入性方法的一种 ,它主要的优点是简便、费用低 ,而主要的缺点是不能判断患者是否有现症感染。为了在边远、经济不发达地区充分发挥其诊断优点 ,我们探讨了它在青海西宁地区及周边海东 6县的诊断准确性。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我们选取了青海省人民医院 2 0 0 0年 1月 1日至 2 0 0 1年 10月 1日 ,于胃镜室行胃镜检查的 6 2 0例患者 ;其中汉族 4 5 7例 ,占总数的 73.7% ,回族 94例 ,占 15 .1% ,藏族 4 4例 ,占 7.0 % ,其他少数民族 2 5例 ,占 4 .2 % ;男性 386例 ,女性 2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