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SiO2含有较多的羟基官能团,可进一步功能化而与靶向性配体相偶联,从而拓展Fe3O4@SiO2纳米粒子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目的:探讨靶向性纳米粒子c(RGDyK)@SiO2@Fe3O4)的合成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方法:采用一壶化学共沉淀法合成油酸修饰的疏水性Fe3O4纳米粒子,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生物相容性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将复合粒子中SiO2表面的羟基氨基化、醛基化,加入1.0mgc(RGDyK)多肽,超声震荡下反应生成c(RGDyK)@SiO2@Fe3O4纳米粒子。将Fe3O4@SiO2或c(RGDyK)@SiO2@Fe3O4与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共培养24,48,72h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实验合成的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40nm,应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可将c(RGDyK)成功耦合于复合粒子的SiO2表面。Fe3O4@SiO2或c(RGDyK)@SiO2@Fe3O4与EA.hy926共培养24h,EA.hy926细胞活性明显增高(P〈0.05),以c(RGDyK)@SiO2@Fe3O4的作用更明显;共培养72h后,细胞活性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电镜观察发现,EA.hy926细胞对靶向性c(RGDyK)@SiO2@Fe3O4粒子的吞噬能力明显强于非靶向性Fe3O4@SiO2粒子。说明实验合成的c(RGDyK)@SiO2@Fe3O4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超顺磁性及较高的血管内皮细胞靶向性,是一种优良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2.
背景:Fe3O4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磁学特性,SiO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有望成为靶向治疗的载体。目的: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生物相容性的Fe3O4@SiO2纳米粒子。方法:首先,以FeCl3?6H2O、FeCl2?4H2O、油酸、氨水等为原料,采用一壶化学共沉淀法合成油酸修饰的疏水性Fe3O4纳米粒子。随后,将油酸包裹的Fe3O4纳米粒子分散于环己烷中,然后将Triton-X100、正己醇及水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上述溶液,形成稳定的反相微乳液;在反相微乳液中,以氨水为催化剂,使正硅酸四乙酯水解、缩合,从而获得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结果与结论:①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显示:采用一壶化学沉淀法合成的Fe3O4具有尖晶石结构,平均粒径约为3.5nm;微乳液法能将SiO2成功包覆于Fe3O4表面,形成平均粒径为40nm的均一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②磁性能分析显示:Fe3O4纳米粒子包裹后饱和磁化强度下降,但包裹前后矫顽力趋于零,均显示超顺磁性。③MTT结果显示纳米粒子与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共培养24h时Fe3O4@SiO2组吸光度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培养48,72h,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的Fe3O4@SiO2纳米粒子是一种优良的生物材料,其具有稳定、易分散及超顺磁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Fe3O4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磁学特性,SiO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有望成为靶向治疗的载体。 目的: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生物相容性的Fe3O4@SiO2纳米粒子。 方法:首先,以FeCl3•6H2O、FeCl2•4H2O、油酸、氨水等为原料,采用一壶化学共沉淀法合成油酸修饰的疏水性Fe3O4纳米粒子。随后,将油酸包裹的Fe3O4纳米粒子分散于环己烷中,然后将Triton-X100、正己醇及水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上述溶液,形成稳定的反相微乳液;在反相微乳液中,以氨水为催化剂,使正硅酸四乙酯水解、缩合,从而获得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 结果与结论:①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显示:采用一壶化学沉淀法合成的Fe3O4具有尖晶石结构,平均粒径约为3.5 nm;微乳液法能将SiO2成功包覆于Fe3O4表面,形成平均粒径为40 nm的均一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②磁性能分析显示:Fe3O4纳米粒子包裹后饱和磁化强度下降,但包裹前后矫顽力趋于零,均显示超顺磁性。③MTT结果显示纳米粒子与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共培养24 h时Fe3O4@SiO2组吸光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细胞培养48,72 h,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经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的Fe3O4@SiO2纳米粒子是一种优良的生物材料,其具有稳定、易分散及超顺磁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和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肾小球纤维化疾病中的表达部位及其作用,方法:运用Masson‘s三色染色法将52例肾脏疾病标本按纤维化程度的不同分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种生长因子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肾小球发生纤维化的过程中,TGF-β1和bFGF在系膜细胞、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内出现了增强表达且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两者的表达水平也是逐渐增高的,结论:TGF-β1和bFGF参与了肾小球纤维化的过程且其表达水平与肾小球纤维化严重程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7.
背景:Fe3O4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磁学特性,SiO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有望成为靶向治疗的载体。目的: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生物相容性的Fe3O4@SiO2纳米粒子。方法:首先,以FeCl3?6H2O、FeCl2?4H2O、油酸、氨水等为原料,采用一壶化学共沉淀法合成油酸修饰的疏水性Fe3O4纳米粒子。随后,将油酸包裹的Fe3O4纳米粒子分散于环己烷中,然后将Triton-X100、正己醇及水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上述溶液,形成稳定的反相微乳液;在反相微乳液中,以氨水为催化剂,使正硅酸四乙酯水解、缩合,从而获得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结果与结论:①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显示:采用一壶化学沉淀法合成的Fe3O4具有尖晶石结构,平均粒径约为3.5nm;微乳液法能将SiO2成功包覆于Fe3O4表面,形成平均粒径为40nm的均一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②磁性能分析显示:Fe3O4纳米粒子包裹后饱和磁化强度下降,但包裹前后矫顽力趋于零,均显示超顺磁性。③MTT结果显示纳米粒子与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共培养24h时Fe3O4@SiO2组吸光度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培养48,72h,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的Fe3O4@SiO2纳米粒子是一种优良的生物材料,其具有稳定、易分散及超顺磁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是肺泡上皮组织的干细胞,它的损伤和多种肺部疾病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维甲酸不仅能促进发育期大鼠肺泡的形成,还能促进肺损伤后的修复,但也有研究表明维甲酸在肺气肿模型的治疗中无明显作用。目的:探索维甲酸能否拮抗丙烯醛对原代培养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综合Dobbs等的细胞分离方法并加以改良,从普通雄性SD大鼠肺组织中成功分离出较高纯度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并行原代培养。应用MTT法检测丙烯醛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在丙烯醛及维甲酸作用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与结论:MTT检测结果显示丙烯醛作用下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生长明显受抑,而且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活性与药物浓度成剂量效应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丙烯醛作用下G1期细胞增加,维甲酸对丙烯醛的拮抗作用不明显。提示丙烯醛对原代培养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但维甲酸对丙烯醛的拮抗作用不明显,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背景:SiO2含有较多的羟基官能团,可进一步功能化而与靶向性配体相偶联,从而拓展Fe3O4@SiO2纳米粒子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目的:探讨靶向性纳米粒子c(RGDyK)@SiO2@Fe3O4)的合成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方法:采用一壶化学共沉淀法合成油酸修饰的疏水性Fe3O4纳米粒子,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生物相容性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将复合粒子中SiO2表面的羟基氨基化、醛基化,加入1.0mgc(RGDyK)多肽,超声震荡下反应生成c(RGDyK)@SiO2@Fe3O4纳米粒子。将Fe3O4@SiO2或c(RGDyK)@SiO2@Fe3O4与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共培养24,48,72h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实验合成的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40nm,应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可将c(RGDyK)成功耦合于复合粒子的SiO2表面。Fe3O4@SiO2或c(RGDyK)@SiO2@Fe3O4与EA.hy926共培养24h,EA.hy926细胞活性明显增高(P<0.05),以c(RGDyK)@SiO2@Fe3O4的作用更明显;共培养72h后,细胞活性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电镜观察发现,EA.hy926细胞对靶向性c(RGDyK)@SiO2@Fe3O4粒子的吞噬能力明显强于非靶向性Fe3O4@SiO2粒子。说明实验合成的c(RGDyK)@SiO2@Fe3O4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超顺磁性及较高的血管内皮细胞靶向性,是一种优良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0.
背景:SiO2含有较多的羟基官能团,可进一步功能化而与靶向性配体相偶联,从而拓展Fe3O4@SiO2纳米粒子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目的:探讨靶向性纳米粒子c(RGDyK)@SiO2@Fe3O4)的合成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 方法:采用一壶化学共沉淀法合成油酸修饰的疏水性Fe3O4纳米粒子,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生物相容性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将复合粒子中SiO2表面的羟基氨基化、醛基化,加入1.0 mg c(RGDyK)多肽,超声震荡下反应生成c(RGDyK)@SiO2@Fe3O4纳米粒子。将Fe3O4@SiO2或c(RGDyK)@SiO2@Fe3O4与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共培养24,48,72 h进行检测。 结果与结论:实验合成的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40 nm,应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可将c(RGDyK)成功耦合于复合粒子的SiO2表面。Fe3O4@SiO2或c(RGDyK)@SiO2@Fe3O4与EA.hy926共培养24 h,EA.hy926细胞活性明显增高(P < 0.05),以c(RGDyK)@SiO2@Fe3O4的作用更明显;共培养72 h后,细胞活性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电镜观察发现,EA.hy926细胞对靶向性c(RGDyK)@SiO2@Fe3O4粒子的吞噬能力明显强于非靶向性Fe3O4@SiO2粒子。说明实验合成的c(RGDyK)@SiO2@Fe3O4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超顺磁性及较高的血管内皮细胞靶向性,是一种优良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