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Wistar大鼠长期高盐摄入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特点及机制。方法:购Wistar大鼠27只(3周龄),随机分成高盐饲养组14只和正常饲养组13只,饲以含盐量不同饲料。两组持续喂养18周(即21周龄)后,均进行血压、血浆醛固酮浓度、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脏形态学检查以及心功能测定。结果:在实验前(3周龄),两组实验动物鼠尾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满8周(11周龄)起,高盐饲养组大鼠收缩压明显比正常饲养组高(P<0.05),并持续至实验满16周(19周龄),且随饲养时间延长,收缩压差值进一步加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满18周时(21周龄),高盐饲养组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平均心室舒张末期压、平均心率均比正常饲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高盐饲养组的血浆醛固酮浓度、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平均收缩间期均比正常饲养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的体重、平均舒张间期、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及下降最大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Masson染色后的形态学检查提示高盐饲养组大鼠心肌间隙较正常饲养组减少,心肌间质内可见散在蓝色条索状胶原纤维。应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重量指数与心率呈正相关(r=0.729,P<0.05);血管紧张素浓度与平均舒张间期呈负相关(r=-0.736,P<0.05)。结论:本实验提示,在长期高盐饮食下,机体血压持续升高,心率增快,血管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受到抑制,但心室仍然出现心肌重构,心功能表现为心率增快,心脏收缩间期缩短,心室舒张末期压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肌肥厚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未经治疗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以口服替米沙坦80 mg/d,1次/d为基础的降压治疗.降压达标后超声心动图确诊合并心肌肥厚的患者共237例.因伴发其它疾病而排除195例(占82.28%),其中因冠心病排除136例,占排除病例的69.74%,余下41例为单纯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患者(占17.30%),该41例是最终研究对象.治疗1年后,用超声心动图复查该41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1.单纯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患者的血压水平高,收缩压(189.214±19.91)mmHg,舒张压(101.40±16.92)mmHg;2.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能有效降低血压,替米沙坦单药降压达标率17.07%;3.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空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左心室重量(LVM)、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下降(P<0.01),射血分数(EF)提高(P<0.05),心肌肥厚和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4.而左房内径(LA)无显著变化;5.治疗前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已下降(E/A比值0.97±0.38),1年后左心室舒张功能进一步下降(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趋势不变.结论 临床上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多伴发其它疾病,以冠心病为多;原发性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是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引起;替米沙坦阻断ATl受体,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在降压同时逆转心肌肥大,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但不能逆转心肌纤维化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背景:众多基础与临床试验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的低存活率严重制约着其发挥长期的治疗效果。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凋亡相关因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蛋白可能是其中一个关键因子。目的:将AIF敲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至小鼠梗死心肌中,验证低AIF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的存活情况以及对进一步改善心功能的重要性。方法:首先,通过LV-AIF-shRNA慢病毒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下调AIF蛋白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RT-qPCR检测慢病毒的感染效率,CCK-8检测AIF敲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缺氧条件下的细胞活力;然后,构建急性心肌梗死小鼠模型,分别将正常及AIF敲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至心肌梗死区域,免疫荧光检测AIF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脑钠尿肽水平,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情况,RT-qPCR检测AIF敲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SRY基因表达反映细胞存活情况。结果与结论:(1)LV-AIF-shRNA慢病毒感染成功构建AI...  相似文献   
4.
胺碘酮因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是目前认为的安全范围较大的良好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往关注的重点大多在于负荷量的多少对药效的影响,以致于对口服给药早期的观察不够谨慎.本文报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男性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患者口服胺碘酮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提醒临床应重视用药的个体化差异.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若干因素。方法回顾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为AD病人37例(男31例,女6例),统计分析其的易患因素,A型、B型AD的特点及不同处理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AD病人男性占83.7%,高血压占78.4%,大量吸烟占62.2%。AD病人总死亡率为16.2%,A型死亡率为25.0%,B型死亡率5.9%。除A型AD介入治疗死亡率明显增高外;其余内科保守治疗,外科主动脉置换术,B型AD介入治疗三种处理方式比较显示对死亡率影响未见明显区别。结论高血压病、大量吸烟、男性是AD的主要易患因素;AD病死率高,尤以A型为甚;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介入治疗)不宜用于A型AD,是B型AD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有效的内科治疗仍是AD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静脉滴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50万U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7天。观察1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不良反应少。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副作用少,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