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0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5只体重为220~250g的Wistar大鼠(雌雄不限),于T10部位置入后路渐进式压迫装置,制作成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A组,3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30只)和假手术组(C组,5只)。应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技术,分别于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1、3、7、14、28d做行为学评价,并取材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A、B组均发现细胞凋亡,A组与B组细胞凋亡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行为学评价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与运动功能改变具有相关性。结论 阿司匹林对慢性脊髓压迫损伤后所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应用带线锚钉重建跟腱止点的临床效果,并探讨跟腱近止点断裂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缝合技术治疗18例跟腱近止点病变,随访采用Amer—Lindholm标准评价临床效果,记录并发症、患者恢复工作的时间、跖屈肌力、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评分。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3(8~17)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锚钉松动、移位及跟腱再次断裂。末次随访时按Amer—Lindhohn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13例,良4例,差1例;视觉疼痛评分平均2.54(0~4)分;踝关节活动度跖屈曲平均20°(10—35°),背屈平均5°(-5~15°):跖屈肌力较对侧减少平均15%(8%~20%)。结论采用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缝合技术蘑建跟腱止点治疗跟腱止点病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金属垫片结合髓内延长杆重建非包容性骨缺损和关节稳定性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12—2015-06对17例(17膝)AORIⅡ型非包容性骨缺损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翻修术,采用金属垫片重建骨缺损,恢复关节线水平,联合使用髓内延长杆加强翻修假体的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30.5(6~45)个月随访,无髌骨脱位、伸膝迟滞及膝关节前方疼痛等。术前膝关节KSS临床评分(24.5±7.9)分,功能评分(33.8±8.9)分,术后膝关节KSS临床评分(82.2±6.8)分,功能评分(85.5±8.1)分,术后KS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28,P0.001;t=31.116,P0.001);膝关节活动度术前(63.9±9.9)°,术后(100.0±9.5)°,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2,P0.001);术后复查X线示假体位置及力线良好,假体周围未发现透亮带。结论全膝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金属垫块结合髓内延长柄能重建非包容性骨缺损及增加膝关节稳定性,恢复关节线水平,重建软组织平衡,简化手术操作,膝关节稳定性好,翻修成功率高,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并分析中期疗效。方法:对37例(53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了平均6.6年(2~9.5年)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Delee and Charnley分区法分别进行股骨柄和臼杯X线片分析。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6.8分(4~48分)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80.6分(62~95分):优良率为86.5%,其中,优17髋,良28髋,可7髋,差1髋。髋关节的总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32.4°(0~106°)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186.3°(68~208°)。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脱位或折断;异位骨化发生率13.5%(5髋)。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已迫在眉睫.合作医疗不再是要不要办的问题,而是必须办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氨甲环酸不同的静脉给药时间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和输血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168例患者,男45例,女123例;年龄60~77岁,平均70.5岁;诊断为骨关节炎。按照静脉给药时间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42例。A、B、C组按20mg/kg计算的量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中,分别于止血带充气前、松止血带前和松止血后20min静脉注射,D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对比四组总失血量(术中和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减少量、相关凝血功能及术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差异,于术后7d进行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结果 总失血量、血红蛋白减少量、输血量、输血率A组均明显少于B、C、D组(P0.05),B、C组少于D组(P0.05),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初次单侧TKA围手术期的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和输血率;止血带充气前使用氨甲环酸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病药物治疗引起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对2002至2008年中国期刊数据库及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杂志进行检索后作为信息源,并通过医院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验证,记录患者服药后出现的情况,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有效调查114例老年患者,其中16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4%.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往往身患几种疾病,加之长期联合用药,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应提醒老年患者科学合理使用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第一跖列多平面截骨结合Weil截骨术治疗重度黟h翻畸形的短期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2011年3月,采用第一跖列多平面截骨结合Weil截骨术治疗重脚矽h翻伴跖骨头下痛性胼胝体患者18例(26足)。术前、术后、随访时均拍摄足部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测量躅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近侧关节固定角(PASA)。  相似文献   
9.
简讯     
为改变医疗机构过多过滥,布局不合理,无证或超范围经营现象,宜春地区各级卫生、公安联合成立了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制定了整顿方案,对步骤、方法均进行了统一安排。一是调查登记。年初,行署卫生局统一下发了医疗机构现状调查表,对现有机构的名称、技术力量、诊疗范围逐一调查登记。二是考试考核。地区组织有关专家编印了考试复习资料,对3000余名医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现状及切口愈合情况,为我院抗菌药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抽取本院2011年5~6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的所有病案,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手术信息、切口愈合信息和抗菌药信息,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 048例Ⅰ类切口手术病案,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有689例(65.7%),其中选药合理的有562例(81.6%);切口愈合等级为甲级1 037例(99.0%),乙级11例(1.0%);首次用药时机在术前30 min~2 h 319例(30.4%);预防性使用疗程≤48 h 857例(81.8%)。结论:本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合理性有明显进步,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使用现象,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合理应用抗菌药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