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之一。进口封堵器价格昂贵,尤其对欠发达地区,极大限制了这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国产封堵器价格低廉,我院于2006年5月起开始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继发中央型房间隔缺损(ASD)和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先天性心脏病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选择素(P-select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冠心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10例冠心病患者和22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P-selectin基因-1969 G/A和-1817 T/C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P-selectin基因-1969 G/A多态性在冠心病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selectin基因-1817 T/C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1817 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547倍(OR=1.547,95%CI:1.170-2.045,P=0.002);联合基因型分析发现,P-selectin的-1969 A/-1817 C基因单倍型携带者频率在冠心病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1969 A/-1817 C基因单倍型携带者显著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风险(OR=2.134,95%CI:1.273~3.576,P=0.003).结论:P-selectin基因-1817 T/C多态性和-1969 A/-1817 C单倍型与冠心病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1817 C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简介患者黄某某,女,70岁。主因"反复胸闷、心悸10年,再发加重2h"于2010年12月6日凌晨2:15由急诊科收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病人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悸,伴有气短,活动后多发,严重时出现端坐呼吸困难及双下肢水肿,反复在我院住院治疗,于2006年行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窦性心律,心功能Ⅳ级",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如利尿剂、ACEI类、强心药等治疗十年,疗效欠佳。于2010年12月6日凌晨00:10突发端坐呼吸,并咳粉红色泡沫  相似文献   
4.
潘国洲 《内科》2010,5(4):400-40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数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阿托伐他汀为人工合成降脂药,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近年来发现,阿托伐他汀通过影响机体的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形成等病理过程,减少A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本文就阿托伐他汀抗AS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神经内分泌药物治疗瓣膜性心脏病(VHD)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6例VHD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8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病情缓解出院.出院后,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神经内分泌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袢利尿剂或噻嗪类利尿剂治疗,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6 min步行距离,出院后12个月时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衰再次住院率、因瓣膜病死亡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12个月心功能分级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衰再次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抗神经内分泌药物治疗VHD合并心力衰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灌注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早期组(52例)术前6h使用替罗非班,晚期组(52例)于冠脉造影术后使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PCI术前、术后的TMPG分级,PCI术前测定CK-MB、cTNI,术后于12h、24h复查,观察PCI术后住院期间及1个月后心脏事件(复发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死亡)和并发症(出血、血小板减少症)。结果与晚期组相比,早期组术前、术后心肌灌注获得TMPG2-3级比率分别为61%和76%,明显高于晚期组(分别40%和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PCI术后12h、24hCK-MB、cTNI升高水平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期间1个月后的心脏事件、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的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PCI术后心肌灌注血流,减少PCI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释放,并没有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潘国洲 《广西医学》2010,32(9):1053-1054
目的评价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 280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术,符合冠脉支架植入标准294例,行右侧股动脉入路冠脉支架植入术284例,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 280例患者均经右股动脉入路,穿刺成功率为100%。284例患者成功植入冠脉支架,每例患者置入支架1~5枚,术后无残余狭窄;10例患者因冠脉严重病变而放弃治疗。支架直径(3.1±0.6)mm,长度(19.2±9.0)mm。住院期间患者均无死亡、无需急性心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结论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8.
潘国洲 《广西医学》2011,33(7):851-853
目的 了解老年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EISH)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103例EIS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9 516例,其中EISH患者103例,占1.1%;发病年龄以70~79岁为主,占50.5%;1级高血压占14.6%,2级占64.1%,3级占20.3%;中危级占31.1%,高危级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百色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98例CHD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7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7例.另选取5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Hcy和hs-CRP的水平.结果 SAP组、UAP组、AMI组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UAP组(P<0.05);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三支病变组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P<0.05).结论 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可较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支数,对早期诊断和临床分型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22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25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心肌桥56例(2.48%),53例位于左前降支(LAD),1例位于左回旋支(LCX),l例位右冠,l例位于中间支;26例有典型心绞痛症状,24例为不典型心绞痛,1例为心肌梗死,3例表现为心悸,其余2例患者无症状。所有患者均应用B-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其中孤立性心肌桥患者中有25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合并冠脉严重狭窄病变l5例患者行PCI术后给予B-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单纯心肌桥预后较好,少数可导致严重后果;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荆可缓解心肌桥引起心绞痛症状,极少数病例需行PCI及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