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毛细胞白血病(HCL)是一种以脾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组织增生等为临床表现的罕见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克拉屈滨作为其一线药物,对HCL的完全缓解率很高。本文报道了2017-09-04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经典型HCL患者在克拉屈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粒细胞缺乏伴高热,合并全身皮疹及间质性肺炎,经大剂量激素等治疗后好转的诊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回顾了HCL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简述了克拉屈滨治疗HCL致间质性肺炎这一少见并发症的诊疗思路,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毒副作用的认识,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组三种异质性疾病,包括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神经纤维瘤病2型(NF2)和神经鞘瘤病。NF1是这三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多样,其主要特征是良性皮肤病变,包括神经纤维瘤和咖啡斑等。慢性髓性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血液肿瘤。检索PUBMED只发现3例关于慢性髓性白血病与神经纤维瘤病1型共存的报道。而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我们注意到在合并患有神经纤维瘤病1型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在发病机制及治疗上均有部分重叠。现我们报道1例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1型患者并发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吸收棒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肘关节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作者共收治125例肘关节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肱骨外髁骨折96例,肱骨内髁骨折6例,尺骨鹰嘴骨折20例,桡骨小头合并尺骨鹰嘴骨折3例;均采用可吸收棒联合0S线张力带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进行临床与影像学评估。结果 125例患者中,12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5±8.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8.5±2.5)周,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6%。未发生伤口感染、尺神经损伤、可吸收棒退出、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可吸收棒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关节关节内骨折稳定好,利于骨折愈合,可避免再次手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患者外周血B1细胞及血小板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37例RITP患者,给予抗Hp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B1细胞及血小板水平变化,另选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抗Hp治疗前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 (CD_(19)~+细胞)占总淋巴细胞比例为(21.4±3.7)%,B1细胞占总B淋巴细胞比例为(8.8±2.2)%,CD_(19)~+细胞、B1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5.41和6.24,P<0.01);抗Hp治疗后CD_(19)~+细胞、B1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2.74和3.19,P<0.05);抗Hp治疗后外周血CD_(19)~+细胞、B1细胞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2.35和2.61,P<0.01).抗Hp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5).结论 抗Hp治疗对RITP患者有一定疗效,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B1细胞水平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措施减少血液病房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生。方法 选择2008年7月-2013年6月血液科6 118例住院患者,对其医院感染及发生带状疱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并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带状疱疹的高危因素,探讨控制措施,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 118例血液病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1 109例,感染率18.1%,其中发生带状疱疹57例,发生率0.9%,发生率逐年升高;年龄≥60岁、化疗、合并糖尿病、疾病未缓解、粒细胞缺乏是血液病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和化疗是血液病患者发生带状疱疹最主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针对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减少血液病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洪攀  陆明钢 《中国药房》2011,(30):2831-2833
目的:明确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分析近5年来115例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和药敏学特点。结果:培养出病原菌242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158株,排在前4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3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30%;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复方磺胺甲唑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革兰阳性(G+)菌56株,耐药性严重,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均为100%。近5年来无论是G-菌还是G+菌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G-菌,呈现出多重耐药性,且耐药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地西他滨联合CH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选择。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9年4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老年AML患者。 观察组28例,采用地西他滨联合CHG方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高三尖杉酯+阿糖胞苷),对照组25例,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方案。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血制品输注情况及生存分析。结果 第二疗程后观察组完全缓解率64.3%,有效率75.0%,对照组完全缓解率56.0%,有效率6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一疗程化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粒细胞缺乏时间短(P?<0.05),PLT<20×109/L的时间短(P?<0.05),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少(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观察组3~4级 感染少(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低(P?<0.05)。两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CHG方案治疗老年AML疗效确切,骨髓抑制程度轻,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优于传统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信群对血液科患者进行高效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血液病患者,按病种入微信群,由血液科医师专人负责相应微信群进行管理。结果分病种共建立10个微信群,加强医患联系后,满意度由92.2%上升至99.2%,平均住院时间由(10.1±2.5)d下降至(8.9±1.8)d,医疗投诉、纠纷逐年减少。化疗后患者进行微信群管理,及时复诊率由70.8%上升至95.8%(P=0.000),粒缺发生率由47.1%下降至30.9%(P=0.109),低细胞期感染率由37.5%下降至15.5%(P=0.006),出血发生率由20.8%下降至4.2%(P=0.004)。结论微信群增加了患者的信任度、满意度,提高了依从性,可作为一个可靠的医患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真菌分离和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法,对住院血液病患者医院内获得真菌的感染标本进行了真菌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结果从3 929份病人标本中检出病原菌共894株,其中真菌260株,占29.1%。真菌分离率由2009年22.1%上升到2011年34.3%,其中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居前2位。所分离出的真菌对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均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药性无明显改变,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耐药率有所增加。结论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总体呈上升趋势,其耐药率逐年提高,应加强抗真菌药物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