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200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可降解性尿道内支架修复战伤性尿道狭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建立战伤性尿道狭窄动物模型,探讨生物可降解性尿道内支架对其进行重建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将新西兰雄兔28只分为两组,实验组(n=20):以定位爆炸法建立尿道狭窄模型。一月后行逆行尿道造影、尿道镜检查,并切除狭窄段尿道,行病理组织学观察证实。后置入人工合成生物可降解尿道内支架,置入术后2、4、8、12周分别行逆行尿道造影、尿道镜检查以及尿流动力学检测。并在以上各时间点处死5只动物,取狭窄处尿道组织,观察组织学修复重建情况。对照组(n=8):于实验组爆炸处理后4周和支架置入12周,分别取对照组4只动物与实验组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所有动物爆炸后4周在尿道球部狭窄形成稳定狭窄模型(狭窄段长5~10 mm,尿道腔缩窄50%以上)。尿道内支架置入后2周,组织学观察见黏膜上皮新生迹象,并有炎性细胞浸润;4周时上皮新生明显,炎性细胞消失;8周时出现尿道平滑肌细胞再生,12周时见损伤后尿道组织结构完全修复,与正常尿道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间点尿道镜检查证实尿道腔隙、黏膜形态结构无异于正常对照组。尿流动力学检测显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成功建立的战伤性尿道狭窄动物模型,证实生物可降解性尿道内支架能作为修复战伤性尿道狭窄的理想材料,具有损伤小,易操作,功能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自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5月 ,我们采用十一酸睾酮加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中老年勃起功能障碍 (ED)患者 12 0例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12 0例。均为已婚。年龄 4 5~ 80岁。ED病史均 >6个月。无严重心血管疾病、未控制好的糖尿病、高血压病、前列腺癌、有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等疾病。12 0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6 0例。A组应用十一酸睾酮加西地那非 ,B组单用西地那非。服药方法 :A组十一酸睾酮每天早晨 80mg ,晚上 4 0mg ,服药 4周 ,在 4周内至少服用西地那非 4次 ,每次 5 0~ 10 0mg ,受试者于性活动前 1h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型补体抑制剂APT070对同基因大鼠移植肾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应用同基因大鼠肾脏移植模型,供肾移植前分别经观察药物APT070、对照药物APT898及肾脏灌注液灌注,测定术后4-20周移植肾功能及24h尿蛋白含量。结果:肾移植术后4-20周,APT070灌注组移植肾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24h尿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APT070作为一种可与肾脏组织结合的新型补体抑制剂,可改善同基因大鼠移植肾的长期功能。  相似文献   
4.
洪宝发 《首都医药》2003,10(18):18-20
在输尿管镜下取出医源性异物 患者,女,53岁。1992年因右侧泌尿系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切开取石术,术中为预防碎石出现输尿管堵塞、漏尿、感染而放置双猪尾巴导管。因支架管老化,断裂成3节,形成右侧肾下盏、肾盂、输尿管内异物。这时,病人非常着急,心情也很沉重,其实医生比病人更着急,因为放置支架目的是为了保持泌尿道畅通,而断管在泌尿道内时间长可形成结石、感染、血尿、积水等,这种并发症处理不好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A,TSA)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机理。方法:四甲基偶唑氮蓝(MTT)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Hoche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印迹分析雄激素受体(AR)蛋白的表达;反转录PCR检测AR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TSA在较低浓度即能有效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EC50为125.9nmol·L-1,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药物处理后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p21表达增高,AR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被清除。TSA对AR的清除是发生在蛋白水平的降解,而不影响其转录。结论:TSA能够清除对细胞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的AR细胞信号通路,从而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骶管阻滞麻醉在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症的简单可行麻醉方法。方法:56例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应用2%利多卡因单次骶管阻滞麻醉,施行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切除术(PVP),采用疼痛分级问卷调查表及根据术中情况判断麻醉效果。结果:除1例患者术中改为硬膜外麻醉外,55例患者在骶管麻醉下成功施行手术,麻醉止痛作用起效时间:5 m in 22例;10 m in 29例;15 m in 4例。麻醉持续时间:60 m in 38例;60~180 m in 17例。疼痛抑制效果满意,麻醉满意评分为:0度48例;I度5例;II度2例。其中4例出现轻微的头晕、心慌、耳鸣等症状,其余未见明显麻醉并发症。结论:单次骶管阻滞麻醉是施行PVP的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麻醉方法,费用低,使PVP可在门诊完成。  相似文献   
7.
无水乙醇肠黏膜处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水乙醇处理大鼠肠黏膜的远期结果。方法:以无水乙醇浸泡0.5 m in、1 m in或无水乙醇涂抹0.5 m in、1 m in,四种方案处理大鼠小肠黏膜。在大鼠膀胱扩大术模型中观察处理后肠段组织学的变化;在大鼠代膀胱模型中观察处理后肠段黏膜功能的变化。结果:以无水乙醇浸泡0.5 m in、1 m in或无水乙醇涂抹1 m in处理后5月,肠段发生了明显纤维化和不同程度皱缩;无水乙醇涂抹0.5 m in处理后的肠段没有皱缩,肌层纤维化不明显。无水乙醇涂抹0.5 m in处理后1月,代膀胱内黏液残留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理后2月~5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后1月和5月,代膀胱黏膜对水、电解质的分泌或吸收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水乙醇组织穿透力强,容易在肠黏膜处理的同时损伤大鼠肠段肌层,大于0.5 m in的处理将造成处理后肠段纤维化。无水乙醇涂抹0.5 m in不损伤肠壁肌层的适度处理,只能在术后早期减少黏液的分泌量,不能改变肠黏膜远期的分泌和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148医院(山东周村255300)王洪同刘恩靖景建民魏光先张芸生解放军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853)洪宝发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我院1990—10~1995—10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前列腺癌27例,现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RF)并发肾积水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2例IRF并发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以腰、腹痛为首发症状.B超均发现肾积水及输尿管病变,3例发现腹膜后肿块.腹部CT均发现腹膜后肿块,对肿块的大小和部位均能明确.术前诊断准确率为83.3%.10例行输尿管松解 大网膜包裹或腹腔移位术,1例逆行置人输尿管支架管,1例肾穿刺造瘘.后2例情况好转后,仍行手术治疗.结果:10例随访无复发,1例因同侧肾积水复发行二次治疗,1例因对侧肾积水而行二次手术.结论:腰、腹痛患者应考虑到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可能;B超对肾积水敏感,腹膜后肿块依赖腹部CT检查,两者联合应用有利于诊断.输尿管松解 大网膜包裹或腹腔移位术是主要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单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随访应同时注意对侧发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背景:尿道损伤后的瘢痕挛缩或缺损可导致狭窄,寻找理想的修复替代材料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索尿道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和方法,为进一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尿道黏膜组织奠定基础.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5-04/2007-02在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完成.材料: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雄兔6只,体质量3.0~3.5kg;实验用Dispase Ⅱ为美国Gibco公司产品.方法:取雄性新西兰兔尿道黏膜组织,分离上皮采用Dispase Ⅱ工作液,上皮细胞间的分离采用混合消化酶(1.25g/L胰蛋白酶与0.2g/L乙二胺四乙酸等体积混合)消化,以差速贴壁法排除成纤维细胞.使用DMEM与F123:1混合培养液加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对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单纯培养和传代培养;取第2~6代细胞进行上皮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正常尿道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为阳性对照组,以成纤维细胞铺片为阴性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①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生长、增殖情况.②采用活细胞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存活状态.③以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④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细胞鉴定.结果:①原代培养3-5d细胞逐渐生长融合成片,如铺路石状,细胞大小均一.生长期内均为单一的上皮细胞,无成纤维细胞混杂生长,细胞可传9-10代.②第4~6代细胞在免疫荧光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中显示良好形态.③免疫组织化学证实角蛋白染色阳性.结论: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成功培养尿道上皮种子细胞.结果表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较快.经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及形态学鉴定为纯化的尿道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