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手术对老年男性患者性功能及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1999~2005年因直肠癌手术的170例老年男性患者分为PANP组(含规范的TME手术方法)和非PANP(TME规范情况不详),对两组术后性功能、排尿功能和局部复发率进行回顾性总结、比较。结果:PANP组性功能与排尿功能明显优于非PANP组,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而PANP组局部复发率低于非PANP组(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应重视性功能和排尿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抗坏血酸(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核因子-!B(NF-!B)的影响,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AP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4只。A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 ml/kg。B组: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C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0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另取8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于8 h和24 h处死8只大鼠,采血测淀粉酶、脂肪酶、维生素C(P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NF-αI、L-6。大鼠处死时分别取胰头组织3份,一份组织HE染色,行光镜检查,按Kusske的方法,对水肿、炎症、出血和坏死分别评分;一份制成超薄切片,行电镜检查;另一份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B的表达。每组另外8只大鼠观察3 d内存活情况,计算3 d成活率。结果:各组大鼠3 d内的生存率为正常对照组100%(8/8),A组0%(0/8),B组12.5%(1/8),C组50%(4/8),C组的3 d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低于A、B组(P<0.05)。透射电镜检查示C组中分泌颗粒较少,其包膜完整、内质网轻度肿胀、线粒体清晰,未见大片坏死。SAP大鼠体内淀粉酶、脂肪酶、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明显增高,血清SOD和P-VC降低,胰腺组织中NF-!B活化阳性胰腺细胞数明显增多。C组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低于A、B组(P<0.05),SOD和P-VC水平高于A、B组(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A、B组(P<0.05),胰腺组织NF-!B活化水平低于A、B组(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Vit C有助于及时提高SAP大鼠的P-VC、E-SOD水平,降低体内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6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剂量Vit C抑制SAP大鼠体内NF-!B活化、在整体水平上抑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有助于机体免受自由基和过量细胞因子的损伤及减轻胰腺组织的病理性改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5-氟尿嘧啶缓释剂瘤内注射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5FU缓释剂瘤内注射对裸鼠胰腺癌肿瘤细胞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胰腺癌细胞株PC3,以2×106个细胞分别接种于70只裸鼠。4周后挑选肿瘤大小一致的裸鼠60只,随机分成5组,即静脉NS对照组、5FU静注组(10mg/kg)、基质植入组、5FU缓释剂(4mg/kg)植入组及5FU缓释剂(1mg/kg)植入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内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生长速度;观察组织学变化和细胞分裂指数;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指数(AI)。结果:5FU缓释剂瘤内注射组裸鼠移植瘤生长速度减慢(P<0.05),最终瘤重小于其他各组(P<0.05);细胞分裂指数亦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5FU缓释剂瘤内注射组肿瘤组织中炎症反应和血管内膜增厚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5FU缓释剂瘤内注射组荷瘤裸鼠的bcl2基因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而Bax基因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其肿瘤细胞的AI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5FU缓释剂瘤内注射可明显抑制裸鼠胰腺癌瘤体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与药物在肿瘤组织中引起的炎症反应和血管内膜增厚等因素有关,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Ѫ�ܼ������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SP法 ) ,对 1990~ 1994年在我科行根治性手术的DukesB期结肠癌病人 84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1 资料与方法全组男 46例 ,女 38例。中位年龄 6 8岁 (39~ 89岁 )。病理类型 :高分化 30例 ,低分化 2 8例 ,未分化 2 6例。在随访期中位期 30个月 (18~ 36个月 )时有 18例发生复发与转移 ,其中肝转移 8例 ,肺转移 6例 ,骨转移 1例 ,腹腔广泛转移 5例。未复发或转移的病例已随访超过 6 0个月。 84例肿瘤石蜡包埋标本均保存完好。主要试剂 :免疫人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F8-RA)抗体(多抗zymed)、免疫人VE…  相似文献   
5.
术后腹腔化疗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腹腔化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调查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52例60岁以上进行术后腹腔化疗的患者的生存质量GLQI指数,并与同期、同年龄段44例静脉化疗患者和40名健康老年对照组进行比较。所有病人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期间调查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的生存质量GLQI指数明显低于正常老年人群(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前的生存质量GLQI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化疗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期间的生存质量GLQI指数高于静脉化疗组患者,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化疗组患者手术后3月、4月、5月和6月的生存质量GLQI指数与正常老年人群无显著差异(P>0.05);而静脉化疗组患者手术后3月、4月、5月和6月的生存质量GLQI指数仍低于正常老年人群(P<0.05)。结论针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生理特点,手术后采用腹腔化疗,不仅有利于提高手术后的生存期;而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首选的理想化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高渗盐水已被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颅内高压及脑水肿的手段。数项动物实验揭示,高渗盐水对脑血流、颅内压(ICP)和脑组织水含量有良好效果。本研究采用前瞻性数据库中接受侵袭性ICP监护的病人,均经中心静脉导管滴注3%高渗盐水/醋酸盐溶液,速率范围为75~150ml/h,旨在增加血钠浓度,使之保持在145~155mmol/L,每小时检测血钠、钾一次,每天至少一次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腹腔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992年 1月至 1997年 10月 178例 60岁以上行根治性手术后的老年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行腹腔化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之与同期行常规静脉化疗的 12 4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78例腹腔化疗病人中 165例完成 6个疗程的全部化疗 ,完成率为 92 .7%。 12 4例静脉化疗病人中只有 85例完成全部的 6个疗程的化疗 ,完成率为 68.5%。 2年生存率(60 6% )、3年生存率 (55 8% )、5年生存率 (51 5% )高于静脉化疗组 (45 9%、41 1%、3 7 6% ) (P <0 0 5)。结论 老年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行腹腔化疗 ,药物的毒副反应小 ,病人耐受性好 ,化疗后腹腔转移率 ,肝转移率和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明显低于静脉化疗组 ,术后 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老年大肠癌的p53、Ki-67表达与Dukes分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老年大肠癌p53、Ki-67的表达与Dukes分期的关系,探讨老年大肠癌的预后。方法将163例大肠癌病例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进行p53、Ki-67的标记,同时按Dukes标准分期。结果老年组和对照组p53、Ki-67的表达率有随Dukes分期提升而提高的倾向。Dukes分期的各个阶段二组间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53、Ki-67的表达与Dukes分期有正相关性,但老年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推测老年大肠癌的预后不比非老年者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脾内直接注射白细胞介素IL 2、12基因对血IL 2和IL 12 ,以及T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IL 2和或IL 1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含IL 2和或IL 12基因的包装细胞于不同时间进行脾内注射转染脾细胞。比较大鼠血IL 2和IL 12浓度、T细胞活性和毒性反应。结果 IL单基因治疗后血清IL 2或IL 12明显增高。IL 2 /IL 12联合基因组中血清IL 2和IL 12增加较单基因组显著。病理示肝癌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IL治疗组治疗后 7d ,T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联合基因组治疗后 7d ,T细胞功能较IL单基因组增强(P <0 .0 5 )。结论 脾内直接注射IL 2和或IL 12基因可增强T细胞活性 ,IL联合基因治疗优于IL单基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