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120例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单纯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联合麻醉组),每组各40例。分别测定各组患者麻醉前15min、手术开始后30vain和术后24h血去甲肾上腺素(ME)浓度、HR、平均动脉压(MAP),并进行比较。结果硬膜外麻醉组、单纯全身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minNE浓度[(4.89±1.85)mmol/L、(5.35±2.08)mmol/L]较麻醉前15min[(3.92±1.77)mmol/L、(3.90±1.75)mmol]L]明显升高(P〈0.05);联合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minNE浓度与麻醉前1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minNE浓度与硬膜外麻醉组、单纯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开始后30min、术后24hMAP均较麻醉前15min明显降低(P〈0.05);单纯全身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minMAP与联合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全身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min、术后24kHR较麻醉前15min显著升高(P〈0.05),联合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min、术后24hHR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硬膜外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minHR较麻醉前15min显著升高(P〈0.05),联合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min和术后24hHR与硬膜外麻醉组、单纯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麻醉结合了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的优点,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氟比洛芬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12(Pcll2)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24h动物模型。24只舍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氟比洛芬酯6和12nlg·lcgll组。于插入线栓前10min分别给予2mL生理盐水、氟比洛芬酯6和12mg·kg^-1。大脑中动脉闭塞2I∥再灌注24h后采集大鼠血浆标本,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TXA2的代谢产物血栓素B2(ax~h)和PGl2的代谢产物6一酮一前列腺素1。(6-keto-PGF1a)浓度。结果大脑中动脉闭塞2l∥再灌注24h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TX赐浓度显著增加[(1038.12-t-110.02)ng·L0V8(341.29±47.98)ng·L~,P〈0.01],6-keto-PC_.F1。显著减少[(539.79±45.07)ng·L-1VS(1268.24±131.01)ng·L_。,P〈O.01]。氟比洛芬酯6及12mg·kg^-1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降低血浆’ⅨB2浓度[(605.534-45.27)、(495.46±66.03)rIg·L~,P〈0.01],增加血浆6-keto-I~,F1。浓度[(839.34±60.22)、(963.08±82.86)ng·L~,P〈0.01]。氟比洛芬酯12IIlg·kg^-l比6nag·kgll效果更为显著。结论氟比洛芬酯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TXA2和PGl2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由于小儿手术有其特殊性,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对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尤为重要.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较单纯全麻的优点已有报道,但实际在小儿手术中应用不多,本文比较这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小儿开腹手术时的用药量、血流动力学变化等.  相似文献   
4.
<正>注射痛是丙泊酚的主要不良反应,也是全身麻醉诱导时的常见问题,其机制可能是丙泊酚进入血管后接触内皮细胞激活激肽原的释放[1]。据报道,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为30%~90%,经手背静脉注射时发生率更高[2]。目前已有许多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方法,例如控制注射速度、药物稀释、预先注射利多卡因等[3]。我们发现注射丙泊酚前即刻给予瑞芬太尼能够减少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本试验旨在研究瑞芬太尼对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氨茶碱、纳洛酮和贝美格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苏醒质量。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腹部手术老年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附注射液组、氨茶碱组、纳洛酮组、贝格美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结果:参附注射液组、氨茶碱组、纳洛酮组、贝格美组的T1、T2和T2比对照组短(P<0.05);苏醒时间:纳洛酮组<贝美格组<氨茶碱组<参附注射液组<对照组。纳洛酮组和贝格美组的HR和MAP在拔管即刻和拔管后5min均高于对照组(P<0.05),参附注射液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氨茶碱组HR高于对照组(P<0.05),MAP无差异(P>0.05);对照组、氨茶碱组、纳洛酮组、贝美格组不良反应分别为10.0%(2/20)、30.0%(6/20)、35.0%(7/20)、25.0%(5/20),参附注射液组无不良反应。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明显加快全身麻醉苏醒,血液动力学平稳,心率和血压波动小,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促醒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与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突然破裂,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无菌性炎症而发生本病[1]。腰椎间盘突出是根性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临床上表现为下肢的放射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腔治疗多采用传统的后正中或旁正中近路,故只能将药液注射到硬膜囊后间隙,靠药物扩散作用到达病变局部,作用弱而缓慢。侧隐窝位于侧椎管,为神经根的通道。作者自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采用X线定位侧隐窝进路,使消炎镇痛药更集中地直接作用于病变神经根。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控制程度,探讨该方法在提高临床疗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不同用药方法对全身麻醉时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ASAI。II级择期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组与丙泊酚常规微泵恒速输注(P)组。麻醉过程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整丙泊酚输注速度或靶浓度,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插管前(T。)、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2)、气管插管后5rain('r3)、切皮即刻(T4)、切皮后5min('r5)、气管拔管即刻(T6)两组患者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同时记录各时刻BIS值、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TCI组在T2一T6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较小(P〉0.05);P组HR、SBP与DBP在T1时显著降低,T2与T6时显著升高(P〈0.05)。P组与TcI组比较,T2时SBP与DBP显著增高(P〈0.05)。TCI组患者术后睁眼、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老年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 120例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单纯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联合麻醉组),每组各40例.分别测定各组患者麻醉前15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和术后24h血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HR、平均动脉压(MAP),并进行比较.结果 硬膜外麻醉组、单纯全身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 min NE浓度[(4.89±1.85)mmol/L、(5.35±2.08)mmol/L]较麻醉前15min[(3.92±1.77)mmol/L、(3.90±1.75)mmol/L]明显升高(P<0.05);联合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 min NE浓度与麻醉前15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 min NE浓度与硬膜外麻醉组、单纯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开始后30 min、术后24 h MAP均较麻醉前15 min明显降低(P<0.05);单纯全身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 min MAP与联合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全身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 min、术后24 h HR较麻醉前15 min显著升高(P<0.05),联合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 min、术后24 h HR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硬膜外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 min HR较麻醉前15 min显著升高(P<0.05),联合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 min和术后24 h HR与硬膜外麻醉组、单纯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麻醉结合了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的优点,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