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贵州省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高危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贵州省211例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情况等。结果:1~3岁为主要发病年龄段,男性患儿明显多于女性患儿。患儿年龄最大为7岁,最小为46天。临床特点为精神差、惊跳、呼吸频率及心率增快、末梢循环差、高血糖、高血压或低血压。重型病例发展为危重型病例时间为2 h~6天。对于重型病例应予积极降颅压,免疫球蛋白冲击,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机械通气等对症治疗。结论:EV71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非常迅速,神经系统受累症状明显。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变化,早期进行机械通气、积极改善循环功能可改善预后,降低患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遵义地区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分析.方法 以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婴幼儿534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痰标本,通过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及药敏分析系统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⑴共分离248株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105株,革兰氏阴性菌143株;⑵革兰氏阳性菌中婴儿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幼儿组以肺炎链球菌为主(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40%);⑶革兰氏阴性菌中婴儿、幼儿均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70%);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耐药率较高(>5%).结论 婴儿的病原菌分布有别于幼儿,不同病原菌耐药性不同,为本地区儿科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遵义地区2011年9月1日~2013年9月30日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9月1日~2013年9月30日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 520例,采用血清MP被动凝集法检测MP-IgM,回顾性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及季节的MP感染情况。结果:MP感染总阳性率为30.47%,其中男性患儿为24.85%、女性患儿为3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组、1~3岁组、3~6岁组和6~13岁组M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8.33%、26.32%、30.41%和4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M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8.74%、26.46%、30.69%和3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义地区MP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冬季感染率最高;婴儿感染率较低,学龄儿童感染率最高;女性患儿感染率高于男性。研究初步揭示了遵义地区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遵义地区儿童重症肺炎的病原学特点,以期为本地区抗感染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重症肺炎患儿痰、咽拭子、血清,通过病原菌培养、RT-PCR检测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非典型病原体等方法检测并鉴别重症肺炎病原体种类.结果 337例患儿中,病原检测阳性者292例(86.65%),其中病毒感染最多见,占37.32%,其次为细菌感染占28.42%,肺炎支原体感染占6.50%,混合感染占27.74%;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B型最为常见,占28.44%,且具有明显的年龄分布差异,3岁以下婴幼儿最为常见,尤其1岁以内婴儿易感性最高(P<0.05),各年龄组均以呼吸道合胞病毒B型感染最常见;病毒感染有一定季节性,秋冬季(9月~次年2月)病毒检出率高,夏季检出率较低(x2=29.28,P=0.001);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多见,占21.69%,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感染以1岁以内婴儿多见,流感嗜血杆菌好发于1~3岁幼儿,肺炎链球茵感染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结论 病毒感染是遵义地区儿童重症肺炎的最常见病原,多见于1岁以内幼儿,且秋冬季高发,细菌感染次之,3岁以上儿童重症肺炎以细菌感染多见,3岁以下尤其1岁以下小儿细菌和病毒混和感染明显.  相似文献   
5.
郑兴惠  汤正珍  段淼 《贵州医药》2005,29(6):538-539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的严重疾患,发病率较高,特别是早产儿,发病率高达65%以上。严重者治愈后也会久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其发生原因与早产、极低体重、出生窒息等诸多高危因素有关。如何预防并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病率是目前新生儿科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我科对2002年产科出生的高危新生儿予立止血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儿消化系统表现。方法: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因新型甲型H1N1流感住院的153例患儿及其中有消化系统表现的69例患儿进行前瞻性调研,对其临床特征及转归进行总结。结果:在153例住院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儿中,有消化系统表现者69例(45%),其中有胃肠道症状者50例(33%),无胃肠道症状仅有肝功能异常者19例(12%)。有消化道表现患儿出现昏迷、神经系统并发症及肌酸激酶增高的比例、入住PICU及死亡人数均高于无消化道表现的患儿(P<0.05)。除5例患儿死于严重并发症外,其余患儿均痊愈,胃肠道症状一般在1~3 d消失,肝功能多在4~7 d恢复正常。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儿消化道表现较常见,有消化道表现的患儿神经系统受累比无消化道表现的甲型H1N1流感患儿更多见,应该引起临床医生关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0):793-795]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变应原筛查试验与混合变应原试验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评估婴幼儿变应原筛查试验(Phadiatop Infant)的诊断价值,对6岁以下疑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同时进行Phadiatop Infant及混合变应原fx5、hx2、ex1和mx2检测。方法临床疑诊为湿疹、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可疑变态反应性疾病的0.5~6岁患儿216例,使用法玛西亚UniCAP100系统进行血清Phaditop infant测定,同时进行混合变应原fx5、hx2、ex1和mx2sIgE测定。结果 216例患儿中,116例Phadiatop Infant筛查阳性,其中109例检测出4种混合变应原中一种或一种以上阳性,两者定量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r=0.943,P0.001)。若以混合变应原阳性患儿为参照标准,Phadiatop Infant筛查试验的阳性预测值为93.9%,阴性预测值为87.0%,仍有13例(10.7%)漏诊。而如果将Phadiatop Infant荧光值阳性标准从170降低至110,则Phadiatop Infant阴性预测值达100%,阳性预测值有所下降,为86.0%。结论 Phadiatop Infant是一种筛查儿童变应原的有效方法,但作为一项筛查试验,其敏感性仍有待于进一步改进。适度下调Phadiatop Infant阳性临界值,可以明显提高其阴性预测值,避免漏诊,更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的决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评定危重症新生儿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新生儿7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有无休克分为无休克组和休克组,分别有34例和39例.另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37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各组均应用USCOM监测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橙皮苷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细支气管炎模型小鼠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RSV细支气管炎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橙皮苷组(18 mg/kg)、高剂量橙皮苷组(36 mg/kg)、高剂量橙皮苷(36 mg/kg)+Jagged1(1 mg/kg)组,每组12只,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进行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收集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分离肺泡巨噬细胞;ELISA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qRT-PCR、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Jagged1和Notch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BALF中IL-4、IL-6、TNF-α、M1型巨噬细胞比例、肺组织炎症评分和黏液分泌评分以及iNOS、Jagged1、Notch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而IL-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患儿肠道菌群特征。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小于6月龄纯母乳喂养发生FPIP患儿31例纳入FPIP组,正常健康婴儿31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粪便样本提取DNA并通过PCR扩增,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粪便样品中的16S rDNA V3~V4片段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示FPIP组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丰富度Chao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门水平上,两组菌群组成均主要由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4个菌门构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PIP组中放线菌门构成比显著降低(P<0.001),变形菌门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在属水平上,FPIP组主要由大肠埃希氏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肠球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组成;健康对照组主要由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组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PIP组中双歧杆菌属和瘤胃球菌属构成比明显降低(P<0.05),梭状芽孢杆菌属和志贺氏菌属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 结论 FPIP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丰富度升高;在菌群组成结构上某些细菌菌属存在差异。提示在FPI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群在属水平上的构成改变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