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经热休克处理后对低血清培养的耐受性变化及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MSC经热休克处理(42℃、30 min)后,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处理后的MSC进行低血清培养,Annexln试剂盒检测培养不同时间后MSC的凋亡率及死亡率.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并移植经热休克处理后的MSC,用超声心动及血流动力学方法检测大鼠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经热休克处理后的MSC表达CD90、CD44、CD105、CD54,不表达CD34、CD45、CD31等与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相关的抗原,表达水平与未处理组无显著性差异.与未经处理的MSC比较,经热休克处理后的MSC HSP-70表达量明显增高;在低血清培养条件下,48、72和96 h的细胞凋亡率较未处理组相应时间明显降低;培养72和96 h后的细胞死亡率较未处理组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移植经热休克处理后的MSC,8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或下降速率(+dp/dtmax,-dp/dtmax)较移植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下降;短轴缩短率(FS)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经热休克处理后,免疫表型未发生变化,但热休克蛋白表达量增高,能提高对低血清培养条件的耐受性;心肌梗死大鼠移植经热休克处理后的MSC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患者凝血和纤溶因子的血浆含量,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44例APT患者(APT组)和56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定量测定血浆tPA、PAI-1、PC、FPS和vWF:Ag抗原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T组tPA、PAI-1和vWF:Ag血浆含量水平较高,FPS水平较低,且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PAI-1及vWF:Ag产生、释放增多和FPS血浆含量减低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促红素(EPO)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方法:大鼠MSC培养后,制备成悬液备用。40只Lewis大鼠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4组:A.MSC加EPO治疗组(n=10);B.MSC治疗组(n=10);C.EPO治疗组(n=10);D.心肌梗死对照组(n=10)。4周后,观察大鼠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C加EPO组、MSC组和EPO组的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腔明显缩小(P<0.05),梗死面积减少;其中MSC加EPO组较MSC组和EPO组的心功能好(P<0.05)。结论:骨髓MSC联合EPO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单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是否存在大肠原发癌与相应淋巴结转移灶胸苷酸合成酶(TS)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收集石蜡包埋的大肠癌组织51例,淋巴结转移组织21例,正常大肠组织15例,大肠腺瘤组织8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TS在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原发大肠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规律.结果:(1)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及腺瘤组织均不表达TS,51例大肠癌组织中30例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8.8%.大肠癌组织TS表达水平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及腺瘤组织相比有显著升高(P<0.01);(2)淋巴结转移灶TS的表达在表达水平、染色范围和染色深度三个方面均高于原发灶,二者TS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之间的TS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原发灶TS蛋白表达水平不能预测转移灶对以5-FU为基础的化疗的反应,应根据转移灶本身的TS表达水平选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静脉使用乌拉地尔在高血压急症中对血压控制与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急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其中对照组采用尼卡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乌拉地尔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血压水平、心率(HR)、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两组从给药前到给药30 min、60 min、120 min、18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呈下降趋势,且给药后的水平均明显低于给药前(P <0.05),观察组给药30 min、60 min、120 min、180 min的SBP、DBP、MAP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给药前与给药后30 min、60 min、120 min、180 min的H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给药后30 min、60 min、120 min、180 min的HR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E)发病中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1(PAI-1)的血浆含量、作用及其该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4例APE患者和56例健康正常对照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定量测定血浆tPA和PAI-1抗原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tPA含量为11.05ng/ml和PAI-1含量为61.31ng/m1)相比,APE组的IPA含量(33.88ng/ml)和PAI-1含量(111.50ng/ml)较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疾病诊断中,tPA和PAI-1的血浆含量合理诊断截断点分别为21.7ng/ml和79.4ng/ml.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是由于PAI-1抗原产生和释放增多,而非tPA抗原释放或产生不足所致.tPA和PAI-1抗原血浆含量测定在APE的疾病诊断中具有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中国汉族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in hibitor 1,PAI1)基因PAI1启动子4G/5G多态性与血浆PAI1抗原水平的关系及其在该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了120例中国汉族DVT患者和120名正常人的PAI1启动子4G/5G多态性,并测定了他们的血浆PAI1抗原、tPA抗原、TC、TG、Glu和Fib水平。结果(1)DVT组和正常对照组在PAI1启动子4G/5G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规律。(2)血浆PAI1含量水平依4G/4G型、4G/5G型和5G/5G型顺序递减,4G/4G型与4G/5G型或5G15G型间差异有显著性。(3)在4G/4G型和4G/5G型,甘油三酯是血浆PAI1抗原水平的独立决定因素。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的DVT患者中,PAI1启动子4G/5G多态性与其血浆水平有密切关系,该基因多态性与DVT的患病危险性间缺乏关联性,表明其本身在该病发病机制中没有直接的因果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