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12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75篇
中国医学   10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5%左右,其发生率近年有上升趋势.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免除了手术创伤,保留了患侧输卵管并可恢复其功能.笔者采用中药治疗包块型输卵管妊娠1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OPC(OLF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及其在现场总线中的应用模式。给出OPC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的一种方法,并讨论了客户程序通过OPC服务器与现场设备的交互过程及OPC技术对现场总线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认为多汗症与五脏功能失常有关,脾胃不和是其关键病机,提出从“通调五脏安脾胃”观点辨治多汗症。临证自拟安脾胃经验方作为基础方以健脾和胃止汗,同时根据多汗症不同的症状表现辨证论治。针对心、肺、肾、肝四脏功能失常所致的多汗症,心病者配合养心清心法以敛汗,常合用桂枝甘草汤或当归六黄汤加减;肺病者配合益肺泻热法以固汗,常合用玉屏风散或泻白散加减;肾病者配合补肾滋阴法以摄汗,常合用金匮肾气丸或都气丸加减;肝病者配合清肝敛肝法以束汗,常合用龙胆泻肝汤或一贯煎加减。使五脏调和,阴平阳秘,肌表得固,多汗症得瘥。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药用现状及质量标准概况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通过对国内外低分子肝素研究现状的总结及对各生产厂家质量标准、药典标准的比较 ,初步确定了低分子肝素国家标准中应包括的项目、限度和检测方法 ,为该品种上《中国药典》2 0 0 5年版作准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隔姜灸联合补肾健脾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补肾健脾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隔姜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尿蛋白计数明显降低,尿红细胞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治疗组患者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降低更为明显,临床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联合补肾健脾方能有效降低患者尿蛋白及尿红细胞计数,提高临床疗效,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有确切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证候与白细胞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312例发病3天内的脑梗塞患者,测定患者白细胞,并同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及NIHSS评分,对化验指标与量表评分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白细胞数与NIHSS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1),风证、火证、痰证、气虚证与NIHSS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1);风证、火证、痰证与白细胞数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1)。结论风证、火证、痰证、气虚证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病情轻重,风证、火证、痰证评分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了脑梗死后的组织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图像肝纹理分析在肝癌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94例疑似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扫描,以病理学检查结果 为“金标准”,分析CT对HCC的诊断价值,比较HCC患者及肝脏良性病变患者CT图像肝纹理参数,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T图像肝纹理参数对HCC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结果 显示,94例疑似HCC患者中,60例HCC患者,34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CT诊断结果 显示,94例疑似HCC患者中,58例HCC患者,36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CT诊断HCC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82.98%、79.41%、85.00%;HCC组标准差、峰度、熵均高于肝脏良性病变组,能量低于肝脏良性病变组(P<0.05);由ROC曲线可知,标准差、峰度、能量、熵诊断HCC的AUC分别为0.773、 0.788、0.760.、0.829(P<0.05)。结论 CT图像肝纹理对HCC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标准差、峰度、能量及熵等参数能有效评估肝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G6PD/NF-кB表达,探讨化瘀祛痰方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athrosclerotic, AS)小鼠斑块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 24只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瘀祛痰方组、辛伐他汀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选用8只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化瘀祛痰方组以及辛伐他汀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4周后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6、IL-1β、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Q-PCR法检测主动脉IL-6、IL-1β、TNF-α、G6PD、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和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HDL-C含量无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缺氧性肝炎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生化指标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0月内科诊断为缺氧性肝炎患者126例(缺氧性肝炎组),调查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发病诱因等基线资料,分析患者病因、病程、生化指标与变化特点及预后。同期选择我院肝病科诊断明确的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病毒性肝炎组)做对比分析。主要分析肝酶及胆酶学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总胆红素(TBIL)与直接胆红素(DBIL)的变化。结果缺氧性肝炎组的恶心、厌油腻食物、黄疸、肝脏肿大等临床症状轻于病毒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性肝炎组AST/ALT、LDH、CK明显升高,AST与ALT≤3倍正常值23例(18.25%),10倍>AST与ALT>3倍100例(79.37%),>10倍及以上者3例(2.38%);LDH、CK明显升高及TBIL与DBIL升高。肝酶及胆酶升高多在发病后48h达到高峰,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而迅速下降。其中48h内AST和(或)ALT下降幅度>50%者67例(53.17%),72h内AST和(或)ALT下降幅度>50%者112例(88.89%)。而病毒性肝炎组的肝酶指标下降幅度较慢,入院后72h患者多表现下降缓慢或不变,7d内AST和(或)ALT下降幅度>50%者45例(37.50%),15d内AST和(或)ALT下降幅度>50%者97例(80.83%)。结论缺血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变化特点不同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充分识别各自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患者的甄别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惠伯棣  裴凌鹏  李京  张艳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8):1385-1387
 目的比较万寿菊花中叶黄素及其酯体外淬灭单线态氧能力。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从万寿菊的花中制备叶黄素单体及酯两个组分。应用微弱发光检测技术测定和比较两者在体外淬灭单线态氧的能力。结果叶黄素单体和酯均具有体外淬灭单线态氧的能力,最小有效剂量分别为>0.1 g·L-1和>0.01 g·L-1。结论在研发以抗氧化功能为机制的药品时,应认真考虑应用叶黄素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