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考察不同稀释浓度的痰热清注射液对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children with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URT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抽取2018年1月—12月间收治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的AURTI患儿108例资料,按照痰热清注射液的稀释浓度不同将其分为高浓度组29例、中浓度组40例和低浓度组39例;分析不同痰热清注射液的稀释浓度对各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复常时间、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高、中浓度组患儿用药后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相当(<5 d),但早于低浓度组(<7 d);高、中浓度组用药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6%和87.50%,经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低浓度组(64.10%);中、低浓度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和5.13%,经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高浓度组(31.03%)。结论:痰热清注射液不同稀释浓度对治疗AURTI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影响较大;适当稀释痰热清注射液的浓度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美罗培南药动学(PK)/药效学(PD)效应的主因子,探讨其常规方案用于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适宜性。方法:以美罗培南0.5 g q8h、1 g q8h和2 g q8h为模型方案,以50%fT>最低抑菌浓度(MIC)为PK/PD靶标,以大肠埃希菌(EC)、肺炎克雷伯菌(KP)、铜绿假单胞菌(PA)和鲍曼不动杆菌(AB)为目标菌种,以累积反应分数(CFR)为PK/PD效应指标,将药动学参数、给药参数和目标菌种的MIC分布整入PK/PD效应的数学模型(即%fT>MIC),利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各方案在不同人群中通过0.5~3 h输注对各目标菌种的菌群达到靶标的CFR。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影响美罗培南PK/PD效应的主因子。结合CFR和效应的主因子及其特性探讨上述方案用于目标菌感染的适宜性。结果:影响美罗培南对EC和KP抗菌效果的主因子是个体化的药动学参数,但尽管如此,在考察的人群中(或考察的药动学参数下)即使美罗培南0.5 g q8h采取0.5 h输注也可对EC和KP达到≥90%的CFR。影响美罗培南对PA和AB抗菌效果的主因子是菌种的MIC分布。对PA,MIC分布是影响美罗培南PK/PD效应的主要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不论人群如何,大剂量美罗培南(2 g q8h)对PA仍可达到≥90%的CFR;但对AB,MIC分布则是影响美罗培南PK/PD效应的决定因素,即使2 g q8h也无法达到≥90%的CFR。结论:基于目前各目标菌种的MIC分布和效应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不同人群中美罗培南0.5 g q8h仍可用于EC和KP感染;对PA,则需采用2 g q8h;但对AB美罗培南常规方案可能无法获得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