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6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文远  张蓉  贾伟  潘力佳  卢宾  郑宗玉  段宏泉 《中草药》2003,34(10):953-954
目的 建立紫菀中紫菀酮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方法 外标法,Zorbax C8色谱为固定相,100%乙腈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0nm,流速为1.0mL/min。结果,紫苑酮线性范围为449.8~498μg/mL(r=0.9999 n=7),平均回收率为98.10%,RSD=1.44%(n=3)。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紫菀酮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夏焱  段宏泉  张铁军  高文远  张骏  张彦文 《中草药》2005,36(7):1093-1096
雷公藤属药物植物具有抗炎、抗免疫、抗肿瘤、抗H IV等多种药理活性。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倍半萜类(包括倍半萜生物碱)、二萜类、三萜类和少量木质素等。综述近年来雷公藤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雷公藤类药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才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和创造者,凭借其他资源无法替代、无法超越的独特属性,已经成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中药科技领域的进步和发展也是一样,在实现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建设现代化的人才队伍,应成为中药现代化的核心战略。1我国中药业基本现状的SW OTSW OT是英文S trength(优势)、W eakness(弱势)、O p-portun ity(机会)、T hreat(威胁)的缩略语。SW OT分析就是指企业在选择发展战略时,对其内部的优势、弱势和外部…  相似文献   
4.
赵秀  李青  段宏泉 《山东医药》2014,(11):29-31
目的观察蒲公英水煎剂联合委陵菜黄酮灌胃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水平影响。方法将40只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委陵菜组、蒲公英组、联合剂组各10只,另取重量最相近的正常昆明种小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每天对小鼠进行灌胃1次,连续15d。其中模型对照组予蒸馏水10mL/kg,委陵菜组予委陵菜黄酮0.8mg/kg,蒲公英组予蒲公英水煎剂1.25g/kg,联合剂组及空白对照组均予蒲公英与委陵菜黄酮联合剂1.25g/kg。小鼠末次给药前禁食不禁水,12h后剪断尾尖取血,测血糖;眼眶静脉丛取血,离心10min,取血清测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余4组给药前空腹血糖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余4组给药后空腹血糖水平降低;与蒲公英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给药后空腹血糖升高,联合剂组、空白对照组空腹血糖降低;与委陵菜组比较,联合剂组、空白对照组给药后空腹血糖降低;P〈0.05或〈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蒲公英组TG水平降低,委陵菜组、联合剂组、空白对照组TC及TG水平降低;与蒲公英组比较,委陵菜组、联合剂组、空白对照组TC水平降低;与委陵菜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C、TG及蒲公英组Tc水平升高,蒲公英组、空白对照组TG水平降低;P〈0.05或〈0.01。结论蒲公英水煎剂联合委陵菜黄酮灌胃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具有促进骨骼肌细胞L6表面GLUT4转位活性的委陵菜黄酮衍生物。方法:将实验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胰岛素组(以胰岛素刺激20 min)和黄酮衍生物组(加不同衍生物刺激24 h),用类ELISA法测定细胞膜上GLUT4的量。结果:对黄酮衍生物1~14影响L6大鼠骨骼肌细胞GLUT4转运的实验结果表明,衍生物1、5、6、8~11在10μg/mL作用浓度下,促进GLUT4转位的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3.60±0.30)倍、(3.66±0.26)倍、(2.87±0.49)倍、(3.97±0.37)倍、(2.82±0.45)倍、(3.37±0.67)倍、(4.43±0.61)倍(P<0.05)。化合物6与胰岛素叠加作用为空白对照组的(4.31±0.22)倍(P<0.05)。结论:委陵菜黄酮衍生物促进GLUT4转位的作用为首次报道。黄酮衍生物1、5、6、8~11有明显地促进L6表面GLUT4转位的作用;化合物6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良姜中的抗白念珠菌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良姜抗白念珠菌的活性成分。方法 以生物活性追踪结合色谱分离,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抑菌作用,以各种色谱柱层析,包括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得到单体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测定各化合物的抗菌效价。结果 高良姜三氯甲烷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从三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个黄酮类化合物:高良姜素(galangin)和芹菜素(apigenin);3个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7-(4-羟苯基)-1-苯基-4-烯-3-庚酮、5-羟基-1-(4-羟苯基)-7-苯基-3-庚酮,和1-(4-羟基-3-甲氧基苯基)-7-(4-羟苯基)-3,5-庚醇;1个半日花型二萜类化合物:16-醛-8(17),12-半日花二烯-15酸。结论 抗白念珠菌实验表明,这6个化合物对白念珠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空心莲子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分离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柱、凝胶柱色谱分离,制备HPLC纯化,采用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油醚及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脱镁叶绿素a(phaeophytin a,1),脱镁叶绿素a′(pheophytin a′,2),齐墩果酸(oleanoic acid,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3β-羟基-豆甾-5-烯-7-酮(3β-hydroxystigmast-5-en-7-one,5),α-菠甾醇(α-spinasterol,6),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7),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8),叶绿醇(phytol,9)。结论:化合物1,2,5,7~9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轮叶婆婆纳Veronica sibirica中二萜类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应用现代提取分离和波谱分析方法对轮叶婆婆纳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以SK-N-SH和BEL-7402肿瘤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从轮叶婆婆纳中分离鉴定了一个新二萜类化合物,鉴定为1,2-去氢隐丹参酮(Ⅰ);其他7个已知化合物:轮叶婆婆纳对醌A(Ⅱ)、轮叶婆婆纳对醌B(Ⅲ)、隐丹参酮(Ⅳ)、弥罗松酚(Ⅴ)、二氢丹参酮Ⅰ(Ⅵ)、丹参酮Ⅰ(Ⅶ)、丹参酮Ⅱa(Ⅷ).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Ⅱ,Ⅳ~Ⅷ对SK-N-SH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化合物Ⅱ,Ⅳ,Ⅵ,Ⅷ对BEL-7402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结论 轮叶婆婆纳中的二萜类化合物对不同种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选择性,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9.
积雪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积雪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凝胶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以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鉴定为阿魏酸二十二酯(1),bayogenin(2),3β-6β-23-tr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3),3β-6β-23-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4),D-gulonic acid(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积雪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中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智  高文远  高石喜久  段宏泉 《中草药》2007,38(11):1603-1606
目的研究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以MTT法测试各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分离得到5个萜类化合物,鉴定为雷酚萜L(3-epi-triptobenzeneB,Ⅰ)、雷酚萜B(3β,14-dihydroxy-abieta-8,11,13-triene,triptobenzeneB,Ⅱ)、雷酚萜E(wilforolE,Ⅲ)、雷酚萜酸(triptohairicacid,Ⅳ)、雷酚萜酸甲醚[11-hydroxy-14-methoxy-18(4→3)-abeo-abietan-3,8,11,13-tetraen-18-oic-acid,hypoglicacid,Ⅴ]。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雷酚萜L(triptobenzeneL),化合物Ⅳ为首次分离得到。细胞毒实验表明各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