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非诺贝特自乳化半固体骨架胶囊并进行处方优化。方法以药物在不同油相中的溶解情况选择油相;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考察不同乳化剂形成微乳的能力和区域,绘制不同处方组成的伪三元相图;以体外乳化速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处方,并制备非诺贝特自乳化半固体骨架胶囊。结果该胶囊中的油相为油酸乙酯,乳化剂为Tween 80,助乳化剂为丙二醇,半固体载体为泊洛沙姆188,按优化处方制得的非诺贝特自乳化半固体骨架胶囊固化较快,37℃轻微搅拌条件下约2 min即可形成粒径(30±4)nm的微乳。结论成功制备非诺贝特自微乳半固体骨架胶囊,且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鹿茸总多肽对维A酸致骨质疏松大鼠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鹿茸总多肽(TVAP)对维A酸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通过ig维A酸70 mg·kg-1·d-1,连续14d,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同时sc TVAP 60,40,20 mg·kg-1·d-1,治疗30 d后,处死动物。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取左侧股骨,计算骨重系数和测定骨Ca,P含量;取右侧股骨,测定中段和下1/3处骨密度;取左侧胫骨,做骨组织形态计量测定。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VAP明显改善维A酸诱导大鼠的骨Ca含量降低(P<0.01),骨重系数下降(P<0.001)和骨密度降低(P<0.05,P<0.01)以及骨病理形态发生的明显改变:平均骨小梁宽度(MTPT)变窄(P<0.001)、平均骨小梁间距(MTPS)变大(P<0.05)、松质骨体积(TBV)降低(P<0.01)等骨质疏松改变。但对血中反映骨代谢状况的生化指标Ca,P含量和ALP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TVAP能纠正维A酸所致骨重建的负平衡状态,使骨量增加,骨组织显微结构趋于正常,对大鼠骨质疏松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信息动态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翻译、合成、折叠、修饰及成熟的主要场所.各种病理情况破坏内质网稳态,非折叠和错误折叠蛋白大量蓄积,触发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ERS发生后,一方面,细胞通过非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来恢复内质网功能;另一方面,ERS太过强烈或持续时间过长导致内质网的平衡和功能不能被重建,UPR反应会诱导受损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及其不同工艺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考察六味地黄丸不同样品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用碳粒廓清法检测六味地黄丸不同样品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MTT 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六味地黄丸1、2号新工艺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器官(胸腺、肾上腺)重量的增加有明显促进作用;六味地黄丸原剂型组及2号新工艺组能显著地增加小鼠碳粒廓清指数K及吞噬指数α,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六味地黄丸及其不同工艺提取物均能显著促进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且1、2号新工艺组作用优于原剂型.结论 六味地黄丸及其不同工艺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T、B淋巴细胞增殖具有一定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旨在探讨蚯蚓活性组分(EWAs)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小鼠内质网应激(ERS)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腹腔注射10%CCl_4制备内质网应激所致急性肝损伤模型;血清生化指标检测ALT,AST,SOD,GSH-PX酶活性及MDA含量变化;计算肝、脾指数;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肝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S标志性蛋白GRP78和CHOP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ERS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小鼠相比,EWAs的高、中、低剂量组血清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肝脏病变范围减小,且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小鼠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有明显变化(P0.05或P0.01);各剂量给药组的肝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或P0.01);肝组织中ERS相关蛋白GRP78和CHO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各剂量给药组均能显著下调GRP78和CHOP以及CHOP上游信号通路PERK-eIF2α-ATF4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综上,EWAs对ERS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ERS,从而减轻肝脏损伤,并可下调ERS标志性凋亡蛋白CHOP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利培酮纳米混悬原位凝胶剂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 采用反溶剂沉淀法,以粒径为指标,药物浓度(A)、二十二碳六烯酸浓度(B)、水相与油相的比例(C)及搅拌速度(D)为因素,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利培酮纳米混悬剂的处方及工艺;进一步制备利培酮纳米混悬原位凝胶剂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优化处方及工艺为:A 5 mg·mL-1,B 10 mg·mL-1,C 1∶1,D 600 r·min-1,所制备利培酮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176 nm,PI 0.19,Zeta 电位-22.4 mV,利培酮为棒状结晶,在4 ℃条件下,3个月内稳定性较好,且能够显著增加利培酮的体外溶出速率;含有20%泊洛沙姆407的纳米混悬凝胶剂中,30 d内利培酮累积释放度>90%,符合Higuchi释放模型。结论 利培酮纳米混悬处方及工艺简单易行,制剂稳定性较好,进一步制备的原位凝胶剂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壁虎粗多肽(Gecko Crude Peptides,GCPS)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GCPS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blot检测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观察壁虎粗多肽对人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GCPS可以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IC50为1.2 mg/mL;在GCPS的作用下,HepG2呈凋亡形态学改变,且GCPS(1.6 mg/mL、0.8 mg/mL)可以降低bcl-2的表达,升高蛋白bax的表达。结论:GCPS对HepG2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诱导其凋亡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之一,与维持细胞稳态关系密切。当缺乏葡萄糖、缺氧、体内钙平衡紊乱或者发生氧化应激时,会引起细胞内未折叠蛋白或错误折叠蛋白的积累,导致内质网应激。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变性疾病,典型的病理变化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变性丢失导致的多巴胺神经递质缺乏。目前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多为缓解症状,但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通过对内质网应激中的信号通路的研究发现: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死亡与内质网应激有关。内质网应激过程中的中心调节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78,GRP78)及其下游ATF4.CHOP—Puma信号通路与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对GRP78及其下游ATF4-CHOP-Puma信号通路近些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通过溶酶体途径来降解自身产生的错误折叠蛋白,清除细胞内受损伤或者衰老细胞器的过程,对维持细胞内的稳态以及细胞的代谢生长非常重要。近年来对于细胞自噬的研究发现其与肿瘤、心血管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着密切的关系,细胞自噬的过度或者不足均能够对细胞产生毒性,进而导致错误蛋白的产生,加快疾病的发展进程。因此对细胞自噬的产生、分子机制及其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神经退行性疾病多是以错误折叠蛋白和内含体的异常聚集为标志的疾病。这些聚集在神经元或神经组织的异常蛋白能够导致细胞毒性反应或者氧化应激,最终引起神经元的退化或死亡,影响患者的认知或运动等功能。本文主要对细胞自噬发生的机制以及细胞自噬和帕金森病以及阿尔兹海默病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PPAR-α激活对ET-1诱导的心肌肥大和转录因子NFATc4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活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心肌肥大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c4(NFATc4)的影响,探讨在心肌肥大发病过程中PPAR-α和NFATc4的相互作用。方法: 培养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采用[3H]亮氨酸法和RT-PCR法观察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ET-1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应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共沉淀技术分别检测非诺贝特对ET-1诱导的NFATc4核转位以及PPAR-α和NFATc4相互作用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FATc4的胞浆和胞核表达。结果: (1)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显著抑制ET-1诱导的肥厚反应。(2)非诺贝特阻止ET-1诱导NFATc4由胞浆到胞核的转位。(3)在心肌细胞中,PPAR-α和NFATc4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非诺贝特加强了这种相互作用。结论: PPAR-α激活后可以通过调控转录因子NFATc4来抑制ET-1诱导的心肌肥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