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究乳腺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与Casitas B细胞淋巴瘤谱系B(B cell tymphoma B,CBL-B)、受体酪氨酸激酶(recombinant AXL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AXL)、整合素β2(in...  相似文献   
2.
腰椎滑脱的CT诊断(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腰椎滑脱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2 0例经手术确诊的腰椎滑脱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能清楚地显示腰椎滑脱特别是椎弓峡部缺损和椎管内的改变及合并腰椎退变情况。结论 :CT是诊断腰椎滑脱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部X线透视、胸部平片和MSCT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比较三种方法对诊断支气管异物的正确率。方法对18例怀疑支气管异物的病例全部行胸透、胸部平片和MSCT检查,通过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将MSCT轴位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小密度投影法(MinP)和CT仿真内镜(CTVE)等图像重组,检查结果分别与支气管镜对照。结果 1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发现异物。胸透直接观察到阳性异物1例,具有典型间接征象的阴性异物10例;胸部平片直接观察到阳性异物1例,具有典型间接征象的阴性异物9例;MSCT诊断支气管异物17例。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较普通X线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9岁.因乏力、咳嗽、进食阻挡感3个月,于2011年8月26日来我院就诊,临床诊断食管占位病变.胸部DR片显示心影后方占位病变,钡餐检查显示食管中段后壁外压性改变,扩张度尚可,黏膜未见明显破坏、中断(图1).胸部CT平扫示后纵隔中部巨大占位性病变,边缘清晰,显示浅分叶,与肺野分界清晰,密度不均,中心区示斑片状低密度.增强扫描,病灶周围部分明显强化,中心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图2).CT仿真内镜(CTVE)显示右主支气管受压变窄,MPR及VR显示病灶与气管、食管分界不清,气管、食管均受压移位,病灶与胸主动脉无异常血供相连(图3).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实施的ASD和PDA封堵术患资料20例,其中ASD10例,PDA10例。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及食管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股静脉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将患术前的X线、彩超资料作为术前组,术后6个月的X线、彩超资料作为术后组.且对术前组和术后组从心脏大血管各径线、血液分流、各房室内径、压力及肺血等方面进行对照分析,全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封堵术后X线检查示所有患心胸比率、心脏表面积、右下肺动脉干宽径、右心房心高比率、右心房宽径(RAI)、肺动脉段基线(P1)、肺动脉主干横径(P2)、肺动脉段突出度(P3)等值均变小.肺血均减少,透视下“肺门舞蹈”征消失。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全部病例均无残余分流及再通,各房室内径缩小.压力降至正常。结论:X线与彩超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从内到外、从形态到功能分析手术前后心脏状况.尤其可观察肺血的改变.从而可以全面地评价手术疗效。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PDA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技术成功率高及封堵效果好等优点,适合各年龄组ASD及PDA的介入治疗,其临床应用的远期疗效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6.
半月板损伤的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为探讨磁共振成像诊断半月板损伤的价值,我们对1998年8月10日至2003年7月15日在本院经手术确诊的6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的膝关节MRI检查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与手术所见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CT表现。方法:收集自1992年以来我院经临床及生化检查证实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12例,12例病例均由美国产GEMAX-II型CT机行颅脑CT平扫,其中6例继颅脑CT扫描之后又行肝脾CT扫描。结果:12例病例均示脑部病变,主要累及豆状核、尾状核、丘脑、小脑齿状核等,为多发对称性低密度灶,其中4例合并肝硬化,3例示脾大。结论:肝豆状核变性以颅内多发对称性以基底节为主的低密度病变较具特征性,并与肝硬化、脾大同时发生为本病特点,CT检查可明确病变的范围和随访观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